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字
閱讀時間
3分鐘
所悟
今天我們來看看黃光國寫的《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游戲》。
1、面子是什么?
A、面子一共有兩類。一類是人的道德,稱為“道德臉面”;一類是人在社會中的身份、能力,稱為“社會臉面”。
B、在“道德臉面”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寬容。
C、在“社會臉面”上,社會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就可以決定怎樣支配社會資源。地位高低是相對的,一個人在不同關系之中有不同地位。
D、“臉”更多是指“道德臉面”,而“面子”更多是指“社會臉面”。某些人為了要面子,可以不要臉。
2、面子能干什么?
A、面子能對社會資源進行分配。
B、假設你掌握社會資源,他人對你提出請托,你的態度將取決于你們之間關系的遠近。因為接受請托需要付出資源,甚至承擔風險。并且資源總量有限,增加一方就必將減少另一方。
C、陌生人之間的關系僅是工具性關系,需要公事公辦,執行公平法則;家人之間的關系是情感性關系,需要平均分配,執行需求法則;介于兩者之間的是混合型關系,需要考慮付出和回報,以及關系網內其他人的反應,執行人情法則。
D、如果最終不能滿足對方請托,中國人通常采取拖延的對策,以免損傷對方面子。
3、面子和儒家倫理的關系
A、儒家倫理本質是資源分配問題。
B、儒家歸納出人類社會中的五種倫理關系,就是所謂的“五倫”: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
C、儒家提倡處理這五種關系的原則是“尊尊”和“親親”。“尊尊”是地位的高下,“親親”是關系的遠近。人際交往中,應該按地位高下決定誰是資源支配者。
D、之后資源支配者需要按照“仁”的要求,判斷與請托者的關系的遠近。儒家所主張的“仁”,不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而是按照親疏遠近有所等差:近的是情感關系,遠的是工具關系,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是混合關系。
E、接下來,根據關系的親疏,恰當地選擇采用需求法則、公平法則還是人情法則,就是“義”。
F、最后,面對混合性關系,應在考慮利害得失之后,適當的決定怎樣采取人情法則、進行人情交易,而這種判斷必須符合“禮”。
4、面子和儒家家庭的關系
A、儒家認為人的生命是他父母的延續,父母的生命又是祖先生命的延續。所以我個人的面子也是包括我父母、親人在內的“大我”的面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B、儒家社會里,父母通常會鼓勵子女追求社會所認可的“杰出目標”。孝道講究“父慈子孝”,子女應當盡力追求成就,以滿足父母的期待。
5、儒家倫理與中國家族企業組織形式
A、中國傳統倫理文化,決定了很多企業家的經營形態,進而決定了他們企業的組織形式。在他們的大型家族企業里,人員分為三個層次:最核心的高層,是和老板關系最近的人,比如他的家人和少數親信“自己人”;在中層管理人員層級,主要是老板親信的“自己人”,很少有老板的家人;而最底層的普通職工,則是和老板沒有特殊關系的“外人”。
B、三種人對老板和企業的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可以說這是三種企業文化:一種是家族文化,講究感情和責任;一種是差序文化,差序就是等級的意思,講究忠義和人情;還有一種是制度文化,你出錢我辦事,講究利害得失。
C、而在外資企業或者建立了現代規章制度的中國私人企業里,明確的管理規章會讓主管們依據公平原則與下屬交往,帶來更和諧的人際氛圍、更開放的氣氛、更強的團體認同感。
生活
起床——得到——太極拳——共同學習——曉峰日課——坐享——休息。
積累
2017年02月08號,周三日課
頭腦異常的冷靜,感覺溝回又增加了不少!
坐享18分鐘。太極拳1遍。
注意力
0 5 0 7 8=20個番茄時間,一共10小時的專注狀態。
所思
1、今天認認真真的看了一天得到,感覺收獲很多!
2、好久沒有練過了!一切都靠積累!好身體是一切的根源!
3、檢查作業,購買印象筆記高級會員,記錄賬目,了解股市。
作者簡介:
彭曉峰,新生大學會員。80后的小尾巴(1988年出生),觀察能力極強,喜歡戶外(騎車走過很多線路,北京—上海—西安,西安—成都—昆明,成都—芒康—拉薩,那種體驗誰騎過誰知道),崇尚獨立思考。喜歡接受新事物、新思維(接觸過BIM,無人機和大數據)。并且還很喜歡羅永浩和李笑來。坐標:北京。歡迎“戰友們”的連接與勾搭,七年就是一輩子,我已經在路上了,你們在哪里?
我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