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在宗族意識非常強的古代,子孫多是家族興盛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因此,開枝散葉對一個家族很重要。
古人為了多生兒子也是很拼的,比如一個妻子不行,再多納幾個小妾,不過大部分都還是男主人親力親為的,畢竟血統很重要,但也有一些人對此不怎么在意。
管他是不是自己親生的,只要生下來隨自己姓就行,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田成子。
田成子是何許人呢?他是田氏代齊的關鍵人物。
春秋與戰國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緩沖期,其中代表事件就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自立門戶,紛紛躋身戰國七雄,深刻影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格局。
相比較而言,田氏代齊則溫和許多,雖然也是取而代之,但到底是緩緩圖之,前后近三百年的時間,才讓姜姓呂齊變成了媯姓田齊。
公元前672年,陳國內亂,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到了齊國,得到了齊桓公的親切接待,并得到了一個工正的職位,這本來也不算是一件大事,齊桓公對他國公子施以援手,也算是體現了大國擔當,然而讓齊桓公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陳完的后代,在未來奪取了他們姜家呂氏的江山。
當然陳完也沒有想到,從陳完到齊國之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陳完以及陳完的后人在工正這個位子上兢兢業業,其實是很低調的,一直到了齊莊公時期,陳完后人田無宇得寵,還娶了齊莊公的女兒,田家開始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
但田家畢竟是外來的,在卿族多為姜姓的齊國想要發展是很難的,而從田無宇開始,接下來的近百年時間里,田家要做的就是在齊國政壇上站穩腳跟,為此他們攪動齊國內部的動亂,惹得卿族之間互相排斥敵對,進而反目傾軋,田家漁翁得利。
當當僅僅削弱卿族是沒有用的,田家最擅長的其實是公器私用以收買民心。《史記》記載:田無宇之子田乞“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
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也正是因為,晏嬰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這并非危言聳聽,不久之后就變成了事實。
田乞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以一人之力挑動卿族之間互相攻擊,甚至能夠左右國君的廢立。原本齊景公去世之后,國、高二族擁立晏孺子繼位,這與田乞的意志是相反的,在一番運作之下,晏孺子被廢殺,而齊悼公被立為齊國國君,悼公繼位完全是田乞之力,也因此,田乞成為相國,獨攬朝政。
田乞生前有了廢立國君的能力,其子田成子更是不逞多讓。
田成子繼承了田乞的全部,為齊國相國,只不過最初并不是特別順利,先是鮑氏除掉了悼公,將齊簡公扶立為國君,相國由田成子和監止擔任,齊簡公心向監止卻又不肯撤了田成子的相位,加劇了兩位相國的斗爭。
尤其是子我事件的發生,直接激發了田成子心中的怒意,他帶領田家人去誅殺子我,甚至不惜跑進了王宮中,引起了齊簡公的不滿,雖然田成子和齊簡公之間沒有真正爆發矛盾,但田成子還是先下手為強,在除掉子我和監止后,還是殺死了齊簡公,又擁立齊平公繼位。
齊平公繼位之后,齊國的國政就沒別人什么事了,田成子已經開始為奪權做準備。
在齊國國內,田氏把持朝政后并沒有得意忘形,田成子繼續延續父親的親民政策,“以大斗出貸,以小斗收。”且賞罰分明,很是在民間刷了一波存在感,以至于百姓只知有田氏,不知有國君。
朝堂上,田成子排除異己,他對齊平公說:“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臣請行之。”正是如此,他除掉了鮑氏、晏氏、監止和公族中的強盛勢力,將齊國國政牢牢握在手中。
國內穩定是基礎,國際支持是必要。
為了不引起諸侯的攻伐,田成子將之前侵占的魯國和衛國的土地都還給了他們,然后積極與晉國的韓趙魏三家訂約,也不忘與南方的吳越取得聯系,這樣,即便得不到其他諸侯國的支持,也不會被攻伐。
在田成子的籌謀下,齊國的國政盡歸田氏,齊國的土地也大半都是田氏的。他將齊國安平向東到瑯琊的土地都劃到自己的封邑內,田氏所擁有的土地甚至超過了齊平公,但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田成子要的是整個齊國的土地。
但他也不能明目張膽具有太多,畢竟還是名不正要不順,為此,田成子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多生兒子,然后每個兒子都去做都邑大夫,這樣加起來,土地就多了。
有了策略就得實行,田成子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他不可能沉迷于女色,但兒子還是要生的,在這種情況下,青草地也沒有那么難看了,甚至,田成子自己就開墾了一大片青草地。
而且田成子是一個講究人,他在廣選后宮的時候,規定齊國女子身高七尺之上的才能被選中,成為他后宮的一員,經過海選,他后宮的姬妾達到了數百之眾。
他自己是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雨露均沾,但他養了很多賓客舍人啊。我們知道,歷來,后宮、內宅是不準許外男進入的,能進入的也只有太監了,為的就是防止有傷風化之事的發生,防止玷污了血脈。
而田成子沒有這樣的顧忌,他的后宮、內宅,賓客舍人可以自由出入,由此可見其容人之量了,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多生兒子。《史記》記載:
“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
這七十多個兒子中,有多少是田成子的兒子,我們不得而知,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他們生下來就是田成子的兒子,是田家增加土地的工具。
田成子去世之后,其子田盤成為田家新一代家主、齊國的新一任相國,即田襄子。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田家占有的土地越來越多,田家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等到了田成子曾孫田和繼任田家家主的時候,田家取而代之的時機到了,田和將齊康公遷到海上,只給他留了一城作為食邑以祭祀祖先,而他自己自立為君。
公元前386年,在魏文侯的幫助下,田和的諸侯身份被周天子承認,等到齊康公死后,姜姓呂齊就徹底被媯姓田齊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