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簡稱“丙型肝炎”或“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導致的。
人類普遍容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據估計全世界有7100萬。人患慢性丙型肝炎,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的感染率約為1%。
傳染源有急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攜帶者等。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后,會“劫持”肝細胞,將肝細胞變成“人質”,不但自己破壞肝細胞,免疫系統在消滅病毒時,也會誤殺肝細胞,這兩方面的作用就引起了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可能有2~26周的潛伏期,平均8周,可以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也有人成為無癥狀攜帶者,很少發生重型肝炎或肝衰竭。
慢性肝炎會有乏力、腹脹、右上側腹部隱痛、精力不充沛等表現。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都需要使用藥物治療,但具體的藥物不同。
丙型肝炎有55%~85%會轉變為慢性肝炎,一旦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年發生率是2%~4%。
消化內科、感染科、內科
丙型病毒性肝炎顧名思義就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叫作丙型肝炎病毒。病毒進入人體后會損傷肝細胞,免疫系統在清除病毒時,也會傷害肝細胞,引起丙型肝炎的癥狀。
丙型肝炎病毒有傳染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傳染病。傳染病有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染人群三個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血液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包括輸血、使用血制品,以及被帶有病毒的針等刺傷。
性傳播: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
母嬰傳播:母親有一定概率傳給新生兒。
其他:有部分患者傳播途徑不明確。
人類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發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概率遠高于其他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家庭成員
性生活混亂的人
接受輸血的人
接受血液透析的人
靜脈吸毒的人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不會立刻出現不適,而是會有2~26周的潛伏期(平均8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現比較輕,急性期可以有以下表現:
乏力
不想吃東西
尿色加深
右上側腹部疼痛
丙型病毒性肝炎容易轉為慢性,如果轉為慢性,會有以下表現:
乏力
感覺肚子脹
右上側腹部隱痛
精力不充沛,學習和工作時容易疲倦
丙型肝炎病毒很少單獨引發重型肝炎或急性肝衰竭,但如果同時有乙型肝炎,或者慢性肝炎同時嗜酒,容易發生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比如常說的甲肝、乙肝等,都可能會出現乏力、右上側腹部疼痛、尿色加深等癥狀。因此,出現類似癥狀不能確定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一定要及時就診,請醫生確診并治療。
確診丙型病毒性肝炎并不難,通過抽血檢查就可以確診。但之后還需要其他檢查了解肝臟情況,特別是慢性肝炎,還需要定期復查。
血清抗-HCV檢測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篩查的重要方法,方便而且便宜。
陽性(“+”)結果說明有過感染,但不能確定現在有沒有感染。
陰性(“-”)結果說明沒有感染,基本可以排除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中丙型肝炎抗原含量很低,檢查發現的概率不高,因此這種檢查大多只用在篩查獻血者。
陽性(“+”)結果說明有感染。
HCV-RNA檢測是檢測血液中有沒有丙型肝炎病毒,是可以確診的檢查。
陽性(“+”)結果可以確診丙型病毒性肝炎。
陰性(“-”)結果可以排除丙型病毒性肝炎。
HCV-RNA檢測還能測出體內病毒的水平,在治療后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治療效果。
其他檢查還有很多種,但目的都是了解肝臟的情況。
這些檢查包括抽血檢查、超聲檢查等,少數情況會通過穿刺,取一點肝臟做檢查。
其中比較重要的檢查有:
血生化
肝臟超聲
肝臟CT
肝臟穿刺活體組織檢查(肝活檢)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在于容易轉為慢性。一旦轉為慢性,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肝硬化,最終發生肝癌,影響生存。
丙型病毒性肝炎還是一種傳染病,病毒可以以血液為載體,從破損的皮膚等部位傳染給其他人;女性還有可能通過生育傳染給子女。
家人、朋友等可以會介意患者,刻意保持距離,從而影響正常人際交流,時間久了可能會影響心情。
治療效果與開始治療的時間、是否堅持治療等有關。
急性肝炎時期,越早開始治療,治療效果越好,轉為慢性的概率也就越低。
慢性肝炎時期,如果能堅持治療,可以保護肝臟功能,延緩病情發展。
如果有丙型病毒性肝炎,不要獻血,能防止傳染給其他人。
高危人群做好保護工作,如避免有破損的皮膚接觸血制品、使用安全套、去正規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等。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很“狡猾”,目前還沒有合適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