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過去的很多年當中,我國的經濟支柱都是依靠農業,后來隨著工業慢慢發展,經濟的重心也轉移了。不過那個時候各方面的條件比較落后,工業技術也不發達,工廠的工人們并沒有很好的待遇水平。
所以國家出臺了農業稅政策,農民在每年糧食收獲的時候都要交公糧,然后將這部分工齡發放給工廠的工人,用于支持工業發展。一直到2006年,國家財政是取消了農業稅,也就是一直到這個時候農民才不用交公糧。
在農業稅取消之前,農民不管收成好壞,公糧都是必須要交納的,可以說這是一項強制性的措施。如果說趕上了風調雨順的年頭,糧食的產量高一些,農民交了公糧之后,還能夠剩余一部分。但要是趕上了天災,糧食的產量大大降低,甚至顆粒無收,農民交了公糧之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可是盡管如此,該交還是要交,否則的話就等于逃稅,是要受到懲罰的。
不得不說,如果當時沒有農民交納公糧,工業不可能發展的這么快,國家經濟也不可能發展的這么迅速,可以說,農民就是為城市發展做了巨大貢獻的園丁。近些年,農村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大多數的農村老人都面臨著養老難的問題。雖然說他們交了大半輩子的公糧,養了幾十年的城里人,也為國家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卻因為養老的問題而犯難。
工廠的工人退休了之后,都能夠拿到退休金,晚年生活有所保障,可是農民盡管交了這么多年的公糧,年齡大了卻沒有退休金可拿,養老的問題亟待解決。專家認為,國家應該給這些交了幾十年公糧的農民們一份社保,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能夠有所保障,而這也是現在大多數農村老人所期盼的,不知道未來能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