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這個在歷史上有著輝煌過去的國家,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的奧斯曼帝國曾經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依然停留在封建冷兵器時代的奧斯曼帝國逐漸衰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慘遭失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只能左右搖擺求生,今天就簡述一下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土耳其!
一戰開始前,土耳其雖然和德國、英國都比較親近,但還想憑借自己控制協約國、同盟國重要的物資渠道——土耳其海峽,作為籌碼來保持中立國地位。但隨著世仇沙俄加入協約國,土耳其只能加入同盟國,而俄土戰爭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俄土戰爭。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后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超過英法百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
1918年淪為“歐洲病夫”(這稱號好像有點熟悉)土耳其作為戰敗方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政權也土崩瓦解,土耳其軍官凱末爾脫穎而出,擊退歐洲列強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也因此被稱為土耳其國父。于是土耳其走上了伊斯蘭世界世俗化國家的道路。
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整個19世紀基本上一直都在與俄羅斯帝國、阿拉伯世界作戰,為了維系戰爭,土耳其向歐洲國家發行了大量的戰爭債券,但是在戰爭中一再的失敗,不但沒有能獲取預想中的戰爭紅利,反而背上了巨額的戰爭賠款。
可惜世事難料,一戰后已經做好被瓜分準備的土耳其,沒想到俄國一聲炮響,給土耳其送來了十月革命。沙皇俄國在拾取勝利果實前夕被列寧領導的蘇俄所替代,而蘇俄急于退出一戰的泥潭,不但沒有占領原本準備瓜分的土耳其領土,而且積極支持凱末爾政權對抗西方。
這段時間是兩國外交的黃金時間,兩個歷史上的冤家非常罕見的開展了一系列的互幫互助行動。
1921年3月16日,兩國代表在莫斯科締結了《蘇土友好條約》。蘇俄宣布廢除沙皇政府同土耳其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債務,放棄領事裁判權;雙方確定了蘇土邊界,蘇俄甚至把沙俄時期占領的卡爾斯、阿爾達漢和阿爾特溫三個州歸還土耳其;
1934年,土耳其在蘇聯的幫助下開始了第一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用以扶持土國內輕工業的發展。
1938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去世,伊諾努當選為第二任總統,在伊諾努的任期內,他向全世界展示了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中(qiang)立(tou)國(cao)!
二戰爆發前,伊諾努遵照凱末爾的名言“勝利女神總是會光顧英法”,在二戰爆發后的1939年10月,土耳其還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
但是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后,土耳其又馬上于當月發表聲明,宣布中立。
1941年春,德國占領巴爾干半島后,土耳其又迅速同納粹德國簽訂了友好協定。并達成以鉻等礦石原料交換德國工業品的貿易協定。要知道鉻是制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的唯一的鉻礦石進口國。
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若是鉻礦石的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鉻礦石經鐵路由土耳其運往德國,其間要經過世界上最為崎嶇不平的巴爾干山區,一路上到處是橋梁和隧道。
在與德國親近的同時,土耳其也同美國眉來眼去。美國為了爭取土耳其對德參戰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1941年,美國把土耳其也列入著名的《租借法案》受援國的名單中。
1943年1月30日,丘吉爾親自上門,要求伊諾努必須參戰!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終于表態,愿意在當年圣誕節那天加入戰斗(伊諾努在丘吉爾面前竟然又拖了近一年的時間,簡直佩服)。
作為參戰代價,隨后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
但是你以為土耳其就會這樣開戰了嗎?簡直圖樣啊,要知道土耳其不愧是完美的中(qiang)立(tou)國(cao)!
直到1944年,德國東線列寧格勒會戰失敗,而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納粹德國的失敗已經可以清晰預見的時候,1944年8月,土耳其才宣布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但仍然沒有對德宣戰。
土耳其的這一行徑也有點太過了,以至于被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譏笑為“最后一秒才擠上公共汽車”的國家,成為笑柄。
二戰后,美蘇開始對抗,斯大林延續了沙皇對于南方出海口的夙愿,斯大林認為:“不可能接受由土耳其扼住蘇聯咽喉的局面”。
此后不久,蘇聯向土提交照會,聲稱1925年簽訂的《土蘇友好和中立條約》將不再延長。會上,莫洛托夫在涉及黑海海峽問題時要求允許蘇聯在海峽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修改《蒙特勒海峽公約》,并由蘇土共管海峽。蘇聯的要求遭到了土耳其堅決拒絕,雙方相互大加指責,蘇土關系緊張。
蘇聯解體后,如今的俄土關系你懂得!
美國認為土耳其對冷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1947年7月,美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來拉攏土耳其,并促使土耳其加入北約,來對抗蘇聯。
戰爭中,土耳其大發德國的戰爭財,據美國專家估計,土耳其收到的納粹黃金最多只有150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央行,德國人用其購買鉻礦石。
1946年,在土耳其召開了關于沒收德國在土黃金和資產的談判,盟國估計這筆資產共計5100萬美元。但由于美國正拉攏土耳其對抗蘇聯,這些德國的資產并沒有索回,最終沒有歸還任何納粹黃金,便宜了土耳其。
1951年,土耳其政府派出一支5000余人的步兵旅參加“聯合國軍”赴朝鮮作戰。在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中,僅有美國和英國派出的士兵多于土耳其;
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 ,土耳其人基本沒起到任何作用,土耳其旅總共有3514人傷亡 ,其中741人陣亡 ,2068人受傷 ,163人失蹤, 244人被俘,還有298位非戰斗傷亡。損失在聯合國軍中同樣排名第三!
這支由美軍一手打造起來的土耳其軍隊從此再也沒有成建制投人戰斗,一直到1954年,停戰協定簽署后幾個月。土耳其軍隊從朝鮮撤離。
而之后關于瓦良格、紅旗九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土耳其對于中國的“大力支持”,也讓我們看清了土耳其這個中立國的真面目!
這是單槍匹馬的一個原創公眾號,歡迎您的留言!如果你喜歡,也可以后臺發送一張照片,您將收到作者一點小小的心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