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初的一天夜里,已經是深夜一點多了,周總理的辦公室里還亮著燈,預示著周總理還在不知停歇地工作著,秘書紀東看了看表,深吸一口氣,敲開了周總理辦公室的門,對伏案工作的周總理說:“總理,時間不早了,還有14分鐘。”
深夜兩點是周總理與越南黨政代表團會談的時間,此次訪華是越南黨政主要領導人在停戰后的首次訪華。
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六年后,美國強勢介于這場戰爭,應越方請求,我國出動兵力、民力和物資援越抗美。
到了1973年1月27日,關乎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正式簽署了《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美國從越南撤軍,承認了越南的獨立和主權,越南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停戰后不久,越南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黎筍和越南總理兼外交部長范文同率領越南黨政代表團訪華,其主要目的在于商討中國幫助越南北方恢復和發展經濟的問題,此前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在1974年向越南提供無償援助。
越南對此制定了一個估值為81億元人民幣的大計劃,可謂是獅子大開口,為了盡快落實這個援助方案,越方無心等待,恨不得到中國的第一時間就趕緊就此事與周總理進行會談商討,也因此,周總理不得不將會談時間安排在深夜兩點。
因為這個時間點比較特殊,周總理當晚也沒有時間睡覺,就一直在工作,實際上,在紀東進來提醒他的時候,他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了,即便如此,案頭的工作還有堆積,他不得不充分利用每一分鐘來工作,將休息的時間一再縮減。
眼看著會談時間快到了,他將手頭的工作收起來,對紀東說:“唔,你們去做準備,我刮個胡子。”說完就站了起來,或許是坐的時間太久了,或許是實在太累,他站起來的時候明顯身體一晃,差點倒下去,他扶著辦公桌,略一停頓然后就去衛生間刮胡子。
這是周總理的一個習慣,他在各種場合都很注意儀表,尤其是有外事活動的時候,他一般都會理理發、刮刮胡子,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接見外國領導人,這是一種尊重,同時也是向世人展現我國的禮儀。
看著周總理去了衛生間,紀東原本是要給周總理準備一些吃食的,但一看時間,好好吃一段飯是不可能了,因此他給負責招待工作的領導打了一個電話,看能不能在會談的地方準備一些吃的,這樣等周總理去到那邊正好可以吃一點。
結果等紀東安排好回來后,卻發現幾個工作人員在客廳里走進走出,一問才知道找不到周總理了,眼看著時間快到了,周總理不可能不告而別,那能去哪里呢?
紀東心頭一動,想到剛才周總理說去刮胡子了,難道周總理還在衛生間里沒有出來?想到這里,他心里咯噔一聲,按理說應該已經收拾好了,還沒有出來,是不是發生什么事了?他趕緊往衛生間的方向走去,大家也都跟上。
衛生間的門半掩著,等紀東打開,大家真的發現了周總理的身影,但那身影讓人心疼的想要落淚。
只見周總理左手拿著毛巾,右手握著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臉刀,就那么站在那里,倚在鏡子前睡著了。
睡著的周總理整個狀態都是松弛的,瘦削灰黃的臉孔上是一雙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眼角眉梢都是皺紋,平時刻意掩藏下去的疲態和病態在這一刻顯露無遺,工作人員都習慣了永遠精神奕奕的周總理,何曾見到這樣的周總理?
周總理的樣子猝不及防地就戳中了大家的心臟,大家強忍著不讓眼淚落下來,屏著氣,誰也不敢出聲,就想讓周總理這樣睡一會也是好的,他實在是太累了。
當時的周總理已經75歲,而且還是一個患癌老人,自1972年膀胱癌確診以后,他于1973年的3月10日進行了第一次的手術,電燒手術器械燒掉了癌的病灶,手術很成功,后續只要配合復查,多休息少工作,癌癥還是有痊愈的可能的。
但休息對于日理萬機的周總理來說簡直就是奢侈,別說是休息了,就是正常的作息都做不到,很多時候他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超過了20個小時,白天黑夜連軸轉。
這樣的工作狀態別說是一個75歲的患癌老人,就是三四十歲的青壯年都未必能承受得了,但周總理卻一直是這樣的工作強度。
在和越方會談之前,周總理就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已經臨近極限,屬于超負荷狀態,所以才能在刮胡子的時候睡著。
當大家在衛生間里發現睡著了的周總理的時候,都不忍心叫醒他,盡管倚著鏡子睡覺也不會舒服,但至少也是一種休息,如果叫醒了周總理,他連這點休息也都沒有了。
然而,就算是大家想讓周總理多休息一會也是不可能的,周總理的腦子里就像是安裝了一個發條,盡管累得睡過去了,也會很快就醒過來。
所以大家不過在衛生間門口站了一會,周總理就雙肩一抖,然后睜開了雙眼,看到大家站在那里,他意識上自己睡著了,趕緊收拾了一下就快步往外走,他一邊走一邊看手表,很是愧疚于即將遲到這個事實。
秘書也趕緊跟在周總理身后,一起朝著釣魚臺走去,等他們到達釣魚臺的時候,外交部副部長韓念龍已經等在那里了,看到周總理后,趕緊上前將會談前的情況作了匯報。
接待人員也端出了早就準備好的面條,想讓周總理吃上幾口,秘書還想要勸周總理再休息一下,但都被周總理拒絕了,他習慣早到,不喜歡別人等他,也不喜歡遲到。
所以他看了看手表,知道已經來不及了,就直接讓工作人員給他兩塊咖啡糖,可以直接含在嘴里吃,既能補充能量,又能安神除煩,對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的周總理來說還是很有作用的,此次會談很重要,必須打起精神應對。
會談開始之后,周總理和越方談到了柬埔寨問題、東南亞和歐洲形勢等,隨后開始討論關于幫助越南北方恢復和發展經濟的問題,這是此次會談的重中之重,越方要求我國提供估值為81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這顯然超出了我國所能接受的范圍。
毛澤東、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于各方面的考慮自然不會應下這樣一筆數額巨大的無償援助,所以周總理的任務很重,雙方都在盡力周旋,這是一場費時費腦的拉鋸戰,本就很是疲勞的周總理只能不停地喝茶來壓下饑餓和疲憊,以保證這次談判能夠成功。
但他畢竟是一個患癌老人,之前又連續工作了三十多個小時,饑餓和疲憊很快就開始擾亂他的心緒,疲態也開始顯示在臉上,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在已然快掩飾不住的情況下,他借著服務員上水的機會,對其中一個服務員小聲的吩咐:“給我送條濕毛巾。”
那名服務員點了點頭,下去之后很快就用托盤送進來一條濕毛巾,周總理用濕毛巾在額頭和眼窩的部位反復擦拭按摩,然后放回托盤,說了聲“謝謝”。
不過這條濕毛巾是用涼水浸過的,雖然能讓周總理迅速提神,但卻似乎沒有達到周總理想要的結果,于是不到十分鐘,周總理用眼神示意那名服務員上前,對她說:“要熱的,熱一點。”
女服務員下去之后,打開開水瓶,用開水燙了燙毛巾。為了保證毛巾的熱度,她沒敢放涼,直接撈出開水燙的毛巾擰一擰就放進了托盤給周總理送進去。
周總理接過熱毛巾,展開之后用力按在了額頭的部位,確實舒爽了不少,大腦已很是清明,他依舊是談判桌上那個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切中要害、充滿睿智的周總理。
會談從深夜兩點一直持續到了天亮,期間,兩名女服務員在周總理的示意下,每隔十分鐘就輪流送上開水燙過的毛巾,讓周總理一直保持著充足的精力,最終,周總理在談判桌上將越方要求的81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壓到了25億元人民幣。
6月7日,周總理就我國政府1974年向越南提供無償援助事致信毛澤東、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成員:
我們從越南實際出發,告以恢復和發展經濟不是一年做得到的,要用幾年時間計算。故現在先定一金額為二十五億元(包括外匯一點三億美元在內)援助計劃,然后再分類計算。
并告:該項計劃已同越方商定。
毛澤東批準了修改后的援越方案,第二天,周恩來出席了關于1974年中國政府給予越南無償經濟和軍事援助協定的簽字儀式。
按照慣例,外賓到北京訪問要安排去祖國各地看看,就1973年這一年,周總理先后四次陪同外賓去祖國各地,四月份陪同墨西哥總統去了大寨,六月份陪同越南黨政代表團去了延安,九月份陪同法國總統去了大同、杭州、上海等地,十月份又陪同加拿大總理去了洛陽。
那么,周總理為什么會選擇陪同越南黨政代表團去延安呢?其實這是出于三方面的考慮:
6月9日,周總理陪同越南黨政代表團乘坐飛機飛往延安,在機艙里,周總理一邊和外賓交談,一邊傾身靠著機窗,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從高空中辨認出延安的所在。
延安對于老一輩革命家來說就是故鄉般的存在,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其感情可想而知,遙想當年,延安是多少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黨中央坐鎮延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從天南海北涌向延安,要在延安為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解放貢獻自己的力量。
那個時候的延安,就是無數人心中信仰的象征,是延河水、黃土地、小米飯養育了革命的成功,闊別延安25年,周總理的心情如何能不激蕩?
在夢里,他曾數次回到延安,沿著每一條路、踏過每一寸土地,撫摸獨屬于延安的溫度,他記掛著延安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延安人,如今終于有機會回來了,他要多走走、多看看。
他陪同外賓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和鳳凰山等革命舊址,在這些地方,他向外賓介紹了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和重慶談判等黨的重要歷史,看著那一幀幀照片、一份份介紹、一個個舊居,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蕩的革命歲月,回到了軍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戰的歲月。
革命從來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事業,而是無數仁人志士的革命事業,如今革命已經成功了,而那段歷史、那些革命事跡不應該忘記。
所以周總理向紀念館的領導建議,多陳列對革命有功志士的照片,多講述他們的事跡,同時也要尊重歷史,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同時,他也希望紀念館不要突出他,他不想宣傳自己。
他曾多次要求紀念館不要開放他的舊居,這次回延安,又想到了這件事,他再次要求不要開放他的舊居,至少當時不是開放的時機,他說:“我的住處不開放是對的,除非所有的人的住處都標出來。”
盡管他不宣傳自己,但對于該宣傳而沒有宣傳的,他也要求紀念館不要顧及太多,應該尊重歷史,要讓世人知道革命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上午的時間,周總理都在陪同外賓參觀,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回到了延安交際處,在這里他宴請外賓一起吃中午飯,下午的安排則是兵分兩路,外賓可以由其他人陪著到處走走,而周總理也有自己的安排,他對警衛局人員說:“延安,我已經20多年沒有回來過了,這次回來,我要多看看。午飯吃了,我們就去寶塔山。”
跟隨而來的警衛局局長是知道周總理的病情的,對此并不認同,他希望周總理午飯之后能休息一會,但好不容易回一次延安,時間緊,周總理怎么可能會浪費一分一秒在延安的時間呢?
他不肯休息,午飯過后他就堅持去了寶塔山,沒有外賓在場,他對于延安的感情更加外露,他圍著寶塔一圈圈走著,當走到一塊紅色木牌前,他停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了起來,那是毛主席在建國后給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人民的復電:
延安和陜甘寧邊區,從1936年到1948年,曾經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人民對于全國人民是有偉大貢獻的。我慶祝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人民繼續團結一致,迅速恢復戰爭的創傷,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我并且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
周總理讀完之后,又重復了其中的那句“迅速恢復戰爭的創傷,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然后對身邊人說:“戰爭創傷是恢復了,但是不夠迅速。二十多年了,農業還沒有過關。”
這是周總理最為掛心的,他希望延安人能夠發揚延安的革命精神,繼續艱苦奮斗,加快發展,把延安的建設迅速搞上去,把延安人的生活都搞好。
就在周總理在寶塔山上游覽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驚呼:“總理來了,總理來了。”隨著這聲音的響起,原本沒有注意到周總理的人們也都注意到了周總理,大家奔走呼叫,很快周總理身邊就圍滿了人。
就像周總理想念延安的人民一樣,延安的人民也在想念著周總理,如今知道周總理就在延安,如何能不上前來看一看,就算是只看一眼也是好的。
但隨著人群從各處洶涌而來,周總理被緊緊地包圍著,為了周總理的安全,警衛人員只能拼出一條通道,讓周總理上了汽車。盡管如此,周總理也不愿意和群眾隔得太遠,他開著車窗,伸出手和群眾一個個握手,間或聊上幾句。
等到回到了駐地,周總理特意停下來和群眾交談,傾聽農村社員的心里話,談論該如何發展生產,也敘一敘舊情,還特意舉行了座談會,邀請鄉親們聊天。
周總理此次回延安,是要見一見舊人的,他在紀念館的貴賓接待室里接見了陜甘寧邊區的勞動模范楊步浩,兩人就像是親人一樣親切的交談,周總理細心詢問了楊步浩的家人和生活情況,最后兩人還合影留念。
周總理對于過去延安的那些鄰居是有特別的感情的,他們在最困難的時期同甘共苦,其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此次回延安,周總理特意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去打聽那些鄰居現在都住在那里,當他知道其中一個老鄰居住的地方不遠的時候,就讓接待處的工作人員帶他去看看。
周總理走進老鄰居的窯洞,與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還來不及展現,就因著窯洞里的景象沉默了。窯洞里的一切無聲地告訴周總理:住在這個窯洞里一家人日子過得很苦,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
這讓周總理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延安人的生活很苦,但沒想到是這樣苦,他握住老人的雙手,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周總理的到來讓老人很是激動,激動到不知道該做什么、說什么,起先他有些拘謹,不敢說話,后來漸漸放開了,周總理還是那個愛民如子的周總理,所以老人也回握住周總理的雙手,一再表示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他很知足,但周總理顯然并不這樣認為,他的眉頭一直皺著,心情很是沉重。在老鄰居的窯洞里,兩人聊了一會,隨后周總理邀請老人到他的住處去吃飯,老人一家人收拾了一下就跟著周總理到了交際處賓館。
他們吃的主食就是當地的小米,當一碗碗小米飯端上來的時候,周總理親切地讓老人一家先吃,老人也很實誠,馬上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就像是很久沒有吃過這么香的米飯了。
看著一家人吃得這么開心,周總理心情稍微緩解了一下,但接下來老人的一個動作,讓周總理偷偷落了淚,原來老人吃完一碗米飯之后,不敢再吃,就要了一碗白開水,將碗里的小米粒沖著喝了下去,直到碗里什么都不剩,老人才放下了碗。
就是這個動作,看得周總理瞬間就眼眶紅了,他根本吃不下飯,心里難受得不行,淚水瞬間涌出。
周總理不愿意讓別人看到他流淚,隨即低下了頭,一滴淚無聲的滑落,滴在了飯桌上,暈染在白色的桌布上,很快就消失不見,他迅速平復了心情,將眼中的淚擦掉,然后開始吃飯,沒有人注意到他曾偷偷落淚。
然而老人還是看到了,他本就小心翼翼地關注著周總理的一舉一動,如何能錯過周總理落淚?他的心里很慌很亂,他很后悔自己剛才的舉動,那無疑是在用事實告訴周總理:他們過得很苦,連細糧都吃不上,否則也不會大口大口的快速吃飯,也不會吃完了還不放過碗里的任何一粒米。
想到這里,盡管肚子還沒有吃飽,他也不敢繼續吃了,害怕周總理看了更難受,但周總理是何等敏銳的人,他已經知道了老人的生活情況,堅持給老人添飯,看著老人吃了個飽,一頓飯下來,老人流淚滿面,周總理心里也始終難受著。
吃完飯送走了老人一家,晚上的時候,周總理特意同延安地區黨政負責人談話,了解延安地區人民生活情況。
當得知延安地區群眾的生活普遍很困苦的時候,周總理難過得流下了眼淚,他說:“延安人民哺育了我們,取得了全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在中央,對延安工作關照不夠。”
此次談話一直持續到深夜一點多才結束,延安地區黨政負責人陸續離開,等房間里只剩下周總理之后,工作人員進來想安頓周總理休息。
但當大家走進房間的時候,發現周總理就坐在沙發上發呆,周身籠罩著低沉壓抑,他對著工作人員擺了擺手,繼續坐在那里,一動也不動,沒有人知道周總理在想什么,但大家都不敢去打擾他,就都退了出去。
房間再次只剩下周總理一個人,他依舊沒有動,陷入沉思中,一直到了深夜三點多,他才熄了燈去睡覺。
第二天,他告別延安的群眾,陪同外賓到了西安,在西安又參觀了一番之后,周總理送越南黨政代表團離開了中國,隨后周總理并沒有立刻回京,而是在西安又將延安地區的負責人叫到西安,與省委書記等省領導一起開會。
會議重點談到了延安的農業生產,延安地委負責人一再表示:“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周總理則將責任攬過來,對大家說:“我們在中央,對延安工作關照不夠,你們還有什么困難就提出來。”
周總理顯然在延安的那一夜就想了很多,所以他繼續說:“延安地區三年改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行不行?”
延安地委負責人看到周總理這樣關心延安,充滿干勁地說:“可以。”
短短兩個字,讓周總理心情激動,他一下子站了起來,猛地伸出手來,想要和地委負責人擊掌,地委負責人趕緊和周總理握手。眼睛已然濕潤的周總理大聲說:“五年糧食翻一番,我一定來,我一定來。只要為在世就一定來。”
隨后他端起酒來和大家碰杯祝愿,盡管他患癌之后不能喝酒了,但因著這件事,周總理還是破例和大家喝了一杯,他太希望延安的發展搞上去了。
然而,他沒能等來延安五年糧食翻一番,甚至沒有等來三年改變延安地區的面貌。
1976年的1月8日上午,周總理永遠地離開了他所熱愛的國家和人民。
周總理的一生,是堅持革命的一生,是將全部生命奉獻給國家和人民的一生。
悼詞中說:
“周恩來同志忠于黨,忠于人民,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勝利,英勇斗爭,鞠躬盡瘁,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周恩來同志擔負著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繁重任務。他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忘我地、不知疲倦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