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老醫來山東會診,身著樸素,善開《傷寒論》方,醫理淵博,對神經衰弱體虛心悸、恐懼不寧,認為元氣低下、心陽不足,應通補兼療,投桂枝去芍藥加人參茯苓湯,其量為桂枝15g、人參10g、茯苓15g、甘草10g、生姜9片、大棗10枚(劈開),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連用十天,很見功效。老朽以之調治神經性心悸、驚嚇癥、心臟期前收縮過早搏動脈呈間歇狀,均有效果。過去常用的茯苓四逆湯(人參、茯苓、附子、干姜、甘草)不及本方。
小郎中按:桂枝去芍藥湯的經典方證原文是: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本條文論述了外感病誤治后出現了一些變癥。本是外感寒邪,使用下法,誤傷正氣,但是此人正氣相對充足,用下法后依然可以抵抗外邪使之出于體表。正邪交爭厲害,因此出現促脈。小郎中認為此處促脈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脈來急數而又有不規則的間歇,而是一種急促的脈象。胸滿癥狀也是由于使用下法,使外邪更深一層的侵犯人體,一開始是在表,現在進入了胸(偏于里的位置),人體正氣和邪氣交爭于此,與排邪而不能排出者,出現胸滿(氣郁于此),去掉酸苦的芍藥,防止酸收斂邪不利于邪氣外出,因此使用桂枝去芍藥湯。方中桂枝可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通補兼施。
張老傳承河北一老醫經驗指出桂枝去芍藥加人參茯苓湯對于元氣低下,心陽不足引起的神經性心悸、驚嚇,恐懼和心臟期前收縮過早搏動,脈呈間歇狀(脈促)有很好療效,此方因有桂枝可起到痛補兼施的作用。張老指出此方療效要優于茯苓四逆湯。比較兩方我們可以看出,兩方的主要差別是四逆湯和桂枝去芍藥湯的區別,通過鑒別這兩個方子可以精準使用。小郎中認為這兩方的主要區別是:1.四逆湯屬于少陰病的用方;桂枝去芍藥湯是太陽病的用方。2.四逆湯針對心腎陽虛者;桂枝去芍藥湯主要針對的是心陽虛者。3.四逆湯屬于純虛純補類型;而桂枝去芍藥湯既有補也有通。4.四逆湯全身的寒象較明顯,而桂枝去芍藥湯四肢末梢的寒象明顯。5.四逆湯的脈象沉微細弱,桂枝去芍藥湯脈象浮細沉取力尚可或脈促(偏于細數急)。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