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嘶龍嘯戰鼓擂,岱山吶喊鴻雁飛。公元234年,為報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的諸葛亮耗盡了最后的心血,病逝于五丈原。諸葛孔明病逝后,素有矛盾的長史楊儀和將軍魏延無人可以壓制,矛盾全面爆發。兩人都宣稱對方蓄意謀反,公報私仇,最后兵戎相見。演義中,諸葛亮授予楊儀錦囊,故意讓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身后的馬岱趁機將其斬殺?!度龂尽分?,楊儀派王平率領大軍對戰魏延,分化瓦解了魏延的軍隊,魏延與幾個兒子等數人逃亡,后又派馬岱追殺魏延,并將其斬殺。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記載,魏延都是馬岱所殺。
那么,馬岱在斬殺魏延后,后來去哪了?他的結局如何?《三國演義》、《晉書》和《三國志》中都沒有介紹馬岱的結局,最終去向。下面根據《三國演義》、《晉書》和《三國志》中相關記載,結合自己的見解,提出兩個可能的結局(僅代表個人觀點)。
結局一:馬岱北伐為叔父馬騰報仇無望,郁郁而終。
演義中,馬岱,馬超的從弟,馬岱曾隨馬騰入許昌,后馬騰及兩個兒子馬休、馬鐵在許昌被曹操所殺。馬岱喬裝打扮獨自逃出許昌,回到西涼,投奔大哥馬超。馬超和馬岱與曹操有血海深仇,與曹賊勢不兩立,立志為馬騰報仇雪恨。此后,馬超與馬岱聯合韓遂起兵反曹,在潼關大戰曹營諸多一流武將,殺得曹操兩次差點喪命,即曹操“割須棄袍”和奪船避箭?!度龂萘x》中后人有詩曰:
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 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后來,馬超歸順劉備奪取益州后,未受到劉備及諸葛亮重用,未能實現北伐中原,除掉曹賊為父報仇的心愿。公元222年,馬超郁郁而終,年僅47歲。馬超病逝后,馬岱繼承了他的志向,以討伐曹賊為志向,積極跟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后,主政的蔣琬和費祎實行休養生息之策,盡可能減少軍事行動。
公元235年,即諸葛亮病逝一年后,馬岱仍然頂著蜀漢滿朝文武反對征戰的壓力,發動了北伐曹魏的戰爭,被司馬懿派遣曾經曹仁的部將牛金抵擋。這一戰,馬岱由于沒有得到蜀漢上層的支持,被牛金打敗,大敗而歸。雖然這一次北伐,馬岱以失敗告終,代表了他北伐中原,為叔父馬騰報仇的決心。他的愿望與蜀漢上層的意志相悖,一直無法北伐,郁郁而終?!稌x書》中記載:
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余級。
結局二:馬岱受到“楊儀事件”的牽連,回家養老。
馬超病死后,馬岱身份低微,沒有靠山。他不得不依靠諸葛亮,為其鞍前馬后,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都有他的影子。諸葛亮死后,長史楊儀和魏延矛盾全面爆發,馬岱在這兩人之中必須選擇一個作為靠山。他選擇了楊儀,協助楊儀除掉死對頭魏延。這時,在旁人的眼中,馬岱貼上了楊儀嫡系的標簽。
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蔣琬繼承丞相諸葛亮的大權,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楊儀護送諸葛亮遺柩千里迢迢回到成都,僅僅被后主劉禪封為中軍師。他不甘屈居蔣琬之下,經常對費祎抱怨發牢騷,還說出“當初寧愿投魏”的不當言論。費祎向后主劉禪如實上奏陳楊儀之言,劉禪于是將楊儀貶為庶民。楊儀醒悟,自覺羞愧,對不起劉備和諸葛亮的培育之恩,最終自刎而死。
馬岱新投靠的楊儀死后,他在朝中不但沒有強有力的依靠,還受到了“楊儀事件”的影響,漸漸被排擠出權力中心。此時,蜀漢因諸葛亮主政時戰事太多勞民傷財,需要休養生息為由,十多年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文官得勢。同時,魏國和東吳也沒有戰事,魏蜀吳三國之間少有的和平。作為武將的馬岱受到進一步的排擠,只能回家養老?!度龂萘x》中記載:
蜀漢建興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龍三夫,吳主孫權嘉 禾四年,三國各不興兵。
蜀漢并不注重修史,沒有記載馬岱的生卒年,好多比馬岱身份高的人物也沒有詳細的生卒年記載。因此,只能根據《三國演義》、《晉書》和《三國志》中相關記載,通過個人分析,推斷出馬岱在斬殺魏延后的結局。馬岱可能在蜀漢沒有戰事的十多年里,郁郁而終。
你們是怎么看待馬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