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同時,《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也對關于貧窮的一些流行觀點進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窮人的依賴性越強,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們指出,多年來的扶貧政策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就在于人們對于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用大量實例,提出了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建議,尋找那些經得起檢驗的扶貧方案,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脫貧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導。
該書用九章大篇幅,從營養、健康、教育、生育、風險管理、貸款、存款、創業、政治參與等九個方面探討窮人的生存、選擇和突圍,以及援助、制度對窮人的意義。窮人進行選擇的困頓以及消除貧困的理論、政策的種種困頓,在這些章節中被充分揭示出來。該書至少給我們充分區分選擇的兩種狀態,一種是窮人的選擇,或者說窮人的非選擇;一種是非窮人的選擇。從該書可知,選擇是需要空間的,這空間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溫飽條件,否則由于可供選擇項的稀少而使得殘存的選擇毫無意義,或者說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獲獎成果:
評委會報告稱,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消除全球貧困的能力。
在僅僅20年的時間里,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如今它已經成為經濟學的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
盡管最近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人類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就是減少各種形式的全球貧困。
當今全世界超過7億人仍然生活在極低的收入水平。每年,仍有大約5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于通常可以通過廉價治療預防或治愈的疾病。世界上有一半的兒童離開學校時沒有基本的讀寫和計算能力。
今年的獲獎者引入了一種新方法,以獲得關于消除全球貧困的最佳方式的可靠答案。簡而言之,它包括把這個問題分成更小、更容易處理的問題——例如,改善教育成果或兒童健康的最有效干預措施。
他們已經證明,這些更小、更精確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在最受影響的人群中得到最好的回答。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和他的同事展示了這種方法的強大力量,他們利用實地實驗,測試了一系列可以改善肯尼亞西部學校教學效果的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