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五虎將這個說法并不存在于當時,很多時候這樣的組合都是后人進行編排和加工的。演義也好,歷史也好,都整合了很多這樣的組合,比如隋唐十八條好漢、開隋九老、十三太保等等,而這個五虎將也有不少,比如三國五虎將、瓦崗五虎將、梁山五虎將,其中又以三國五虎將最為有名,實力也最為強悍。
而=瓦崗五虎將和梁山五虎將基本就是演義虛構的,而三國五虎將中的五人都是真實存在的,之所有會出現五虎上將這個說法,還是起源于陳壽編纂的《三國志》,在這本史籍中,陳壽把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馬超這五個人列為了一傳,后面經過《三國演義》等各種演義和評書的宣傳,于是就有了五虎上將這個說法,只是對于這五個人的排名,有多種看法,理由也都能夠自圓其說,這個不必較真,不過五虎將中關羽是公認的排在第一位的,而且他在后世的影響力也遠在四人之上,可以說,他是最沒有爭議的。
其實無論是論戰斗力還是他們的光輝事跡,這五個人在蜀漢的陣營之中被后世封為“五虎上將”都是實至名歸的。而他們五個人的傳奇故事也不必多說,無論是史籍《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不過關于這五個人的官職排名,爭議一直很大。這里我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下我的看法。
既然這五個人都是追隨劉備的,那么他們的官職一定是和劉備的身份密不可分的。所以劉備在作為漢中王和稱帝后的這兩個階段,五個人的官職大小也是不同的。
劉備是在219年自立為漢中王的,當時他封關羽為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后將軍,而趙云則被封了個“翊軍將軍”。其實根據所封的官職名稱我們就能感覺到趙云是最特殊的。事實也正是如此,趙云的這個“翊軍將軍”根本就不是正規的軍號,只是一個雜牌的稱謂,趙云這個將軍屬于雜號將軍,當時前、后、左、右將軍又被稱為四方將軍,地位僅次于上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而高于四征四鎮等將軍以及其他的雜號將軍。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的是,即便趙云的實力很強,名聲也不遜于其他四位,但是在劉備自立為王時,趙云的官職是最低的。而在這其他的四位之中,關羽的前將軍官銜是最大的。馬超、張飛、黃忠三個人的官職大小基本屬于同等級別,相差無幾,看不出什么區別。
可惜黃忠在成為后將軍的第二年就病逝了,而后來的關羽也敗走麥城,他們兩個都沒有等到劉備稱帝的那一天。劉備稱帝后,五虎將中就只剩下張飛、馬超、趙云三人了。馬超此時擔任驃騎將軍,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這兩個官職都是皇帝親自冊封的,所以地位不言而喻。驃騎將軍是在車騎將軍之上的。所以當時的馬超雖然是半路加入到劉備的陣營,但是他確實得到了劉備的青睞,官職高過了和劉備共同打天下的三弟張飛,更是超過了長坂坡救過阿斗的趙云,高居武將之首。
五個人中地位和官職最低的明顯就是趙云,趙云渾身是膽,對劉備不可謂不忠心,但似乎始終都沒有得到重用,所封將軍的封號也始終在其他四人之下。他對劉備的忠心自是不必說,而且為劉備建立的戰功也十分的顯赫,可他一直身居武將之末位。即便后來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其子劉禪即位,五虎上將唯獨只剩下趙云一個人。
他先是被封為征南將軍后又是鎮東將軍,這都屬于四征四鎮將軍,級別在四方將軍和雜號將軍之間,而到了后來,趙云又被變為鎮軍將軍,這同樣只是一個雜號將軍,與四方將軍沒有可比性。
所以,無論怎么看,趙云都是五虎將中級別最低的那一個,也難怪易中天先生會將趙云與前面四人分割開來,弄了個四虎將的說法了。但從官職和級別來看,趙云確實是最低的,和另外四人不在一個檔次上。
另,劉禪時期,給五虎上將分別加了謚號,分別是:關羽為壯繆侯、黃忠為剛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趙云為順平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