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琰華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因為孩子比較小,沒有什么自控力,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言傳身教。可以帶孩子一起運動,跑步,打球,爬山。一起去鄉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擁有好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帶孩子去省圖書館看書,去游樂場玩等等。
怎么逼?現實生活中,我看到的“逼”大致2種。
一種逼是父母并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想法,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要求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一味地要求孩子優秀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簡直是在剝奪孩子的童年。
雖然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了,有更好的學校,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但同時孩子們的攀比心理也是在慢慢顯現。至于好還是不好,大家心里有數。最近熱播的龍貓,很多小朋友和大人都會去看,這部動漫讓人看了簡直沒有煩惱。大人去看是因為懷念小時候的那個天真,單純又善良的自己嗎?小朋友也喜歡看,看到的應該是在鄉下碧水藍天,看到大自然各種各樣的動物,甚至和他們交朋友。
有些孩子可能比大人還要辛苦,上完學校的課后,還要去上各種培訓機構的課。我見過一個孩子放完學寫完自己的作業,吃完晚飯就要去上1個多小時的街舞課。每天晚上9點才回家。
本來小朋友的睡眠是非常重要和睡眠時間要保證8小時以上的。我記得我小時候一般晚上7~8點就已經睡覺了,而現在的小朋友9點鐘還在回家的路上。
另一種逼是知道孩子喜歡什么而逼孩子去堅持。
小時候學這么多東西,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堅持,到后面也會遺忘。不如要求孩子把一門自己喜歡的愛好一直堅持,學到極致。說不定你的孩子會在將來某一方面有所成就,那么ta感謝的一定是當初那個讓自己堅持,逼自己一把的人。所以你會是那個人嗎?
現在學習的機會和平臺實在太多,小時候學只不過是為以后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只是因為這樣而讓孩子太累,實在得不償失。無論學什么,只要自己足夠喜歡和熱愛,愿意付出,不在于早晚,而在于堅持。我見過一個60歲的奶奶,57歲才開始練瑜伽,到現在身體棒棒的,而且能做各種體式。從小沒有學過舞蹈的我,到高二才開始拉伸,堅持2年,照樣能劈叉(橫叉,豎叉)。所以學得多少不重要,報了多少培訓班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歡,對他自己有幫助。
關于父母“放手”是父母要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單獨去做一些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幫孩子辦好和想好。這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幫助。即使你知道孩子會犯錯,做的沒有自己好。
犯錯是一個讓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還能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孩子在做選擇向我們征求意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指導,但不要幫孩子選擇。因為是孩子自己選擇,就要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我們只提供合適的建議,并且鼓勵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做什么事情都會跟我媽媽說,雖然有的時候我做的并不好。但她會說:“沒事,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媽媽鼓勵你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做吧,也許ta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槽糕。相信自己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