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陽虛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保暖的重要性。很多陽虛的人盛夏之時依舊長衣長褲,隆冬時節不敢出門,這一點都不夸張,而且十分有必要。本身身體陽氣虛弱,出門更應當保護好體內熱量不要輕易散失,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有汗出,應當及時增減衣物,防止大汗,或汗出當風,避免進一步損傷陽氣。
平日作息應有規律,不能因畏寒倦怠,放棄勞作,應適當進行體力勞動,以微微出汗、不致疲乏為度。
臥室應當朝陽,多接受正午陽光照射,幫助體內陽氣的生發,不宜在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長期工作和生活。
“動能生陽”,所以陽虛體質的人,要加強體育鍛煉,一年四季堅持不懈,每天1~2次。
具體項目因個人體力強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廣播操、球類活動等,重點加強腰腹部和脊柱的運動,也可于天氣晴暖之時,郊游爬山。
運動強度應控制在手腳溫熱、面色紅潤、微微汗出為度,如出現弦暈、肢體麻木、眼前發黑等不適癥狀應當立即停止運動,補充水分和食物。運動時應避開極端天氣,冬季應以室內運動為主,防止感染風寒。
陽虛體質的人脾胃之氣較弱,稍有不調即容易導致消化類疾病。飲食調養應以溫胃健脾為主,溫熱的食物可以去寒氣,清淡的食物可以護脾胃。脾胃消化得好,營養物質得到吸收,身體的能量才能充足。
可以補陽的食物有:韭菜、茴香、茄子、辣椒、龍眼、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鹿肉、驢肉、雞肉、鴨肉、鵪鶉、鮑魚、黃鱔、羊乳、紅糖、大料、花椒、胡椒、肉桂、酒等。
陽虛體質者,平時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膩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如田螺、螃蟹、西瓜、黃瓜、苦瓜、冬瓜、芹菜、綠豆、蠶豆、綠茶等。
推薦藥膳
1、韭菜炒蝦仁
原料:韭菜段250克,鮮蝦仁100克,姜末、胡椒粉、植物油、鹽各適量。
制法:鍋內倒入植物油燒熱,放入韭菜段翻炒片刻,將鮮蝦仁放入鍋內再翻炒片刻,放入姜末、胡椒粉、鹽調味,炒勻即可。
功效:壯腎陽,溫中散寒。
2、五香羊肉
原料:羊肉500克,人參、龍眼肉、肉桂各10克,干姜15克,胡椒、花椒各3克,大料2枚,蔥白1段,料酒、醬油、鹽各適量。
制法:羊肉洗凈,切塊,煮熟備用;沙鍋加水500毫升煮沸,加入人參、龍眼肉、肉桂、干姜、胡椒、花椒、大料、蔥白,待復沸后入羊肉塊,加入少許料酒、醬油、鹽調味,小火慢燉2小時即可。
功效:溫中助陽,暖肝開胃。
3、鹿茸燉羊腰
原料:羊紅腰1對,鹿茸5克,菟絲子15克,大料2枚,鹽、胡椒、料酒、生姜、蔥段、植物油各適量。
制法:鹿茸研成細末;菟絲子、大料洗凈,裝入紗布袋中封口;蔥、姜洗凈,拍破。
羊紅腰剖開,去臊膜,洗凈切片,入油鍋過油取出;將藥袋、蔥段、姜、料酒、鹽同入沙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入羊紅腰片、鹿茸粉,燉1小時,用鹽、胡椒調味即可。
功效:補氣血,壯元陽,益精髓,強筋骨。
4、桂花蓮子羹
原料:桂花3克(糖腌),蓮子50克,紅糖1勺。
制法:蓮子洗凈,去心,用清水泡透,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至熟爛,放入糖桂花和紅糖,煮沸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暖胃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隱隱、泛吐清水、飯后腹脹、喜暖喜暗、神疲乏力、四肢不溫等疾病。
陽虛者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可以補陽的中藥有鹿茸、紫河車、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續斷、肉蓯蓉、鎖陽、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蟲夏草、葫蘆巴、韭菜子、陽起石、紫石英、海狗腎、海馬、羊紅膻等。這些中藥可以單服,或作為煲湯時的佐料,平時可以選擇幾種中藥泡水喝,代茶飲用。
肢冷畏寒可以單取紫河車3克研粉每日沖服;若腎陽虛甩、早衰、性功能減退,可用冬蟲大家庭草1克、枸杞子2克、淫羊藿3克每日代茶飲用;腰膝冷痛、下肢水腫、氣短虛喘,可用蛤蚧粉3克、海馬粉3克、牛膝30克煎水,每日沖服。另外,還可用人參1棵、鹿茸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海狗腎2個、冬蟲夏草3克,用高度白酒2000毫升浸泡一個月,制成藥酒,每日飲用一盅,也可使人壯陽回春,精神煥發。
補陽方劑有治療真陽虛衰的右歸丸。此方可溫補腎陽、填精益髓,可應用于多種由腎陽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齒動發脫、陽痿遺精等疾病。
另有桂附地黃丸,原名腎氣丸,也具有補腎助陽的功效,對腎陽虛引起的腰腹冷痛、少腹拘急、下肢水腫有較好療效。
陽虛體質調補多在冬季。說到冬令進補,大家經常會提到“膏方”和“底補”兩種方式。
膏方,又稱膏劑,全名為煎膏劑,是中藥常用劑型之一。其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原料加水煎煮,經過濃縮后即成稠糊、半流體狀的膏方。根據制作過程是否加入蜂蜜,可將煎膏分為清膏和蜜膏兩種。原料煎煮濃縮后直接收膏者為清膏;蜜膏則是在清膏的基礎上加入了蜂蜜。
“底補”就是打基礎,服補藥可增加滋補效力,但又不會發生“虛不受補”的現象。
可選用芡實燉牛肉,或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以調整脾胃功能;也可燉些羊肉,加紅棗成羊肉紅棗湯,也有同樣的功效。
陽虛體質的人最難適應季節的更替,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尤其不耐嚴冬。冬季嚴寒,陽虛體質尤其畏懼寒冷,此時應少出門,保證室內溫度達到舒適的程度,多加衣被,尤其應注意腰部和下肢部的保暖。
飲食應以溫熱滋補之品為主,可少量飲白酒或壯陽藥酒以驅散寒邪;冬季應堅持運動,適當從事體力勞動,保持身體的活力,但注意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活動量以身暖、微微汗出為度。
“春夏養陽”,春季風多,晝夜溫差較大,陽虛體質的人應注意“春捂”,應逐漸減少衣被,適當從事戶外活動,疊受陽光照射;飲食多用糧食蔬菜,增強抵御流行疾病的能力,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活動,以防感染流行性疾病。
夏日,陽虛體質的人大都可以耐受高溫,應當避免電風扇、空調直吹;夏夜應慎用涼席,睡覺時應著衣被,防止夏夜寒風傷陽;戶外活動時應避開酷日照射,避免大汗大渴;飲食宣清淡,切莫妄食生冷;注意固護脾胃以存陽氣。
秋季寒涼,宜及時增添衣被;飲食宜進補,秋季氣候涼燥,除注意服用溫補食物之外,還應當兼顧滋陰,以免過于溫煤;入冬天冷之前適當多做戶外運動,為入冬打造良好的身體基礎。
陽氣虛損,寒從中生,病理產物得不到代謝,臟腑機能易受損害。
心陽虛衰可導致心臟搏動無力、心臟自身滋養障礙、面色蒼白、唇舌蒼白、頭暈目眩,甚則可有胸悶、心絞痛,心臟搏動過緩,易得冠心病、低血壓等疾病。
胃陽虛可體現為腹中冷痛(得溫則減)、消化不良、嘔吐、呃逆、厭食,易得胃潰瘍等疾病。
脾陽虛體現為四肢不溫、久瀉久痢、晨起面目水腫、大便溏薄、身體消瘦。
腎陽虛可見周身畏寒,下肢水腫,小便清長,齒搖發脫,男子陽痿早泄,女子宮冷不孕、痛經、閉經、帶下清稀量多,易患早衰、不孕不育、性功能低減、水腫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