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死在歷史上也是一樁謎案,正史和野史中關于“仁壽宮變”的記載都很離奇豐富。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兩種說法上,一種是自然死亡即病死的,另一種則是死于謀殺。
我們先來看看自然死亡這種說法,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持有的一種觀點,即隋文帝是病死的。此說法記載在《隋書》和《資治通鑒》中。604年的正月,隋文帝就決定到仁壽宮去迎接當年的夏天,而將國事都交給了太子楊廣。四月的時候楊堅就病倒了,實際上早在獨孤皇后去世之后,楊堅的身體就已經開始大不如從前了。到了七月,楊堅的病情加重,已經是不可能治好了,因為有一天,楊堅在病床上和文武百官做告別。
史載:“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并握手欷。”并讓太子楊廣赦免了術士章仇太翼,當初楊堅要求到仁壽宮避暑的時候,章仇太翼極力阻止并說這一去很可能就回不去了,氣的楊堅將他下獄,準備回去的時候將他處死,沒想到他說的竟應驗了。
三天后,楊堅去世。
從這里可以看出,隋文帝的死亡是沒有什么波瀾的,就是病死的。但是同樣還是在《隋書》和《資治通鑒》中,還記載了另一種死法,和太子楊廣是脫不了干系的。
當時楊堅病得很厲害,柳述、元巖和楊素等都被要求到仁壽宮來侍疾,而太子楊廣也被要求住進大寶殿。楊廣考慮到楊堅要是突然病逝的話,要做一些防御措施,于是和楊素傳了紙條,沒想到楊素的紙條被傳到了楊堅手中,楊堅看到后對楊廣很是不滿。正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件事的發生讓楊堅很是生氣。
原來在楊堅病重之際,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一直在身邊侍疾,而楊廣早就對宣華夫人覬覦已久,正好這一天,宣華夫人在侍疾的間隙獨自出去更衣,然后就被楊廣輕薄,宣華夫人又氣又怒,以至于在見到楊堅的時候神態有異,一問之下,宣華夫人就說:“太子無禮”。
然后楊堅就怒了,這樣的兒子根本擔不起國家大事,讓柳述和元巖起草詔書召楊勇回來,他要廢太子。這件事被楊素知道后告知了楊廣,楊廣就矯詔逮捕了柳述和元巖,然后將東宮的侍衛都換進了仁壽宮,將服侍楊堅的陳蔡二夫人和宮人們趕到了別處,而只讓張衡進到了楊堅的寢殿,一會功夫,楊堅就死了。
這個記載還是比較含蓄的,并沒有說明張衡到底在楊堅的寢殿做了什么。在別的一些地方記載的就精彩多了,比如祖君彥為李密寫的《為李密檄洛州文》中是這么記載的:“先皇大漸,侍疾禁中,遂為梟獍,便行鴆毒。”這應該是最早記載楊堅死于謀殺的文章了,不過很難說不是一種栽贓,畢竟這是討伐楊廣的檄文,祖君彥在隋朝一直得不到重用,對二楊都喜歡不起來。
同一時期的還有趙毅的野史《大業略記》,不過里面記載被楊廣無禮對待的是蔡夫人,即容華夫人,而楊堅死于張衡帶來的毒藥。
再就是唐朝馬總的《通歷》也記載了楊堅的死,不過這個更加的不可思議,“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于外,崩。”
所以我們看這種說法,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甚至轟動性極大的檄文,講的都是楊堅死于兒子楊廣之手。只是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里面有太多的疑點。
我們單看正史中記載的經過,楊堅和楊廣父子的行為都是很反常的,都太過激動,先不說楊素傳給楊廣的紙條怎么就突然到了楊堅手中,單就看楊堅的態度,在得知宣華夫人被無禮對待之后就急忙讓柳述和元巖宣楊勇過來再一次易儲,這簡直就是把易儲這件事當兒戲,易儲乃國之大事,輕易動不得,即便要動也是要費一番心思的。以楊堅堅韌的性格來說不至于如此的魯莽,畢竟楊廣的支持者那是遠多于楊勇的。這比當初廢楊勇要困難得多。
再就是楊廣的態度,楊堅已經病得不行了,他有什么理由那么著急,非要背上弒父的罪名?要知道在正月的時候,楊堅已經將國家大事都委托給了他,他只需要等著楊堅去世即可,當初他費盡心機得到了太子之位,這么幾天還是能等的。為何偏偏就在楊堅即將要死的時候,去招惹宣華夫人,讓自己的形象毀于一旦呢?
所以四姑娘傾向于楊堅是病死的,但也只是猜測,并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或者存在另一種可能,即在某種程度上,楊廣真的加速了楊堅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