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多汗癥的原理:健脾胃、護肝腎、調和營衛,補益氣血,疏肝解郁、化濕和營、宣肺斂陰、益氣固表。
肺主皮毛,皮毛賴肺的精氣以滋養和溫煦,皮毛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之宣發功能密切相關。因為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膚與毛發等組織,有分泌汗液、潤澤皮膚、調節呼吸和抵御外邪之功能,是人體抵抗外邪的屏障。肺通過其宣發作用能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腠皮毛,以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手腳多汗源于脾胃功能失調,脾胃濕熱的人往往手腳心特別愛出汗,因為脾主四肢。脾胃五行屬土,屬于中焦,同為“氣血生化之源”,汗屬津液,氣能生津。脾胃有運水化濕的功能,運轉失調則不能固攝汗液,導致手腳心出汗。脾胃功能失調還常伴有胸脘悶脹、不思飲食、身重體困、體表發熱、小便短赤、大便不爽等現象。
血汗同源,出汗過多也會損傷心血。因為人的血和津液都來源于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化生,并且血能化津,津能生血,所以有津血同源的說法,多汗者無血,多血者無汗。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汗液的排泄,賴與衛氣對腠理的開合作用,腠理開,則汗液排泄,腠理閉,則無汗。
腠理指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腠理的疏密影響著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在正常情況下,衛氣充盈于腠理之中,控制和調節腠理之開合。若腠理緊密則汗孔多閉,故體表無汗;若腠理疏松則汗孔多開,故體表有汗。所以,腠理的疏密直接影響到汗液的多少,調節人體的津液代謝和體溫的高低。在病理情況下,若腠理開,則令汗出,可致傷津脫液。(腠理不固)
營氣,又稱榮氣,是行于脈中的富有營養作用的一種氣。營氣與衛氣相對而言屬陰,所以又稱營陰。營氣與血同行脈中,具有營養作用,與血可分而不可離,故常“營血”并稱。
衛氣是行于脈外的具有保衛作用的一種氣。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屬陽,故又稱“衛陽”。
營衛不和:一般是指表證自汗的病理而言。有兩種情況:
一是“衛弱營強”。因衛外的陽氣虛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臨床表現為身不發熱而時自汗出。
二是“衛強營弱”,因陽氣郁于肌表,內迫營陰而汗自出,臨床表現為時發熱而自汗,不發熱則無汗。
中醫病因要懂得: 血汗同源、脾主四肢、脾胃功能失調、氣血虧虛、肺衛不固、營衛不合、濕熱內盛、陰陽失調、陽虛自汗、陰虛盜汗、痰濕困阻、肝腎虧虛、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腎精虧損、心血不足、肝膽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