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6日起,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好萊塢科幻巨制《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正式登陸全國各地的院線。有心急的觀眾已經趕在此前的點映場嘗鮮,也有不少觀眾買好了周末的電影票。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觀眾目前仍在觀望狀態,畢竟擁有超大銀幕和高幀率放映制式的影廳的票價不菲,就算是普通影廳的票價也略高于一般的3D電影。
那么,這部年度壓軸大戲究竟值不值得看,不妨先瀏覽以下的看點小結,衡量一下它是不是你的心頭好,再做決定也不遲。
《阿凡達:水之道》海報
放映制式各有優缺點
此次《阿凡達:水之道》在中國的放映制式共有中國巨幕、CINITY、杜比視界、數字IMAX3D、數字3D五種。不同制式的影廳,票價落差可以達到兩三百元。其中,擁有超大銀幕和能達到4K分辨率的激光IMAX影廳與CINITY影廳的票最為搶手。這是因為《阿凡達:水之道》里,雖然對話場景是采用普通的24幀拍攝,但許多動作場景用的是更能凸顯3D立體效果的48幀完成,而只有支持48幀的4K分辨率影廳,才能領略到這樣的畫面效果。
然而,高分辨率影廳的放映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48幀的畫面和24幀的畫面轉換的間隙,即動作場景轉變為對話場景的時候,有時會出現掉幀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高分辨率影廳普遍采用48幀的放映模式,這就造成24幀畫面(對話場景)的呈現效果會有種高清電視的既視感,造成電影感的喪失。
在激光IMAX影廳與CINITY影廳之外,票賣得最好的就是2K分辨率的普通IMAX影廳和銀幕尺寸略小但畫面亮度更高且在聲音效果上有獨到之處的杜比影院。這兩類影廳只能呈現24幀的畫面,自然也就不存在掉幀的問題。
再下來就是價格親民的普通3D影廳。無疑這一類影廳還是占據多數。優點除了價格之外,影院的地段、放映場次、座位安排的選擇都更為自由便利;缺點在于視效的呈現、觀影的沉浸感不如前兩種。
至于該選哪種,總之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就算它的畫面再令人嘆為觀止,終究也不過是一部電影。所以,大家掂一掂自己的荷包,量入為出就好。
四位主演史蒂芬·朗、薩姆·沃辛頓、西格妮·韋弗和佐伊·索爾達娜(從左至右),其中韋弗的回歸方式是一大驚喜。
水之道,人之道
之所以不同的放映制式的票價的差異如此之大,在于《阿凡達:水之道》本身就是一部專為大銀幕打造的主打視效的商業大片。
這部續集的背景依舊設定在潘多拉星球上,但主要的場景從高山峻嶺的奧馬蒂卡亞部落,轉移到以群島為聚居地的梅卡伊納部落,因此不論是文戲還是武戲,很多都是發生在海面上或者水下,誠如片名所預示的。
在《阿凡達:水之道》的制作花絮里,制片人喬恩·蘭道說:“在影片中,潘多拉也是一個角色。我們一直把潘多拉作為地球的隱喻。在我們的世界里,無論你有多豐富的旅行史,也不見得見過地球上所有的奇跡。于是,詹姆斯決定繼續講述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探索新的生物群落與文化。出于我們對海洋的熱愛,我們決定第一部續集的故事要發生在海洋環境里。”
以海洋島礁為聚居地的梅卡伊納部落
有部分已經看完的觀眾認為,這部續集沒有前一部驚艷。個人看來,一方面可能跟這十三年來觀眾的眼界不斷拓寬有關,另一方面也在于相比奧馬蒂卡亞部落與地球上的山林地區,梅卡伊納部落與海洋群島的樣貌相似度要更高,可能因此少了些耳目一新的感覺。
不過,影片對于水的澄澈感呈現還是相當完美的。這在以高清攝像頭拍攝的紀錄片中或許不難看到,但是在一部以動作捕捉表演為基礎的虛擬劇情片中就不那么容易了。卡梅隆導演想到的解決之道是采取水上和水下兩套設備同時拍攝,“這樣演員能自然地游泳、自然地出水、自然地入水。真實的效果來自真實的動作。情緒也是真實的”。
卡梅隆導演在片場
演員們水中戲的拍攝,完成于卡梅隆和喬恩·蘭道的制片公司光影風暴位于曼哈頓海灘攝影棚。幕后團隊搭出了一個巨大的水箱,水箱里容納了足以復刻真實世界海洋環境的水量。水箱長達120英尺(約36.5米),寬達60英尺(約18.2米),深達30英尺(約9.1米),可容納超過25萬加侖的水。
要讓動作捕捉技術能在水下運作,水質必須清澈透明。卡梅隆原本想讓攝影團隊穿著水肺潛水服拍攝演員的表演,卻發現呼吸裝置會對水體造成擾動。他說:“水里不能有太多氣泡。每個氣泡都像一面晃動的小鏡子,而捕捉系統要讀取演員身上的光學標識點,以此實現動作捕捉,但系統無法區分標識點和氣泡。”
唯一的辦法是,“所有在水箱里作業的人都必須憋氣。”卡梅隆說,“在水下打光的人得憋氣。在水下拍攝的人得憋氣。演員當然也要憋氣。”導演還透露,雖然卡司全員都展現了精湛的自由潛水水平,但在水下最自如的,還當屬此前與他合作過《泰坦尼克號》的凱特·溫斯萊特。 “她的靜態憋氣時長高達7分20秒。我自由潛水50年了,最長應該只能憋5分半。”
“最終,我們為水下做了一套表演捕捉環境,又為水上做了一套表演捕捉環境。兩套環境一上一下,中間只隔開一英寸——這樣,電腦可以同時從兩套環境里讀取數據,并將所有信息實時整合在一起。我的虛擬鏡頭里會顯示人們來來去去,游進畫面,爬出水面走上碼頭或是跳入水中在水下游泳。”卡梅隆在制作花絮里說。
演員在水箱中完成動作捕捉表演
而他口中的“虛擬鏡頭”也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它能讓導演能在電腦生成的世界里拍戲,和實景拍攝或好萊塢片場拍攝的感受一模一樣。通過虛擬鏡頭,卡梅隆看到的不是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或西格妮·韋弗,而是他們在潘多拉世界里對應的高大的藍色人物。卡梅隆說:“我能看見每個人在角色中的樣子,無論在水上或水下,都可以通過潛水對講系統給他們導戲。基于我在虛擬鏡頭中看到的畫面,我可以對他們做出實時的表演指導。”
通過虛擬鏡頭拍攝的內容進行剪輯之后,就被發往彼得·杰克遜創辦的位于新西蘭的維塔數碼工作室。為《阿凡達》系列把關的資深視覺特效指導喬·萊特瑞曾四度贏得奧斯卡獎,著名的古魯姆和金剛都是他制作的CG角色。這次他與光影風暴的特效師理查德·貝恩漢姆聯手,不僅要還原演員們的表演,還需要加上演員們無法親自表現的內容,如納威人尾巴和耳朵的細微動作。“我們之所以喜歡表演捕捉,是為了還原表演的完整性:肢體、情緒、表情、眼神,所有的一切都在。演員當下的呈現是神圣的。”卡梅隆說。
奇珍異獸也是重要角色
除了角色之外,維塔數碼還要從無到有打造出神奇的潘多拉世界。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在特效團隊的電腦上生成并渲染;由于場景中水無處不在,鏡頭復雜度空前,需要燈光、上色和渲染技術的重大突破。拍攝這部續集需要用到的軟件和方法,光是研發就花了超過五年時間。
有水,自然就有奇異的水下生物。在《阿凡達:水之道》中,卡梅隆花了不少篇幅在一種名為圖鯤的動物身上。相比第一部里奧馬蒂卡亞部落族人的飛行坐騎伊卡蘭,圖鯤與梅卡伊納部落族人的羈絆更為強烈,而且它們在續集中還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如果以地球上的生物作為參照,長度超過90米的圖鯤可以說融合了鯨魚的體形和海豚的靈性。在卡梅隆的構想中,“圖鯤和納威人的文化通過音樂、歌唱和舞蹈相連結。梅卡伊納人會為圖鯤刺青,以此表達自己的家族故事。成年圖鯤在成年儀式之后,身體和鰭上會有刺青紋樣,和梅卡伊納青少年的第一次紋身一樣。”
這種高智商生物在片中的作用絕非賣萌或者充當吸睛的花瓶。事實上,一頭名為帕亞坎的年輕圖鯤是片中的重要角色。它與傷害它的人類的激戰以及最后的絕地反擊,是全片最驚險刺激也最感人的橋段之一。
洛阿克與圖鯤帕亞坎
有趣的海洋生物,還包括孩子們的坐騎伊魯。用卡梅隆的話說,它是“雙翼版的蝠鲼長在了蛇頸龍的長脖子上,前翼長得像歐式噴氣戰斗機”。在藝術指導迪倫·寇爾看來,伊魯與《阿凡達》中的伊卡蘭遙相呼應,“我們希望它有海豚或海豹般的性格,非常可愛,同時又具有攻擊性,必要時也很有威脅性。”
孩子們的坐騎伊魯
而杰克·薩利的坐騎則是兩棲動物掠波翼龍。掠波翼龍既有水下呼吸用的鰓,也能在水面上呼吸。卡梅隆說:“掠波翼龍是戰士的坐騎,更具攻擊性、更危險、速度更快。”它的設計受到飛魚的部分啟發,但掠波翼龍的頭型顯著不同,還帶有明亮的潘多拉式翅膀,簡單的黑色與橙色圖案,間或有些許白色。在寇爾看來,“設計不光是為了好看而已,還要具備功能性,要像真實的生物一樣。”
騎著掠波翼龍的杰克·薩利
三個小時,沒有尿點
雖然《阿凡達:水之道》有五花八門的放映制式,但不管哪種,呈現的還是同樣的角色和劇情。卡梅隆也在制作花絮中坦言:“與上一部相比,我們現在使用的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是否能保證觀眾會看到一部更優秀的影片?當然不一定。廣大觀眾只在意劇情、角色和影片帶給他們的感受。每天我都把這一點銘記于心。”所以,如果不怕稍稍有點劇透,不妨還是先了解一下這部續集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在第一部《阿凡達》中,截癱的前海軍士兵杰克·薩利(薩姆·沃辛頓飾)永久變身為擁有地球人基因和納威人基因的阿凡達,并與奧馬蒂卡亞部落的族長之女奈蒂莉(佐伊·索爾達娜飾)結為夫婦。《阿凡達:水之道》的故事開始于十多年后,杰克已經完全適應了他的新身體和族長的身份,并和奈蒂莉有了三個孩子,還收養了格蕾絲(西格妮·韋弗飾)留下的女兒琪莉。
格蕾絲的女兒琪莉,被杰克和奈蒂莉收養
四個孩子里,老大奈特亞最為懂事聽話,也很會照顧弟弟妹妹;老二琪莉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有些敏感;老三洛阿克酷愛冒險,是家里的闖禍精;最小的妹妹圖克總是黏著哥哥姐姐們。四人跟人類留下的孤兒“蜘蛛”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原本,將“天空人”趕走后,杰克一家與族人過上了田園牧歌般的生活。然而,上一部中死去的邁爾斯·夸里奇上校(史蒂芬·朗)化身阿凡達重新歸來,一心要找杰克和奈蒂莉復仇。為了族人的安危,也為了保護孩子,杰克決定帶著家人離開,前往不易被找到的由羅娜爾(凱特·溫斯萊特飾)和特諾瓦里(克利夫·柯蒂斯飾)領導的海洋部落,展開全新的生活。正當一家人經過重重磨合,終于適應以水構筑的新家園時,新的危機也在慢慢靠近……
化身阿凡達的邁爾斯·夸里奇上校
凱特·溫斯萊特飾演的梅卡伊納部落大祭司羅娜爾
可能在有些人眼中,對于這么一部特效大片來說,劇情和角色的人設并不那么重要。我對這種觀點不敢茍同,假如故事稀爛,特效做得再好、畫面再酷炫也無法讓人看得入戲。更何況片長有三個多小時,如此一來,就算不是如坐針氈,也形同雞肋。個人看來,特效還是應該為劇情服務,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把觀眾帶入另一個世界。
梅卡伊納部落準備與天空人決一死戰
而角色身份設定和行為邏輯的脫鉤以及劇情的起承轉合不夠絲滑,也是我對第一部《阿凡達》的評價有所保留的原因。好在就劇情本身而言,這部續集要比第一部豐富得多。按角色,它大致可分為杰克·薩利、邁爾斯·夸里奇與孩子們三條線索。其中,第三條所占比重最多,又可細分為洛阿克的成長與琪莉的覺醒兩條線索——很明顯,這是卡梅隆導演在為之后的三部續集鋪墊,整個《阿凡達》系列共有五部。
為了家人而戰的奈蒂莉與杰克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影片的情節相當緊湊,三個多小時里不存在所謂的尿點,所以在進入影廳前,還是要先做好準備工作。另外,感情細膩的觀眾還請準備好紙巾,以免3D眼鏡被淚水沾花。杰克·薩利說:“家是我們最大的軟肋,也是我們最厚的鎧甲。”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所共鳴。
杰克·薩利為了保護家人孤注一擲
如果要說劇情和人設上可以詬病的地方,個人看來,一來是反派的行為動機過于簡單,二來是“我是你爸爸”的梗實在太老了。
《阿凡達:水之道》的表演捕捉工作從2017年9月開始,持續了近18個月。期間,卡梅隆導演和卡司全員完成了四部續集的所有表演捕捉拍攝。而此前卡梅隆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阿凡達:水之道》的票房收入必須要達到史上的第三高或者第四高(約20億美元),才能保證至少不會虧本;而如果《阿凡達:水之道》的票房不甚理想,他考慮可能會放棄制作已經構思好的接下來的幾部。換句話說,如果《阿凡達:水之道》的票房足夠理想,那么定檔2024年的《阿凡達3》、定檔2025年的《阿凡達4》、定檔2027年的《阿凡達5》或許真的能如期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