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注重幼小銜接,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基礎,遵循幼兒年齡特點,不僅有知識的銜接,更要有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的銜接。
論幼小銜接的意義
1)打招呼,當老師說“小朋友早上好”,只有個別幼兒能夠集體回應說:“老師早上好”大部分都要一對一問候才會作出反應。
2)點名舉手說到,辨認自己的名字,長時間的干預還會上其它康訓課也有這一個指令流程,所以每個幼兒都能獨立作出回應。
3)常規指令的動作模仿一直以來都做得很好,目的是上課前把注意力轉移到老師身上來,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如:聽老師口令立刻做出反應,小眼睛要看老師,不隨便講話,不做小動作等課堂紀律。
上小學之前,家長要做什么準備
1、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向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于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
2、培養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進入小學后,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系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罰倒垃圾等等,這對于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平常和孩子交談的時候,語言盡量規范、準確;讓幼兒較好理解,然后再作出回應。在課堂上多引導孩子認識新朋友、能夠辨認自己的名字、知道上下課之分、聽從指令、點名舉手、舉手請求回答、輪流與排隊、作業的完成與收拾。
4、要有意識培養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自閉譜系兒童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參加集體活動,害怕與同齡人互動。在幼小銜接階段,要引導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接觸、玩耍,減少他們的恐懼感。還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出類拔萃,因為每個孩子的起點不一樣。但是,我們要求孩子必須比前一個階段的自己有所進步,在同樣的時間內獲得的東西越來越多。
家長們都要積極配合,幫助特殊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為進入幼兒園或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