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北洋政府重金聘請一個瑞典人當礦政顧問,想利用他的專業尋找國內的鐵礦、煤礦資源,沒想到他卻發掘了震驚世界的仰韶文化遺址,幫中國開啟了現代考古事業的大幕。
今年時值中國考古百年紀念,本期@以史為鑒 特搜集資料撰寫本文,致敬中國考古事業一百周年!
圖注:安特生
1914年的中國,清帝剛剛退位兩年,袁世凱正在改組北洋政府為總統制,打算獨攬大權,此時在遙遠的瑞典斯德哥爾摩,一位地質學家接到了萬里之遙的東方古國發來的聘書,邀請他擔任中國農商部礦政顧問。
這位地質學家名叫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時任瑞典地質調查所所長,是全球知名的地質學家。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的兩次南極探險經歷,并且寫出了《世界鐵礦資源》和《世界煤礦資源》兩本著名的地質著作。
但是此時的安特生卻經常郁郁寡歡,原因在于學識水平遠遠不如他的瑞典同行斯文·赫定。
在安特生選擇南極探險時,他選擇了神秘的東方古國去探險,并且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樓蘭古城,成為全瑞典甚至全世界炙手可熱的地質學家和探險家。而安特生選擇的南極卻因為航行條件和技術條件,獲得的研究結果并不令人滿意。
圖注:在南極考察的安特生(左一)、旁邊兩位是卡爾·拉森(1860-1924)和奧托·諾登斯科爾德(1869-1928)(攝影師)
此時接到了北洋政府發出的邀請,安特生馬上決定辭去瑞典的一切職務,開始前往遙遠東方的行程。
安特生先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出發,先抵達印度,再從印度轉而向北,從陸路進入新疆,然后沿塔里木河前往向中國內陸。
在清朝末期,整個中華大地已經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西方列強除了經濟的掠奪,在文化上的掠奪更是極為慘烈!
圖注:清朝末年,中國精美文物被殖民者瘋狂、破壞性掠奪
什么敦煌莫高窟、西夏黑水城、龍門石窟、云崗石窟……全國各地無數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文物遭到西方“探險家”毀滅性的破壞。
到清帝退位,民國建立后,西方列強雖然沒有停下搜刮中國文物的腳步,但是表面上看起來有政府的管理,沒有那么囂張了,他們開始通過政府顧問、傳教士等其他的途徑來搜集中國的礦藏資源和文物遺址信息。
北洋政府雖然明白對方的想法,但是自己沒有技術能力去做這些事情,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安特生之所以被中國北洋政府聘為農商部礦政顧問,授權他在中國從事地質調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北洋政府認為瑞典這個國家是“西方幾個沒有帝國野心的國家之一”。
圖注:安特生收藏的各類文物
而安特生一來是瑞典人,二來他一度擔任萬國地質學會秘書長,在國籍、學識上都是上上之選,于是北洋政府就千挑萬選選擇了安特生來中國擔任顧問。
安特生來到中國后也的確沒有辜負給他的信任。
安特生很快就在中國發現了一個鐵礦,北洋政府對于他的效率很是高興,又賦予他更多的權限,此后安特生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先后發現了河北宣化煙筒山鐵礦,遼寧沙鍋屯洞穴遺址以及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完成了《中國的鐵礦和鐵礦工業》和《華北馬蘭臺地》兩部調查報告。
圖注:周口店遺址也是安特生率先發現的
但是這一切都比不上安特生的另外一項發現,這個發現正式開啟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大幕,并且讓安特生名聲大噪,這一個發現就是澠池仰韶文化的發現!
1917年,安特生在河南西部考察礦藏時,發現當地有“龍骨”,于是安特生抱著為瑞典的博物館收集一些“化石”藏品的想法,號召各地的瑞典傳教機構留意“龍骨”的信息。
但是此時安特生的重點放在了北京周口店遺址的發現,就讓自己的助手劉長山去洛陽地區考察。
圖注:仰韶彩陶
1920年底,劉長山帶著搜集到的600多件石刀、石斧以及零星陶器來到北京,這些石器均購自同一個地點——仰韶村。這一切讓安特生對于河南西部這個小村莊抱有極大的興趣。
安特生從礦藏考察轉向古生物化石、古代文明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袁世凱復辟失敗后,中國政局動蕩,安特生無法安心考察礦藏,于是無奈之下把工作重點轉向古生物化石的搜集。
圖注:居中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考察,左一是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老者是仰韶村村長王先生,右側是傳教士王先生
1921年4月18日,安特生親自來到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進行考古調查,安特生從澠池縣城一路徒步走來。
在仰韶村南約1公里的地方,他發現了一些被流水沖刷露出地面的陶片和石器的剖面,之后他們發現了更多夾雜著灰燼和遺物的地層,其中就有引人注目的彩陶片。
圖注:安特生在仰韶村
經過這次探訪,安特生決心先發掘這里的文物,于是給當時的農商部部長張國淦和地質調查所負責人丁文江、翁文顴遞了請示報告,報告仰韶村的發現。
當時安特生建議:鑒于中國沒有保護史前遺址和文物的法律,請允許他購買當地土地以便保護和發掘該遺址。
雖然安特生的建議沒被通過,但是仰韶的文物發掘還是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批復,1921年10月27日到12月1日,在中國地質調查所、河南省政府和澠池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特生和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等共同發掘仰韶遺址,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圖注:安特生發現的仰韶文化石器
在仰韶村,安特生們發現了大量精美的石器、陶陶、骨器,根據安特生在其1934年出版的作品《黃土的女兒》(英文版)中的記載:
安特生和幾個助手到達澠池后,住在縣城西關福音堂(瑞典籍牧師史天澤傳教處),由縣政府知事胡毓藩指定第三科錄事王茂齋陪同,并派警察護送去仰韶村。安特生從縣城東一里河東北上,到達仰韶村,住于村民王兆棋家,共居住了8天。
安特生每天忙于觀測、照相、搜集器物,在村南的沖溝斷面上發現有灰層、灰坑和陶片的堆積,在堆積的下層還發現了精致的彩陶片和石器共存。又經過一天的觀察發現一件石錛和一些彩繪陶片。
安特生將收集的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骨器、蚌器裝為4個木箱,仍用火車托運回地質調查所。
圖注: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但是當時流行的觀念是中國沒有史前文明,仰韶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當時考古基本上都是以西方人的理論為主,早在清末時期,就有李希霍芬等西方人提出了“中國文化西來說”,這個意思就是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源頭都是西方傳遞過來的,借此貶低中國文化。
圖注:絲綢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
1894年的時候,一個法裔英國人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就瞎編了一個《中國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故事,里面說道:公元前2282年,兩河流域的國王Nakhunte率領巴克族從迦勒底亞(兩河流域一帶)出發,翻越昆侖山,歷經艱險來到了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處征伐,傳播文明,最終奠定了中國歷史的基礎。
安特生發現仰韶文化后,在他的著作《中國遠古之文化》中也認為仰韶出土的陶器、石器和中亞亞諾文化、俄羅斯的脫里波留同期的文物有極大相似,因此中國的彩陶應該都是西方傳到中國的。
圖注:安特生在《中國遠古之文化》中提出的彩陶西來說地圖
為此,安特生在發現仰韶文化后,還專門從河南再往西,去甘肅青海一帶考察,打算找出一條彩陶西來的更多的實證出來。
對于安特生而言,“中國彩陶西來說”,“中國文化西來說”可能僅僅是一個假設,但是對于當時的中國精英來說,安特生的這種說法給了本來就破碎不堪的民族自信再次沉重一擊,也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
許多中國人也開始主動投身于考古事業,去尋找證據,證明中華文明是本土就連綿不絕的。
圖注:1935年梁啟超之子梁思永(右一)在安陽考古,左一是傅斯年
1926年冬,李濟和袁復禮在山西夏縣西陰村進行考古發掘,開啟了中國人的考古事業。
1931年,從哈佛大學留學回國的梁思永主持了安陽后崗發掘;
1945年,考古學家夏鼐對甘肅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進行了深入研究;
梁思永在安陽后崗發現了著名的“后崗三疊層”,即仰韶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文化層由下而上的三層堆積。這三層文化前后堆疊,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從史前到歷史時期,中國歷史是一脈相承的,不存在外來輸入的情況。
圖注: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夏鼐nài
而夏鼐在甘肅齊家文化的研究則證明了地質學家安特生在考古上犯了一個大錯誤,他在地層分析、年代確定時誤以為甘肅的齊家文化比仰韶文化要早,因此他認為中國的彩陶是從齊家文化傳到仰韶的。
但是夏鼐發現恰恰相反,事實上齊家文化的時間比仰韶文化要晚,這就證明彩陶不是從西向東傳的,而是 從東向西傳的,這也直接打破了安特生的“彩陶西來說”。
面對越來越多的證據,安特生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
圖注:安特生
安特生雖然一度因為仰韶彩陶西來說被批判為帝國主義分子,但是比起其他破壞性掠奪中國文物的所謂“探險家”,安特生的表現要好很多。
安特生在中國取得了重大的文物發現,還邀請瑞典皇太子古斯塔夫訪華,與中方定下考古協議,安特生的收藏先運到瑞典研究,然后兩家平分,最終所有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地質調查所的出版系列中。
而且,安特生回到瑞典,籌建了東方博物館之后,從1926年到1936年,他確確實實將一半的文物分七次還給了中國,只可惜這批文物后來全都毀于戰火。
今年是2021年,中國考古事業公認的起點就是一百年前1921年仰韶文化的發現,可以說安特生作為一名瑞典人,不僅給中國考古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還給中國帶來了比過去廣闊得多的視野,因此在仰韶文化遺址博物館的門口,也為安特生樹立了一座雕像。
圖注:安特生銅像
如今我們站在后來者的角度再次回味那段歷史,就會發現,在全世界各大洲,都誕生了各自的史前文明,并且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壯美現象。
硬生生地把中國文明說成是西方傳過來的,西方文明優于東方文明,這是當時殖民者的一貫做法,甚至現在還有人還在延續這樣的思路,這是我們要批判的。但是同樣地,硬要把古希臘、古埃及的文明強說為是中國傳遞過去的,這種粗暴的民科做法,同樣是我們要批判的。
文/以史為鑒
圖/網絡
參考資料/
《中華遠古之文化》
《“仰韶文化西來說”是如何終結的?》
澠池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澠池縣志》
The 'Discovery’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更多原創:
1972年,中日剛建交,一個日本人就給周總理寫信:請歸還我解放軍的勛章
王子開:為中國造出第一輛重汽,卻對二炮說:你們要的導彈車我造不了!
日本籍志愿軍押運美軍戰俘,戰俘:聽口音您是長野的吧?我大阪的!
師長被俘,首戰幾乎全軍覆沒,朝鮮戰爭中美第24師為何這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