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我的課堂上,很少出現有學生不愿意完成課堂作業的情況,更不會有學生在作業里面提交不文明用語,甚至用手機打游戲。這個學期很意外,出現了這些情況之后,我有些低落,前一段時間狀態都不太好。但這周漸漸發現有所改善,我也有了新的思考,特此記錄。
我最近才意識到,不愿意完成課堂作業的學生,本質上還是不自信,或者說是完成課堂作業這件事,對他來說存有很大的阻礙。表現形態有兩種。第一種是瘋狂舉手呼喚我過去,然后一臉無辜把鼠標一推,告訴我:“老師,我不會。”第二種是直接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例如寫帶到機房來的作業,或者睡覺,我走到他身邊問他情況,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樣,告訴我,不知道怎么做。
直覺告訴我,批評這些學生只會起到反效果,加上《微習慣》和《福格行為模型》這些書的啟發,我首先只是語氣和緩地說一句,我覺得無論如何呀,都不可能一點不會。學生要么呆住,要么繼續和我辯論:“嗚嗚,真的一點都不會!”之后,我會根據他目前的進度,給一些簡單易做的指示。如果他連作業都沒有下載,就告訴他,打開瀏覽器,點擊教學網頁,再點下載作業,注意哦,一定要下載到桌面上,不要直接在壓縮包里面打開。如果他停留在某個任務一籌莫展,就告訴他,不會一點都不知道怎么下手的,先在函數編輯框寫一個等號吧。一些學生在我完成了這一步的指導之后,行動起來了,發現自己能夠開啟并完成一件小小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想要繼續往后面完成了。
但的確存在,能力差距比較大,在我講解操作的時候也沒有聽明白的學生。我會俯下身,給他講一個小任務的完整完成是怎樣進行的。在這個過程里,不管他的畏難情緒有多大,不管旁邊的同學可能存在的偷偷嘲笑他有沒有感覺到,作為老師,我得穩住。我想告訴他的就是,這個任務你可以完成,你可以這樣完成,而你現在不會,也并不是就要受到嘲笑和批評的事情。
即使的確有他自己沒有認真聽講、學習動機不夠強烈、缺乏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因素在其中。
我帶的班數量減半了,所以對每個班印象都更加深刻了一些。而這樣的學生,在每個班都有。這一周的課,竟然,都有明顯的改善,讓我很開心。
你會看到,之前不愿意打開教學網頁的學生,這節課在一點點慢慢完成任務,還是需要我來講解一些,但他的狀態更主動了;你也會看到,之前一遇到問題就立刻要舉手召喚我的學生,這節課他開始匯總自己的問題,并在我沒有辦法抽出身來的時候,先利用時間完成他會的問題,而不再停在原地了。好像一個握得緊緊的拳頭,漸漸舒展開來,發現手心里有一顆純凈透明的鉆石。
親臨其中,真的有種神奇的感覺。
上完今天的課,我突然意識到這些最初好像讓我頭疼的學生,需要的或許首先只是一份接納。作為老師,下意識去接納他有一次或幾次狀態不在線,接納他最初的笨拙,以及因為想要掩飾笨拙而生出的不屑,接納他對教師指導的依賴,接納他對操作性任務的不自信。這種接納不能有任何偽裝,這種接納還會讓其他的同學,也漸漸意識到,如果我身邊的同學完成任務遇到了困難,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
我的課堂氛圍和紀律,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狀態,就在接納的前提下慢慢好了起來。
這樣的接納,也不僅僅是對基礎薄弱的上述學生,是對所有學生。
有一個學生,能力非常強,往往能比大部分同學提前十幾分鐘完成作業,完成后就開始大聲要求我開網絡。這周的課上,他完成作業后,離開了座位。我走到他身邊,問他什么情況。他說,我做完了,我能不能,去教其他同學。我先愣了一下,隨后和他說,好吧,那你就是我的助教,這兩排同學就交給你了。驚喜的是,他教得很好,并且,當有其他學生想讓他直接幫他做完的時候,他拒絕得堅定又得體。
我想起我高中時,雖然是語文課代表,但也有一個階段,我就是沒法在當天背下所學的課文。誰沒有狀態不夠好的時候呢?越是激烈批評,反抗就越強烈,而真接納了這樣的狀態,并且,即使是這樣的狀態下,也能夠一點一點往前進,不怕慢,不怕錯,反而狀態回彈很快。
寫這個公眾號也是,前段時間,心里就是不得勁,就是不想寫文章,那就停了一段時間的更新。把自己的狀態徹底接納了,擁有了一點小突破,于是,這篇文章就順順利利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