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成年以后,友情的維持越來越難。因為成年之后每個人都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都擁有了自己的生活習慣,自己的邊界,并且不想輕易再去將就、遷就和改變。
所以,對成年人的友情來說,互相尊重顯得尤為重要。而一旦失去了互相尊重,友情必將難以為繼,甚至從此變成陌路人。
曾經在知乎上看見一個提問,“好朋友之間就不需要互相尊重了嗎?”。有人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
他例舉了自己高中好友M所做的各種各樣令他憤怒的事情。比如,開心時發朋友圈,別的好友都是隨喜點贊,唯獨M是肆無忌憚地損人;住院時發朋友圈,別的好友都是安慰問候,唯獨M是陰陽怪氣地詛咒。如此數次之后,他終于忍無可忍地將對方拉入黑名單,以此單方面宣告一段友情的結束。
生活之中,你我身邊,這樣的例子都并不少見。我們習慣了好友之間的插科打諢、互開玩笑,以此證明彼此關系親近。但任何時候,都應記住,即便親密得“同穿一條褲子”,也應互相尊重彼此的底線,彼此的空間,不言人私,不揭人短。否則,表面上的打趣和玩笑,實際上就變成了互相傷害,由此,心生罅隙,疏而遠之。
我有一個同事,他有一個玩得非常好的朋友,兩個人一起長大,中學的時候他朋友輟學,最終留在了家鄉的那個小縣城。他則一路念到碩士,畢業后在上海工作定居。
但無意中的一件小事,差點讓這份持續了將近30年的友情毀于一旦,那是在聊到買車的問題上,同事推薦了近幾年口碑比較好的日本車,他朋友認為,出于民族情感,日本車縱有千般好也不應該買,態度異常堅定。同事卻認為,這是盲目,是不理性的表現,買車最重要的是看各個車企的技術以及汽車投放到市場上的故障率,一切應該用數據說話,而不是頭腦一熱去做選擇。
倆人都據理力爭,但又都說服不了對方,最后不歡而散,以至于許久不再聯系。就在我們都以為這段友情將隨風而逝的時候,事情迎來了轉機。兩個人在另外一位朋友的婚宴上不期而遇,同事的朋友主動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歉意,說當時不應該那么上綱上線。而同事在那一刻也完全釋然,覺得自己也不應該給朋友亂扣帽子。
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人的改變在所難免,認識人事物的觀念也就必定存在分歧。有分歧的時候,互相理解和互相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保持一個真誠的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思考,很多分歧就會迎刃而解。
清代奇書《幽夢影》中有言:“云映日而成霞,泉掛巖而成瀑,所托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若沒有太陽的映照,云便無法變成彩霞,難以發出繽紛多彩的光芒;若沒有山崖的存在,泉水便難以成為瀑布,無法形成宏壯美麗的風光。作者以自然景觀向世人揭示,友情最可貴之處,便是互相成長,彼此成就。
“令人舒適的友情,總是勢均力敵。”汪小菲說的這句話,與此異曲同工。在大家都在不遺余力擴大自己社交圈子的時候,汪小菲“反其道而行”,開始注意提升自我內涵,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她說,大家都在講“朋友”,但是很多人都誤會了這個詞。大多數的時候,并不是你認識了這個人,和他有過一面之緣,或者加了微信,他就是你的朋友。
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肯主動幫你的人,才是你的朋友,你的人脈。為了讓他能夠接納你這個朋友,那你最該做的其實是提高自己的價值,成為和他一樣優秀的人。
在這種友情里,大家并不是帶著功利的目的去結識和相處,但在無形中你幫助我,我照亮你,你促進我,我成就你,這或許是友情最好的狀態。
是的,讓人舒適的友情就應該這樣,懂得尊重,互相包容,彼此成就。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的朋友長長久久,友情不朽!
那么,在你眼中,讓人舒適的友情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荷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