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之前,老娘都是回鄉下老家,到了冬季我才會把老娘接回城里住,為的是城里暖和。老娘習慣了老家的生活,每次都是像哄孩子一樣,連嚇唬帶哄才把老娘接來。每到春暖,娘就急著要回老家。 每年的春天,總是乍暖還寒的時候,那春姑娘可能也看透了我的心思,不想早早披上春日的色彩闌珊,只遲遲探出半張臉龐,來看這多彩的世界。春風,似乎早已偷窺老娘的心理,因為只要天暖了,老人家就肯定又要返鄉了。春天到來,天氣逐漸變暖,老娘的嘮叨聲也就逐漸變得強烈。 老娘生長在農村,舍不得那溫情的土地,舍不得那充滿生活歷程的院落,舍不得左鄰右舍,舍不得承載太多生活的那個圈子。春節過后,便每日搬了小木凳坐在涼臺上,隔著玻璃看著窗外景色,期待綠柳發芽,期待春風化雨,期待春暖花開,期待——回家。
娘一直不愿住在城里,盡管每年冬天都接來,但是始終不習慣這里的生活。娘說這里閉塞,沒有人情味,沒有四季的風光;娘說這里沒有家鄉的土腥味,也沒有家里的太陽暖和,連月亮都沒有家鄉的亮,連春天的風也沒有家鄉的柔。娘說長期生活在溫室感受不到什么,只有特定不變的煩;娘說吃的再好,穿得再暖,享受再多,也不舒心;娘說你們再孝順,住在這里也沒家里舒坦;娘說不是你們不好,是適應不了,享受不了這種生活;娘說自己好些天前就收拾好了衣物。只要我一進家門,娘就跟在背后,嚷著鬧著:“送我回家,送我回家吧……”,像個小孩子。百般無奈只好勸解:娘啊,我忙,過幾天,再過幾天吧!娘很聰明,知道我在敷衍她。娘拉下臉:兒啊,怎么越大越不聽話啦!小時候你是從來不違背娘的話的,怎么現在娘的話卻成了耳邊風?
娘一邊嬌嗔著,一邊無可奈何,黯然神傷,悶悶不樂,幽怨的不再說什么,只是沮喪著臉往一旁賭氣。我于是慌了神:“娘,明天,明天俺就送您回家,明天俺一定送,明天就算有天大的事也讓他們等著,俺什么也不做了,明天先送您回家……”耄耋的老娘笑了,俺心里卻像灌了鉛似的,塞了棉絮似的,透不過氣來,欲語無言。轉身,兩顆碩大的淚珠滾落,澀澀的,澀澀的……娘慌了神,急急地的說道:娘不耽誤你的正事,兒子,過兩天也行,過兩天也行!面對像孩子一樣天真的娘,真想把娘攬在懷中,撫平老娘心中的不快。面對老娘不悅的心情,我心里卻像倒了五味瓶,各種滋味一起涌上心頭。心里暗想:娘啊,這么多年的冬季,為什么總不能適應這里的生活呢?對老家的情感怎么會這么難以割舍?就像真大哥文中所說,到了“兒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你讓兒子何等遺憾啊!老娘,你一生飽經滄桑,卻處處為兒子著想。娘,你知道嗎?你已經走過了80年的風風雨雨,你的人生到了倒計時的時候,為什么不讓兒子多盡盡孝心,多些守候,就像小時候母親守著我們一樣?老娘,兒子多想你的夕陽年,能守在兒子身邊,哪怕我們只是每天能看,能知道彼此安好!老娘要走,任何人都難以阻止。娘的理論義正辭嚴,她說孝順是娘最大的欣慰,孝順就是聽娘的話,聽娘的話就是送娘回家,等到冬天娘再來。萬般無奈……只好答應,娘幾乎雀躍了,興奮地一大早又開始收拾,一遍又一遍檢查自己那幾件簡單的物品。妻在一旁默默無語,偷偷地給娘塞滿一大堆營養品:什么維生素、高鈣奶粉、什么……又悄悄卷了一卷紅色票票,放在娘貼身的口袋里。把悄悄買來的幾件衣服裝進娘的包包,又給老娘拿了很多醫治腸胃的藥。 娘腸胃不好,總是一不留神就犯病,患了胃病的老娘是最遭罪的,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就是心里想吃,也只能眼巴巴看著。老娘的胃病是令我最揪心的,人老了就是靠吃得下,因為胃病老娘常吃不下食物,總要瘦下一大圈,抵抗力也隨之下降,感冒也更頻繁。妻子給娘收拾了大大小小的行囊裝滿后備箱,又填滿轎車的后排空隙,我感激地看著妻子,心底默想:多年來你為了這個家,一直就像勤務員,母親生病后都是你在伺候,床前床后來回奔忙。都說女兒才是娘的貼心“小棉襖”,娘沒有女兒,妻就像娘的女兒一樣無微不至的善待老人,很多細節比我想的還周到,我真的從內心充滿感激。兒媳婦是新一代年輕人,給老娘買了高智能可以視頻的手機,手把手的教,按這個鍵是管什么用的,按那個鍵是管什么用的……娘笑著:奶奶老了,學不會了。兒媳婦小嘴一撅,煞有介事的說:學不會不讓回鄉下。老娘慌了神,趕緊聚精會神的瞅著,臉上那快樂的五線譜凝成一朵花:俺學!俺學!兒媳婦樂此不疲的教著…… 兒子給奶奶買了電磁爐、電飯煲,按著說明書向娘一一介紹著,娘點著頭,急急忙忙的答應著:俺會了,會了。其實老娘根本就不會用,我最清楚,這些東西將藏在娘的廚房,束之高閣,原封不動。娘依舊會撿來干柴,把她的火炕燒的暖暖的。娘總說,你們買的多么貴的床,也沒有俺的火炕睡著舒服。娘說的時候,臉上總會泛著自豪的紅光。娘從兒媳婦手中接過高智能手機塞進口袋,一邊念念有詞,想你們了我就視頻,就按這鍵。轉身:兒啊,我那個數字大的、聲音大的手機呢?趕緊給我!娘要兩部手機,回老家和鄰居們顯擺顯擺。知娘莫過兒啊,娘哪會用高智能手機呢?俺充好電,又備用一塊電池,交代妥當。要說娘,盡管年已八旬,但精神矍鑠,就算我也時時慚愧,沒有她思維敏銳。但究竟是上了歲數,把她孤單留在老家,怎么放心?可是娘啊,你為什么讓兒選擇這么難的題?你又不讓我留下陪你!娘啊,燃燒了所有能量,燃盡了所有脂肪,只為了孩子。母愛深深!母愛偉大!就算用盡五千年詞匯,也最終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東方泛著殷紅,驅車送娘回家。娘坐在旁邊的副駕上,我親自駕車,娘高興得就像燕子歸巢,臉上充滿久違的笑容。后排座坐的是老伴,兒子兒媳還有寶貝孫女,一家人浩浩蕩蕩,直奔老家的方向。老娘難以掩蓋興奮的心情,一路上不停講述著她的往事,講著那個年代的蹉跎歲月。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兒媳,時不時纏上一句好奇的問話,老娘便接著話題喋喋不休的說開了,母親的回憶,把我們也帶進了那個艱苦的歲月,陳年舊事一起涌上心頭。 記憶里滿是娘的心酸。三年的自然災害,娘為了把僅有的稀粥省給我們喝,她自己每天用野菜充饑,漸漸地臉浮腫了,眼睛看東西模糊了,嚴重的營養不良,娘漸漸體力不支,常常暈倒。高大的娘骨瘦如柴,仍然要到隊里去掙工分,為的是我們有口飯吃。娘干的活是男人們干的重體力活兒。娘推著木頭轱轆的小車,往地里推糞,車轍壓到地里很深,很深,娘經常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用盡全身力氣才能推出來。有時候,俺也把小車前面拴上繩子,在前面幫著娘拉,很多時候俺摔倒了,娘趕緊摟著俺,慈祥的眼神那么心疼。俺用臟兮兮的小手替娘擦眼淚:娘不哭,等俺長大了讓你享福。幼小的俺不知道什么叫享福,只知道娘很累很辛苦。心想:一定讓娘吃上白饅頭,讓娘過上好日子,再也不讓娘干這么重的活。文革浪潮掀起,對于娘更是雪上加霜,爹忍受不了狂潮的肆虐,背井離鄉,獨自留下娘和年邁的奶奶、幼小的弟弟,娘堅強的挺著,那些救命的物資從來輪不到娘的頭上,那些先進人物的孩子可以任意欺侮我和弟弟。為了生存,娘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地里找吃的,娘還跑幾里路到麥田里去尋找丟落的麥穗,撿到了如獲至寶,小心的用頭巾包起來,帶回家用碾子碾了,摻上野菜給我們熬糊糊。娘見到柴禾就撿起來,用兜兜著帶回家。盡管那糊糊稀得可以倒映人影,仍舊是全家的最愛。娘還是舍不得喝,因為太少!想著想著,鼻子酸酸的,不由得眼睛模糊。 最讓娘傷心的事,還是我在學校被先進分子的孩子欺侮,他們拿了我的鞋子扔到廁所,我知道那鞋子對我娘來說是多么……我怕看到娘那無奈的眼神,我怕娘傷心,放學了不敢回家,當娘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是月亮升起來了。娘沒有說什么,輕輕地摟著我,擦著我的淚水:孩子,咱不跟他們一般見識,他們不懂事。孩子將來有出息,比他們強。娘給你做新鞋,今晚就做。娘輕輕的安慰著我,時不時用衣襟給自己擦擦淚。我知道,孩子受委屈,遭人欺負,是當娘的最難受的。都說不養兒不知道父母恩!今天,身為爺爺的我更深有感觸。孩子受點委屈,就像在刀割母親的肉啊! 那時候,常常夜半聽到娘的嘆息,還有自言自語的話:如果不是孩子,真想現在就死去……俺流淚了……娘在一針一線的縫著,給我趕制一雙新鞋。第二天我穿上了娘用大衣襟做成的鞋子,我小心走路,生怕弄壞了。娘啊,多少屈辱您忍受著,多少艱辛您一人扛著,多少重擔您自己擔著!娘啊,人世間的酸苦你嘗盡了,就算潑墨為海,黃土為宣,也訴不盡您的含辛茹苦…… 艱苦的歲月造就了老娘堅韌的品性。娘默默地付出著,從來都是鼓勵我們樂觀向上,積極面對。她對自己的付出,沒有牢騷,無怨無悔。 在老娘的感召下,我和弟弟都成了國家干部,兒子大學畢業,如今成家立業,第四代茁壯健康。娘欣慰了,滿足了,娘可以輕松笑了。娘說過去的一切都那么平淡了,過去的一切都不苦了,過去的憂愁都煙消云散了。娘為人謙和豁達,對鄰里有求必應,說話做事都讓人幾分,街坊鄰里沒有不夸她的。也許這是娘離不開家的理由,也許這里還有娘的一些情感,不舍的不僅是老樹老屋,還有那與鄰里、與鄉親融合在一起的鄉情。 見到老家的房子,娘像游子歸鄉一樣悲喜交加,她打量著老屋,眼神有著難掩的喜悅,那么火熱,那么親切,那么溫暖…… 四鄰聽到喇叭聲和母親的說話聲,都跑了出來,她們見了娘,像見到久違的親人一樣興奮欣喜,娘融入他們了,那么自然……那么和諧…… 老家沒有醉人的詩情畫意,人的味道卻總給人一種淳樸、厚道的親切感,鄰里之間的和睦氛圍也不是城里人能有的。還有那純樸的鄉風,善良的人群,有著那種鄉村人特有的勤勞與憨實。我雖然從年輕時就離開了村莊,可夢里多少次穿越千山萬水,夢回老家,夢回家鄉的老宅。夢里,多少次我看到了老娘年輕時的身影,家里的炊煙裊裊,院里的棗樹果實累累。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我總是先看房頂的炊煙,炊煙濃濃就是老娘正在做飯,炊煙稀疏就是老娘已經做熟飯在等我們兄弟吃飯。每次放學進門,我總是像餓了幾天似的,打開鍋就先拿起一塊紅薯或饅頭餅子就吃。每次,老娘總是輕聲的吆喝著:我的毛糙兒子,稍微晾涼再吃,會燙壞胃口的。現在飯店的山珍海味隨時可餐,可就是吃不出兒時的味道,老娘做的餃子是我這一輩子吃不膩的,無論多高級的飯店,也做不出娘的味兒。老家,一個讓我從搖籃通往成功之州的港灣。那在風的吹動中飄搖的一草一木,都牽系著我生命深處的思念,每一次抖動起這根思念之繩,心都會隨之抽搐的疼。老家的村莊,袒露著寬厚的胸懷,容納著那些歸家的游子,不管你內心是否把村莊忘記,它依舊溫暖敞開著它的懷抱。老家的村莊,一個樸實平安的故鄉,無論房屋怎樣翻新,那些熟悉的道路依舊溫暖。我的老家,已經跨進和諧、安心的時代。家鄉的一草一木,牽系著我的心弦,家鄉的大運河,有著兒時攀爬的痕跡。大運河邊摸魚,爬樹,奔跑玩耍,到處可見兒時的身影。很小就強牽著娘的手來看大運河里的船只,那時候京杭大運河是祖國的運輸主脈,船只密集興旺,水勢洶涌滿潮。如今,大運河已經水源不足,甚至干枯,可大運河給我們遺留下的古老文化和功勛,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更有河壩上兒時的快樂,美好的回憶,永遠縈繞于心。老娘,老家,我永遠的牽念,永遠的留戀。你的一切一切,早已鐫刻在我的心底。溫暖的老家,親親的老娘,今天,我又要返回城里,回歸我的工作崗位。明天,我還會回來!我對家鄉的摯愛,不僅僅是老娘扎根在這里,我的靈魂更棲息在這里。 老家的村莊,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無論我身在何方,我的鄉音未改,我的情感依舊。望著老娘滿足的微笑,我笑了,全家人都笑了。如今,娘快90歲了,再也不能回老家了,我和我弟弟陪伴著娘,娘幸福的生活著……
如果您對38軍歷史感興趣,請您關注38軍子弟后代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