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是高中最難得的狀態,也是應對高考的利器。
【淡定備戰、穩固提升】
那年高考的場景在我的記憶里有些悲慘,因為第一天的數學考試題目難度較高,所以大多數同學發揮得不好,有部分精神壓力大的學生就崩潰了。整個校園彌漫一種非常壓抑、沉悶、絕望的氣氛。當有一位女生哭出聲之后,同學們哭聲一片。
校長、班主任進到寢室,逐個進行心理疏導,爭取維持學生情緒以保證第二天的發揮。班主任在安撫完同學之后,問我數學考試的感覺。我答道:“最后一道填空題沒做出來,最后一道大題第二問沒做完,應該是134分。”老師略微驚訝,說:“發揮穩定就好,明天好好考。”
數學一直是我的強項,在日常數學考試之后,我一般都能準確預估自己的分數,高考也是如此。最終,高考成績出來,數學考了133分,與我預測的僅相差1分。
多年后,朋友問我關于高考的記憶時,我都會說上一句:“穩定,是應對高考的利器。”
【應對高中知識,專注是唯一的武器】
“高考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只要把握住80%的內容就可以考到理想的成績。”大多數班主任說過,“不要緊張,穩定發揮。”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但是老師們往往止于此,并沒有說明如何最大可能性地把握這80%的知識。
對于此,我的方法是【專注于少數資料,吃透吃深】
方法1
高中三年我學習過的資料種類很少,只有學校的資料和《5年高考3年模擬》。學習方式就是做題、研究、收集錯題(數學、物理),之后反復研究錯題本上的題目。長久堅持,就能很清晰地調理出知識點和題目之間的脈絡,進而明白出題者的思路以及考查的目的,這樣無論是做過的題還是沒做過的題,都可以從容應對。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每次數學考試,我都可以在考完就知道大概分數的原因。
其次,著重鍛煉以學習為主的生活狀態。我的方法是每天過完全一樣的生活,枯燥但是極其有效。
高中時期,我每天的作息時間是:
06:30起床
07:00吃完早飯到學校
11:45放學回家吃飯
12:30回到學校做題
下午隨便找15分鐘吃個飯
21:45放學回家
22:00到家看30min電視
22:30睡覺
每天如此,重復三年。
這樣做的直接效果是在高考那兩天我仍然可以照常休息,晚上10:30睡覺,早上7:00起床,可以比較好地做到平常心對待。在高考那兩天,我不僅沒有緊張得發揮失常,甚至超常發揮,超出平常和我成績相當的同學40多分。
我一般的學校排名是11名至30名之間,高考排名是全校第2名。關鍵是,我的分數和預期相同,并沒有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好,考試結束我估分656分,考了666分。
這兩點就是我高中學習與生活主要技巧。
高考,是中國學生經歷的一次最為宏大的成人禮,也是心理能力的第一次蛻變。我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貧困縣,整個縣城只有一個正規的高中,全縣所有的初中生以進入該高中為進入大學的保證。
但我當時沒有補習班、沒有特別的資料也沒有額外的輔導老師,完全靠自己與學校的配合,比較適合資源不充足地區和家庭條件不允許請私教的同學。
但是我了解到,現在師資不充足地方的學生也可以享受高品質的高中教育,上清北利用互聯網幫助縣域一級學生獲取與大城市學生無差別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家庭困難學生設立免費申請課程綠色通道,幫助每一個渴望學習的學生都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已經幫助全國數十萬貧困家庭學生免費學習。
總而言之,高中只是一潭小水洼,大學是一片大海,無數人的夢想和人生從大學起飛,不同的人,不同的大學。
(作者:姚超,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