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情志?
情志乃七情、五志之簡稱也,然七情則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而其中喜、怒、憂、思、恐則為五志。
一、七情內(nèi)傷的概念
是指過于強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變化,導(dǎo)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diào)而發(fā)生疾病的情志活動。
二、七情內(nèi)傷致病的特點
1.直接傷及內(nèi)臟,首傷心神
《類經(jīng)·疾病類》: “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fā)。”
為什么啥都關(guān)你“心”事呢?
誰叫我“心”是五臟六腑的老大呢!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喜怒傷氣,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2.影響內(nèi)臟氣機,引發(fā)多種病證
《素問·舉痛論》: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jié)。”
怒則氣上:
是指過度憤怒,則可使肝氣疏泄太過,氣機上逆,甚則血隨氣逆,并走于上。可見頭脹頭痛,面紅目赤,嘔血,甚則昏厥猝倒等。
喜則氣緩:
正常情況下,心情喜悅,氣血調(diào)和,能緩和精神緊張;但暴喜或過喜,則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內(nèi)守。表現(xiàn)為精神不能集中,甚則神志失常,狂亂,或見心氣暴脫的大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癥。
悲則氣消:
是指過度悲憂,則可使肺氣抑郁,意志消沉,從而使肺氣耗傷。可見精神不振 、氣短胸悶、乏力懶言等癥。
恐則氣下:
是指恐懼過度,因恐而傷及腎氣,腎氣不固,可見二便失禁或恐懼不解,腎氣不固,而發(fā)生骨酸痙厥、遺精等病癥。
驚則氣亂:
是指突然受驚,以致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可見精神不安,驚慌失措或遇事猶豫不決等癥。
思則氣結(jié) :
是指思慮勞神過度,傷及于脾,使脾不健運,運化無力,氣血化生無緣。若耗及于心,則心血虧虛,心神失常,表現(xiàn)為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若脾運不健,又可影響胃納,可見食欲減退、脘腹脹滿或腹瀉便溏等癥。
三、七情內(nèi)傷的療法
*七情內(nèi)傷的治療原則:
《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
“怒傷肝,悲勝怒”
“喜傷心,恐勝喜”
“思傷脾,怒勝思”
“憂傷肺,喜勝憂”
“恐傷腎,思勝恐”
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另一種更強烈的情志來緩解造成患者生病原因的情志。
“治療只是一時,預(yù)防才是王道” ,所以大家要時刻記得喜怒需有度,行事莫慌張,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身體才能夠健健康康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