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統計常用監測指標計算方法
(1)保留率、流失率 (2)小升初、初升高 (3)普高擴招情況 (4)學齡人口凈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按時完成率 (5)校園網覆蓋率、生機比、信息技術開課率 (6)中小學表05中的各種達標校數 (7)教職工數據庫的更新質量,抽查到校。 (8)以縣區為單位,分年級匯總,核查近幾年來每個年級的學生變化情況。 (9)以縣區為單位,分年級匯總,核查近兩年的農村學生數變化情況。
(一)小學(幼兒)教育
小學凈入學率=小學教育學齡人口進入小學的在校學生數(在校學齡人口數)/小學校內外學齡人口總數×1OO%
小學毛入學率=小學教育在校學生數/小學校內外學齡人口總數×1OO%(此值有可能超過1OO%)
小學(初中)輟學率=上學年輟學人數/上學年初在校生數×100%
特別提示 高一級學校招生人數即等于全部高一級學校招收低一級學校畢業生人數。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 高級中等學校(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招生人數比初中畢業生總數。高中畢業生進入中專、技校的,不應計入初中畢業生升學率。
小學五年保留率=五年級的學生數/該年級入小學一年級時的學生數×1OO%
初中三年保留率=第N年級的學生數/該年級入初中一年級時學生數×100%
某一年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中能讀到五年級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這一指標評價教育系統的保持率和內部效益,完成率表明學生在校各年級的保持率。反過來說也是對各年級輟學情況的度量。 特別提示
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專任教師中高中階段畢業及以上人數/專任教師總數×100%
專任教師中專科及以上教師比例=專任教師中專科畢業及以上人數/專任教師總數×1OO%
小學(中學)代課教師占崗位教師比例=小學(初中)代課教師數/崗位教師1數×100%
小學(初中、高中)校園網建設比例=某地區小學(初中、高中)已建校園網學校數/該地區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總數×1OO%
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職)平均每百人擁有計算機臺數=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職)教學用計算機總臺數/在校學生總數×l00%
3—5歲幼兒入園率=在園幼兒數/學前教育學齡人口總數(3—5歲人口,統計局普查調整數)
小學(初中、高中、中職)校均規模=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在校學生總數/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學校所數
1崗位教師=專任教師+代課教師
(二)普通初中
初中凈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初中輟學率、初中三年保留率、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初中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教師比例、中學代課教師占崗位教師比例、初中校園網建設比例、初中平均每百人擁有計算機臺數、初中校均規模、初中畢業生升學率。
初中毛入學率=初中在校學生總數/12-14歲年齡組人口數(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00%
(三)高中階段教育2
普通高中招生(在校生)占高中階段招生(在校生)的比例、生師比、專任教師合格率、生均圖書、生均建筑面積、普通高中/中職校園網建設比例、每百人擁有計算機臺數、理科儀器設備達標率、高中危房比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15—17歲年齡組人口數(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00%
什么是戶籍人口、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這類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時間長短,只要在某地注冊有常住戶口,則為該地區的戶籍人口。戶籍人口數一般是通過公安部門的經常性統計月報或年報。取得的。在觀察某地人口的歷史沿革及變動過程時,通常采用這類數據。
常住人口是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規定,主要包括:1、除離開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國外工作或學習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戶籍人口;2、戶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離開戶口地半年以上而調查時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調查時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登記常住戶口,如手持戶口遷移證、出生證、退伍證、勞改勞教釋放證等尚未辦理常住戶口的人,即所謂“口袋戶口’’的人。
2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教
教育統計常用監測指標
一、毛(凈)入學率:
1、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在園幼兒數/學前教育學齡人口總數(3—5歲人口,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OO%
2、小學毛(凈)入學率(普通小學)
小學學齡人口毛入學率=小學教育在校學生總數(不含成人)/小學學齡人口總數(教育統計數)×100%
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小學教育學齡人口進入小學的在校學生數/小學學齡人口總數(教育統計數)×100%
3、初中階段毛入學率(普通初中、職業初中)
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初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不含成人)/12—14歲年齡組人口數(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00%
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15—17歲年齡組人口數(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00%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總數/1 8—2 2歲年齡組人口數(統計局普查調整數)×100%
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研究生在校生+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函授生×0.2+夜大生×0.5+成人脫產班學生×1.0+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當年畢業生×5×0.3+電大注冊視聽生注冊學生數×0.3+學歷文憑考試在位生+軍事院校本專科在校生+網絡學院本專科在校生×0.5+電大開放式本科教育在校生×0.5+在職攻讀學位研究生在學人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在學人數×0.3
二、畢業生升學率
計算公式:新學年高一年級學校招生數/某一級教育畢業生總數x 1 0 0%
定義及解釋:高一級學校招生人數即等于全部高一級學校招收低一級學校畢業生人數。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高級中等學校(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招生人數比初中畢業生總數。高中畢業生進入中專、技校的,不應計入高中畢業生升學率。
這一指標可反映某一級教育的學生能繼續接受高一級教育的比例。
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含職業初中)招生/小學畢業生×100%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招生數/初中畢業生數×100%=(普通高中招生數+技工學校招生數+中等職業學校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數)/初中(含職業初中)畢業生數100%
高中畢業生升學率=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數/普通高中畢業生數×100%
三、在校生輟學率
計算公式:學年內輟學學生總數/學年初在校學生總數×100%
定義及解釋:學年內是指從上學年初到本學年初以內;輟學學生是指除正常的畢業(結業)和升級、留級、轉學、死亡以外,其它所有在中途不再上學而離開學校的學生,其總數包括:休學、退學(辦手續和不辦手續)、開除、轉學(轉出但未在另一學校上學)的學生。這一指標可按年級計算,也可按各年級綜合計算。
全國的輟學率=(休學+退學+開除+死亡+其他(減少)一其他(增加)+轉出一轉入)/上學年初在校生數×100%
四、鞏固率
小學五年鞏固率計算公式:五年級的學生數/該年級入小學時一年級學生數×100%
初中三年級鞏固率計算公式:第N年級的學生數/該年級入初中一年級時學生數×100%
定義及解釋:某一年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中能讀到五年級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這一指標評價教育系統的保持率和內部效益,完成率表明學生在校各年級的保持率。反過來說也是對各年級輟學情況的度量。
五、生師比
計算公式:在校學生總數/專任教師總數
定義及解釋:某學年內平均每個教師所教的學生數。這個指標根據教師總數和學生總數大小之間的關系來測量人力資源的投入。
通常應該用國家規定的生師比標準來測量生師比的水平。生師比高,表明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學生與教師的接觸相對較少;生師比低,表明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學生與老師的接觸相對較多,這樣最終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小學生師比 (普通小學在校學生:普通小學專任教師)
初中生師比 (普通+職業初中在校學生:普通+職業初中學專任教師)
中等職業學校生師比 (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成人中專)
普通高中生師比
普通高等學校 (學生折合:博士2,碩士1.5,本專科1、函授0.1,業余0.3,脫產l,普普預科生1,進修生l,外圈留學生3; 教師=專任教師+外聘教師術*0.5)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統計處
平均每萬人口在校學生數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學生數與同范圍人口、總數(以萬人為單位)之比。它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受教育的密度,計算公式為:
平均每萬人口學生數=學生數(人)/人口總數(萬人)
教育統計相關名詞解釋
普通高等學校 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批準舉辦,通過國家統一招生考試,招收高中畢業生為主要培養對象,實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短期職業大學。
成人高等學校 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審批,招收通過全國成人高教統一招生考試的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的在職從業人員利用脫產、半脫產、業余或函授等多種形式對其實施高等學歷教育,培養高等教育專科或本科畢業水平的專門人才,修業年限、課程設置和總學時數均按高等學歷教育要求付諸實施的學校。包括廣播電視大學、職工高等學校、農民高等學校、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學院、獨立設置的函授學院等。
中等專業學校 指經國務院各部委或省、市、自治區批準設立的,招收初中(或部分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者,實施普通中專教育,培養中等專門人才的學校,分中等技術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修業年限一般為三年到四年,招收高中畢業生的一般為二年。
成人中等學校 指利用各種形式對成人實施中等教育的成人員等專業學校和成人中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包括廣播電視中專、職工中專、農民中專及教師進修學校;成人中學是指利用各種形式對職工、農民等進行普通中學教育(包括進行中學文化補課)的學校。
技工學校 指經國務院部、委、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批準設立的,招收具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在職工人或初中、高中畢業生,進行技術培訓,培養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熟練工人的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的,修業年限一般為三年,招收高中畢業生的,修業年限一般為二年。
普通中學 指經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設立的,招收小學、初中畢業實施普通中學教育的學校,它分為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兩個階段;初級中學則指獨立設置的招收小學畢業生進行普通初中教育的學校;高級中學,是指獨立設置的招收初中畢業生進行普通高中教育的學校,完全中學則是指初、高中合設的普通中學。
畢業生數 指上學年度內,具有學籍的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及格,實際畢業的學生數,不包括結業生和肄業生數。
招生數 指新學年開始時,一年級實際招收入學的新生數,不包括留級生和復讀生。
在校生數 指學年初具有學歷的各年級在校學生數。
結業生數 指具有學籍的學生學習總期滿,有一門以上主要課程(包括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不及格或其他方面不合格,未予畢業而發給結業證書的學生數(不包括短訓班或單科結業生)。
肄業生數 指具有學籍的學生未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而中途退學的學生數(不包括開除學籍的學生)。
教職工數 指在學校中工作的固定教職工人數。包括校本部、科研機構、校辦工廠、農林場及附屬機構的人員。不包括離、退人員。
專任教師 指主要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包括臨時(一年以內)調去幫助做其他工作的教學的人員。但不包括調離教學崗位,擔任行政領導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原教學人員。
教學輔導人員 指從事教學輔助工作,為教學服務人員。如圖書的管理員、資料員、電化教育人員、實驗員以及直接為教學服務的其他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