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3 19:21 來源:
金黔在線 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影響血壓的因素,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危險因素:超重、鈉鹽攝入、飲酒、情緒、遺傳、長期過度勞累、工作、精神壓力過大、其他(如性別、年齡、職業等)。
高血壓發生的可能影響因素:吸煙、季節、社會、心理因素等。
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治療高血壓,享受健康生活。控制高血壓意味著要終生改變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積極的進行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使血壓降為正常。患高血壓病后要經常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控制高血壓病,防止高血壓病造成的身體損害。
(一)限制鹽的攝入:高血壓病的非藥物治療,每日鹽的攝入應低于6克。
(二)增加體力活動:建議高血壓患者最好進行有規律的有氧運動,頻度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高血壓患者適宜的鍛煉有散步、騎自行車和游泳、做操、打球、跳舞、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同樣有降低血壓作用。運動時的強度指標:運動時最大心率+年齡=170。運動應適度,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三)控制體重:患高血壓病后,降低體重有助于降低血壓,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0—23之間,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
控制體重必須進行飲食控制:高血壓病患者要少食含脂肪高的豬肉,多食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和魚類,少食肥肉,不僅可以減肥保持正常血壓,而且可以防止高血壓引起的心肌梗死和中風。應增加含鉀、鈣高的食物,如綠葉蔬菜、鮮奶、豆類制品等。
(四)戒煙限酒:吸煙是公認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10組隊列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煙者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比不吸煙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危險增高1倍。其對機體產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統如:加速動脈硬化、升高纖維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長期被動吸煙也可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
長期大量飲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導致青年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同樣在老年人中大量飲酒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導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壓、導致高凝狀態、心律失常、降低腦血流量等。
(五)保持樂觀情緒:壓力常使患者采取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增加高血壓及心血管病的危險性;長時間的精神緊張以及焦慮、恐懼、憤怒及抑郁都可以使血壓升高;激烈的情緒反應還會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急劇增高,甚至發生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正確地對待環境壓力,保持積極、豁達、樂觀的心態,對控制血壓很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