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園醫談》載有趙氏治痰飲哮喘,乏抵抗力,遇感冒風寒便發,無咳嗽癥狀,屬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突出麻黃宣發肺氣,附子強身助陽,提高免疫功能,投《金匱要略》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湯,連續應用,有遠期療效。計麻黃10g、桂枝10g、細辛6g、制附子15g、甘草6g、生姜15片、大棗15枚(劈開),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老朽臨床又加入白芥子9g、地龍9g、石韋9g,祛痰利水,凈化支氣管,收效甚佳,并囑患者避開煙霧、灰塵、花粉、羽毛、異味、廢氣、穢濁區域,勤換內衣、洗澡,住在鄉村。
小郎中按: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湯的經典方證原文是: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營衛不利,營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我們仔細研讀以上方證原文分析可以得出,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針對的病機是有陽虛寒凝,氣血不足,營衛失和。要想理解本方證重點是要理解氣分這個病主要的問題。氣分主要由于陽氣虧虛造成內有寒飲,郁于肌表,郁于中上焦,陽氣虧虛則遺尿,名曰氣分。中醫書友會中李寧寧醫生寫的一篇文章:氣血不足,陽虛寒凝——談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此文詳細討論了本方的理論解析和臨床應有,學者可參考學習。
氣分是指的氣血不足,陽虛寒凝,氣機不暢的一種狀態,是對病機的概括!那要如何治療呢?用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溫補氣血,托透寒邪,使得本方補中有散,散中有補,即能散寒開閉,又能振奮真陽,輸轉氣機,共奏“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功!
張老在本文中指出治療痰飲哮喘,缺乏抵抗力,遇感冒風寒即發作的可選擇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湯,其根本原因是上述癥狀符合氣血不足,陽虛寒凝,水飲與氣搏結導致氣機不暢的病機。本證多屬虛證且病情較久,因此張老提示要連續服用才可收到很好的遠期療效,否則容易病情纏綿,反復發作而不愈。臨床上這類疾病非常多見,特別是秋冬季節反復發作的支氣管哮喘使用本方的機會很多。張老又在本方的基礎上加入了白芥子、地龍、石韋增強祛痰利水之功,白芥子具有化痰散結的作用;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作用,對于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可起到平喘,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石韋歸肺、膀胱經,甘、苦、寒性,具有利尿通淋,清瀉肺熱的作用。
此外,張老在文后還告誡一定要做好后期身體養護,避免接觸過于刺激的外界因素,還有一個特別提示“住在鄉村”,這對于目前的城市人群來說不太容易實現,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針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界的環境因素對身體影響也是巨大的,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極大的促進身體康復。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