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紙筆墨硯
紙張
有白棉紙、構皮紙、麻布紋紙、羅紋紙、簾紋紙、金箔紙、連史紙、竹紙、宣紙、桑麻紙、高麗紙、東洋皮紙等。
毛筆 刷子
毛筆、刷子都是蘸墨的工具。此外,毛筆還可以用來進行“穎拓”。
墨料
差的用煤末或鍋灰用研石磨細后調膠使用;好的用優質良墨或御藏舊墨和藥料再制的“再和墨”,加水磨研后使用。
硯臺
是拓印中必需的用具,精致的拓片,必須用良墨好硯磨研出來的新鮮墨液拓印。
02其他物品
拓包
又名撲包,通常有大小數種。制作大的拓包時,先制成一圓形板片,用棉花或絲棉等做內芯填于板下,接著襯一張油紙,外面再用布或絹包裹,然后用細繩扎緊,供拓墨、拓色時用。小的拓包里面可不襯板片。
托墨板
狀如泥工用的泥板,前部呈長方形,后部是木柄。板上可放置墨汁或是色液,供拓包在拓印前蘸取墨汁或色液,或將墨汁、色液拍勻之用。
棕帚
也叫棕刷,用棕櫚樹上的棕絲扎成,是用來上紙、刷紙的工具。也可用來捶打貼石的紙面,使其顯示出凹凸起伏之狀態。
棕老虎
用棕絲扎成,是捶紙拓印精致的小型器物(如玉器、錢幣、印章邊款等)之工具。
木椎
用紋細質韌的木料制成,前端稍粗,上有供捶紙貼石用的斜面,后端是長柄。
木槌
用檀木等質堅紋細的木料制成,槌頭呈長圓形,槌面微凸,后有一木柄,也用來捶紙貼石,或供拓印接縫處捶打之用。
錘氈
要選擇薄而細軟的毛氈,供木椎或木槌捶打時覆于紙面用,以免捶打時損壞紙張或損毀已風化的石體。
針錐
貼紙上石后,常會出現氣泡,可用針尖在氣泡上戳一小洞,將氣排出之用。
白芨水及糨糊
將白芨切片用溫水泡出黏液,根據拓印需要調整黏液濃度即可使用;或用少量糨糊調入清水中,使水略有黏性,可供碑面粘紙之用。
陶缽、陶罐、碗、碟
陶缽、陶罐、碗、碟:用于盛放墨汁或色液,或盛放金、銀色。
顏料
有礦物質和植物質兩類,礦物質有朱砂、赭石、石青、石綠等;植物質有藤黃、花青等。顏料須經磨研后調水加膠使用,色拓時一般選用礦物質顏料,可保持色彩經久不變。
金、銀色
金、銀色:用金粉或是銀粉調膠使用。
小程序,
文獻參考:
[1] 俞啟慧.拓印版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