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二戰時期歐洲地圖的人都會發現,曾經橫掃歐洲大陸的希特勒,卻從未對近在咫尺的中歐小國瑞士下手。小小的瑞士為什么能在納粹德國的兵鋒之下保持獨立呢?是因為瑞士是世界上首個永久中立國嗎?當然不是。
作為試圖挑戰和重建國際新秩序的希特勒,自然不會將所謂的永久中立國放在眼里。其實,在希特勒眼里,瑞士與其他國家并沒有什么不同。1941年7月中旬,希特勒控制整個西歐以后,已經有決定進攻瑞士的打算。而早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的間諜機構就派遣了1000多名間諜潛入瑞士,為進攻瑞士做準備;這一次,希特勒又在瑞士的北部邊境駐扎了6個精銳師。
瑞士美景
然而,瑞士是幸運的,因為希特勒在攻占瑞士的最后一刻突然喊停,這也讓瑞士成為了唯一沒有被希特勒所進攻和軍事占領的中歐國家。究竟是何原因,讓希特勒在做足戰爭準備以后,最終放棄了攻占瑞士?這背后難道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嗎?
希特勒
第一:長久以來,瑞士都保持著中立國的地位,這是希特勒沒發起進攻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516年以來,瑞士就一直在戰爭中保持中立政策;自瑞士獨立后,又與拿破侖簽訂了《維也納合約》,從此以后瑞士徹底成為了“永久中立國”。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瑞士的永久中立已經成為了歐洲公法中一個原則性存在。正是由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態度,讓對國際法從來都不屑一顧的希特勒,也不得不顧忌公然破壞瑞士永久中立立場后的國際利害關系,很顯然,在納粹德國徹底取得勝利前,攻打瑞士以后的弊端,遠遠大于占領瑞士的收獲。
希特勒指揮作戰
第二:希特勒認為人種有優劣之分,而瑞士的居民正是被希特勒劃分為高等民族的“日耳曼人”。希特勒為了實施優秀人種計劃,曾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清洗計劃,殘害了眾多無辜的猶太人。他自己也因為這套種族理論,被德國納粹視為“明主”。
因此,希特勒對于同為“優秀人種”的瑞士,先天就抱有不錯的好感,這從他對法國的處置也可以看得出來,納粹德國在歐洲掀起了多次大屠殺,但是,法國人顯然從來不在大規模屠殺范圍之內。對于瑞士人自然也是如此,對于很容易感情用事的希特勒而言,先天對于瑞士的好感,也使得希特勒沒有將瑞士徹底占領并在地球上抹去的沖動。
二戰期間的瑞士軍人
第三:瑞士的軍事力量,令德國納粹不敢隨意發起進攻。瑞士國家雖小,但是,瑞士在歐洲的軍事領域卻從來都不是軟柿子,相反,瑞士的雇傭軍一直以英勇善戰聞名全歐洲。因此,人口雖然只有500萬,國土面積更十分狹小,但是,瑞士卻是不折不扣的刺猬。
而且,自希特勒上臺以來,危機感十分強烈的瑞士就開始全力以赴的建立瑞士的軍事防務,并在全國實行了義務兵役制,甚至將義務服役的年齡提高到60歲。因此,雖然瑞士人口雖少,但是瑞士的軍隊數量卻高達數十萬。即便是橫掃歐洲的納粹德國大軍,對于準備充分、裝備精良,戰斗意志堅定的瑞士軍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瑞士
更何況,瑞士全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山地,是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而山地顯然不利于德國坦克大軍的作戰。同時,擔任瑞士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昂利·吉桑,他是一位軍事才能非常杰出的軍事家。吉桑縱觀當時整個歐洲戰場的局勢,認識到以瑞士的武裝力量,實在是不足以與德軍相抗衡,所以他制定了一套內堡戰術,充分的利用瑞士山地的優勢,在全國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建筑了大量的堡壘,這進一步增加了瑞士的難啃程度。
當然,無論瑞士的抵抗意志有多么堅定,無論瑞士的山地多么難攻,但是,瑞士畢竟只是個小國,如果希特勒真的決定攻進攻,在付出不小的代價后,全國人數都不足納粹德國軍隊數量的瑞士依然可以被德國拿下。
二戰歐洲地圖
瑞士對于這一點也自然心知肚明,所以,面對近在咫尺的納粹德國,瑞士雖然表面上維持中立,但實際上依然開始偏向和討好德國。例如,德國在戰爭中獲取的大量財富就是通過瑞士洗白的。作為連接德國和意大利的交通要道,瑞士也一直對于德國和意大利的戰略物資通行視而不見。
而對于希特勒而言,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兩線作戰的德國軍隊開始捉襟見肘,多處戰場也使得納粹德國大軍開始愈發分散。因此,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打下一個以山地為主、且對自己并無敵意的瑞士,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最終,希特勒放棄了進攻瑞士的計劃,也使得二戰期間瑞士得以免遭戰火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