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稱呼一位皇帝可以用廟號,可以用謚號,也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廟號和謚號連用。今天小編要介紹三位皇帝,他們是中國歷史上的“太宗文皇帝”,也就是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分別是漢太宗文皇帝劉恒、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明太宗文皇帝朱棣(后改廟號為成祖)。
根據(jù)謚號,能夠得到謚號文皇帝的皇帝,如無意外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帝王。根據(jù)廟法,得到廟號太宗的皇帝,也是評價很高的,所以如果太宗文皇帝連用,基本上是千古帝王當中的佼佼者。
確實,漢太宗文皇帝劉恒、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明太宗文皇帝朱棣,都是中國歷史上千古帝王當中的佼佼者。
三位太宗文皇帝除了都是千古帝王當中的佼佼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得位不正”。
一、漢太宗文皇帝劉恒
漢太宗文皇帝劉恒,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第四子,生母是不受劉邦寵愛的薄姬,所以劉恒自小也不受劉邦寵愛,年少時就跟著生母薄姬到封地代國生活。按照當時的形勢,劉恒是不大可能繼承皇位,因為前不受劉邦寵愛,后沒有呂雉這樣強大的后臺。
不過因為呂雉大肆殘殺劉邦的兒子,以及后來劉邦舊臣周勃、陳平等人的誅呂政變,劉邦的兒子僅剩下劉恒一個。劉恒做代王期間,名聲一直不錯,周勃、陳平等大臣誅殺了呂氏黨羽之后,擁立了劉恒做皇帝,所以劉恒嚴格來說,肯定是得位不正的皇帝。
二、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淵的第二子,生母是李淵的發(fā)妻竇皇后。李世民自幼文武雙全,有政治遠見,李淵太原起兵、進軍長安、篡隋建唐等,李世民都是主要的策劃者和支持者,就連后來的掃蕩群雄、平定天下,李世民都是最大功臣。
雖然李世民可以說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但李淵還是封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兄弟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李世民決定取而代之,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害李建成,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不久之后退位,李世民繼承皇位。李世民是最典型的得位不正的皇帝,具體來說是得位不正的千古帝王。
三、明太宗文皇帝朱棣
明太宗文皇帝朱棣,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母未明,但朱棣聲稱是朱元璋的發(fā)妻馬皇后。朱棣的才能在朱元璋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算得上是最出色的一個,可惜他不是長子,朱元璋在長子皇太子朱標死后,把皇位傳給了長孫朱允炆,引起朱棣的不滿。
后來朱允炆居然大力削藩,朱棣更是忍無可忍,發(fā)動靖難之役,把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搶過來是,所以朱棣跟李世民一樣,是非常典型的得位不正的皇帝,也是千古帝王中的佼佼者。
其實除了漢太宗文皇帝劉恒、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明太宗文皇帝朱棣,還有一位太宗文皇帝,他就是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
不可否認,皇太極非常厲害,也算得上是一位千古帝王,不過皇太極的繼承的不是皇位,而是汗位,而且汗位是被皇太極的多位兄弟子侄擁立的,不算得位不正。后來皇太極正式登基稱帝,建立大清,至于算不算得位不正,那就見仁見智了。
小編個人認為,皇太極登基稱帝,他的皇位不算得位不正,因為他的皇位是從汗位演變過來的,既然汗位不算得位不正,那皇位也就不算得位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