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三國故事我們聊聊東吳著名的周瑜、周公瑾。一提到周瑜,估計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里,率領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雄姿英發,擊破曹操的俊美形象了。而且此戰之后,周瑜大都督的美名可以說千古流傳,而周瑜本人卻因為受傷過重,沒有得到較好的修養最終年僅三十六歲就因病而亡,真是可惜可嘆!但是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周瑜的真實形象和戲曲形象反差可以說是巨大,本期《墨說三國》我們主要聊兩個事情,第一個是周瑜真的當過大都督嗎?第二個是周瑜為何年紀輕輕就能獲得東吳從上到下的絕對重視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周瑜的大都督身份。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章中描述孫權決意聯劉抗曹,于是“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任命周瑜為大都督,全權負責孫劉聯軍對戰曹操事宜。但是三國歷史上雖然有“都督”這一官職,東吳后來也的確封了“大都督”這一職位,但是很遺憾,在正史記載中,周瑜并未擔任過大都督一職。根據三國志記載,在赤壁之戰前,孫權在攻破江夏的戰斗中,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這個大督雖然也有都督的意思,但是前面還有一個“前部”的限定語,也就是說周瑜擔任的這個“前部大督”相當于前鋒部隊指揮官,并不是全部東吳隊伍的指揮官。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周瑜傳
而周瑜這個“前部大督”的身份也沒用多久,等到赤壁之戰勝利后,周瑜又被孫權任命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也和大都督沒關系。而周瑜病逝后,周瑜的接班人魯肅也并不是大都督,而是剛開始只是一個奮武校尉,后來成為漢昌太守、偏將軍,跟著孫權破皖城后升為橫江將軍。但是都不是大都督。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余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太守。肅初住江陵,后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余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三國志魯肅傳
其實東吳歷史上第一個有史可考的大都督是陸遜,陸遜這個大都督還要感謝一下劉備,正因為是稱帝后的劉備親征東吳,孫權很著急,這才緊急加封陸遜為大都督,其他朱然、潘璋、韓當、徐盛等統統聽陸遜指揮。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三國志陸遜傳
我們再來聊聊周瑜為何受到東吳重用,主要有三大原因。
周瑜的從祖父,從祖父的兒子都當過大漢三公之一的太尉。周瑜父親是東漢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洛陽令。也正是因為周家背景深厚,周瑜的叔叔和周瑜都差一點被稱帝的袁術任命為將,但是無論是周瑜叔叔還是周瑜都看出袁術沒啥好結果,都借口在外當官,沒有趟這一灘渾水。孫堅剛起兵的時候,周瑜和孫策這倆同齡人就是好朋友,這個時候的孫策只是個草根出身,而周瑜是豪門公子,但是周瑜卻非常認可孫策,周瑜還建議孫策把家眷搬到廬江,孫策也從善如流,后來孫家在廬江住的宅子就是周瑜提供的。后來孫堅戰死,孫策替袁術打工不成,最終決定起兵,也正是周瑜領兵給了孫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而且孫策當時職位不高,在建安三年也只不過是個討逆將軍,之前也就是個會稽太守。但是孫策這個時候就任命周瑜為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又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江夏太守,這可都是僅次于孫策的職務了。后來周瑜和孫策又共同娶了喬家兩姐妹成為連襟,關系之好可見一斑。要是只有背景深厚,和孫家關系匪淺,那周瑜也不能有如此成績。周瑜被后世懷念更多的還是他的才華。周瑜在孫策死后和張昭聯合執掌東吳軍政大權,別人對不到二十歲的孫權都是簡單行禮,只有周瑜這個時候就對孫權行君臣禮,不斷幫助提高孫權的聲望和威信。而且周瑜還給東吳挖掘了許多人才,像魯肅、甘寧這些名士名將都是周瑜舉薦。在戰略規劃上,周瑜也算是超一流謀士,幫助孫權在赤壁聯合弱小的劉備利用長江優勢一舉擊敗曹操,占據荊州。后來又明確趕在劉備前占據益州,可惜英年早逝,病逝于半道。周瑜的功績孫權自己評價說:“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孫權稱帝的時候還對滿朝公卿表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曹操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獲此虛名。”參考資料/《裴注三國志-周瑜傳、魯肅傳、吳主傳、陸遜傳》、《三國演義》等更多三國故事:
1、他是呂布唯一的鐵哥們,官居萬人之上,卻為救呂布被部下所殺!
2、呂布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一個字讀懂呂布和袁術的愛恨情仇
3、三國演義里武將單挑是真的假的?歷史上還真有記載,主角是呂布!
4、腦后有反骨?假的!閑說真實的魏延和被《三國演義》污名化的魏延
5、到底是誰殺死了那個心懷理想的曹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