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們再努力奮斗,遇到很好的人生機遇,做出一些超越了身邊很多人的成就,放眼天下,自己依然很平凡。這種現(xiàn)實的打擊,有時真的讓人感到很無奈。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弘一法師晚年說過的一句話,他說: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人生啟示,立身處世,看透才會自在,放下才會寬心。
?
一、以舍為有,則不貪
南懷瑾大師說過:“最好的心態(tài)是舍得,最好的人生是放下。”
這位人生的智者,這樣解釋這句話,一個人能夠舍得名利,就不會為金錢欲望而痛苦;一個人能夠舍得紛爭,就不會因爭強好勝而惹禍。
一個如果把得到當成人生最大快樂的事,他的滿足永遠只有一時,滿足之后又有新的欲望,又有新的痛苦。三十歲如果想不透這個問題,后半生就永遠沉淪于無盡的欲望之中,而無法自拔。
世界原本就紛繁復雜,我們無法擁有一切,人生就是不斷選擇,不斷割舍,未必要留下最好的,但是要留下最適合自己的。舍棄一些給別人,不僅對自己無害,還對別人有益,又會得到別人的回報,何樂而不為?所以說先舍才有得到,不貪才有福氣,這個道理越早看懂越好。
?
二、以忙為樂,則不苦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這是很多人對人生的抱怨,覺得為了生計而忙忙碌碌,實在太辛苦。
一個忙碌的人,雖然承受了身體的辛勞,但是內心卻可以收獲滿足。千萬不要羨慕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他們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沒有任何理想和目標,前途是一片黑暗,每天都要承受無盡的落寞,這才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
李嘉誠曾經告誡兒子李澤楷:“沒有辛苦的付出,就沒有收獲;沒有痛苦的磨礪,就不會有成長。”既然無法改變環(huán)境,那就努力適應環(huán)境。
人生能夠給我們機遇,讓我們?yōu)榱嗣篮玫纳钊^斗,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當我們把理想和努力結合起來,一點點取得進步,一點點接近目標,就不會感受到痛苦,而是滿足的快樂。
?
三、以勤為富,則不貧
很多人覺得沒有生來就很有錢,所以感到人生過得很痛苦。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心態(tài),真正貧窮,并不是現(xiàn)在沒有錢,而是沒有勤勞努力的精神,這才是讓人永遠貧窮的原因。
就算是出生在富貴人家,如果沒有養(yǎng)成勤奮的習慣,反而追求奢侈的生活,自己整天好逸惡勞,也有可能會因為種種惡習而導致敗家。
曾國藩曾經留下一條家訓給子孫,他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一個人能夠成才,來自于勤奮學習,一個家庭能夠興旺,來自于勤勞奮斗。
勤勞的人,就算沒錢,也不叫窮,勤奮的態(tài)度就是他的財富。不管我們人生的起點再低,只要養(yǎng)成勤奮的習慣,慢慢的積累,就會告別貧窮、告別平凡,讓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成功。
?
弘一法師的人生大智慧值得我們借鑒,選擇大于努力,心態(tài)決定人生,格局決定結局。人到三十,先有格局再做人,看懂人生再做事,這三個道理,懂二個以上就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