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下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主辦的2021年“中國美學:傳統與現代系列講座”第二期在哲學所902會議室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了美學室的老前輩韓林德研究員主講,他演講的主題為“中國生命價值哲學與傳統美學”。講座由哲學所美學室主任徐碧輝研究員主持,美學研究室師生、社科大師生及部分熱愛傳統美學的社會人士參與講座。
韓林德研究員從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差異入手,指出兩種文化的哲學觀念不同是造成文化差異的根本原因。西方哲學的主流和特色表現為二分法,強調主體與客體,現象和本質的二元對立,而中國哲學的特色是一個世界,一個情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生命世界,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務須掌握這一背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表現為一種生命價值哲學,生命價值哲學將人視為追求精神境界的生命體,儒家強調超凡入圣;道家強調超凡成真;佛教(禪宗)強調超凡入佛,簡而言之即釋道儒三教都強調“做人”,人理應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精神境界的人。
基于中華文化的特點,中國美學的特點為強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互相交融的過程中構建審美心象,審美心象包含三種層次:審美主體的生理機能與審美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情象(情緒與情感);審美主體的心理結構與審美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意象;審美主體的高階精神境界與審美客體產生審美意境。審美心象層次的產生隨著主體心理參與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審美情象即邊緣美,為感官快適性的美;主體心理活動的參與生成意境美;作為高級形態的意境美的產生則需要主體哲學觀念和宗教信念的參與。
講座現場一
韓林德研究員生動地將人的審美活動比喻為一棵生機勃勃的審美樹,根部是情象,意象組成樹干部分,而最為引人矚目的樹冠及其枝葉花果為意境。現代中國美學學者對樹干部分(意象)具有充分研究,但審美樹的樹根部分(邊緣美)的研究依然不足,值得同仁們重視,須知沒有邊緣美的根基不可能長出意象美和意境美的審美大樹;而樹冠部分(意境)的研究盡管不少,但總體而言并不透徹和深刻,仍需多加努力。
通過對審美心象三種層次的分析,韓林德研究員將中國傳統哲學和美學的基本方法比作為三分法,與西方文化中互為矛盾對立的二分法不同,三分法的三層境界互有高低,具有層次性。傳統藝術和生活情景都能適用于三分法的區分,音樂的三種境界為耳聽、心聽和神聽;繪畫的三種境界為眼睛看到的畫、心理看到的畫和靈魂感動的畫;書法的三種境界為寫字、書法和書道;詩詞和明清小說,甚至兩性關系等所有美和藝術的花園中都能找到三分法的一席之地。
講座現場二
韓林德研究員的演講結束后,徐碧輝研究員對座談進行了簡短的回顧和總結。她說,韓林德先生的演講不長,但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中國哲學和中國美學許多關鍵問題。就整體而言,她同意韓先生對中國文化性質的基本判斷。就具體問題而言,韓先生關于“審美樹”的提法和美學藝術的三分法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學界學習借鑒。然后,她鼓勵在場的師生積極提問,發表意見。她首先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問題:韓先生在討論到中國音樂時,把《二泉映月》作為中國音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二泉映月》的樂器為二胡,而二胡并非中國音樂最有代表性的樂器。通常認為古琴才是最有“道性”的樂器,應該是更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就樂曲來說,二爾映月過于悲傷,未能達到中國音樂“大音希聲”的境界。韓林德研究員認為古琴同樣可以作為傳統藝術意境的代表。他強調中國藝術的重要特點在于人品和藝品的統一,只有先學會做人然后才能做藝術家,不同藝術家演繹的曲子是不同的,《二泉映月》的重要性在于民間音樂家阿炳深切動人的演繹。
梁梅研究員認為,韓先生談到的審美意境和宗教的關系讓她頗有啟發,但中國人的宗教意識較為薄弱,如何理解宗教信仰對中國傳統美學的影響?韓林德研究員指出,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趨向生活化和平民化,魏晉南北朝和唐朝都是宗教成分相當濃厚的時代,名人雅士對天地萬物的本性的參透,對生命價值之美的領悟讓我們為之驚嘆,只有具有宗教觀念的藝術才是中國藝術的頂峰。劉悅笛研究員由衷感謝韓林德老師等老一輩學人對中國美學的貢獻,他認為中國人講究道器合一,即一個生命世界。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意境尤有代表性,而韓老師的創見“情象、意象、意境”三層次與李澤厚先生的審美三層次——“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相對應,正如情緒-低級情感-高級情感等生物進化觀一樣,審美的三種境界層層遞進,但并不割裂,后者容納了前者,指向更為高級的人類審美活動。盧春紅研究員提問到:“境”本身是宗教概念,境界和意境之間有什么關系?韓林德研究員指出境界的外延是較大的,而意境的范圍更局限于美學領域。
隨著各位師生的提問、解答和交流,座談氛圍推向高峰。最后,韓林德研究員強調美學研究室同仁和師生之間相互探討、自由交流的優良傳統,指出,任何學科建設都離不開各種學說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切磋琢磨,希望美學界的青年學者們切忌閉門造車,多交流多實踐,方能提高中國美學研究的整體水平。在全場與會人員的熱烈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鐘旭日整理)
中華美學學會的宗旨:
團結美學工作者,
推動美學研究,
促進美學交流,
普及美學知識,
推廣審美教育。
公眾號:zhonghuameixue,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