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瓷器是指從清朝覆滅的1911年至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之間制作的瓷器。民國是我國陶瓷生產、發展史上最為低潮的時期,由于當時政治腐敗,軍閥割據,時局動蕩,瓷器生產已呈全面衰退之勢,生產技術停滯不前,絕大部分產品沿襲舊法制作,工藝水平不高,產品風格與晚清瓷器出人不大,沒有形成獨特的民國瓷器風貌。因此,瓷器的生產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大不如前。
1、民國瓷器簡介
2、民國粉彩瓷器
3、民國瓷器拍賣價格
4、民國瓷器底款
4、民國瓷器鑒定
4、民國瓷器收藏
民國期間,專為皇室燒制瓷器的景德鎮御窯廠停辦,為了生計,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間,在百業蕭條、唯有古玩行業興旺的背景下,為中國制瓷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民國瓷器可分為四大類:
1、民國宮廷瓷
袁世凱復辟帝制在景德鎮燒制的御用瓷,這些器物可稱之為民國宮廷瓷;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葆昌監督窯務,他本人是古代傳統瓷器愛好者,但因為時間短,燒制數量不多。這個時期,由于選料精細,瓷器胎骨很薄。較著名的有仿琺瑯彩和粉彩器物。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凱便已倒臺,給后世留下了頗具爭議的“洪憲瓷真贗”之謎。
2、民國仿古瓷
清末民初官窯瓦解,官窯良工在中國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這些瓷器可稱之為民國仿古瓷;仿古瓷以前代青花、五彩、粉彩器皿為模式而生產,多為達官貴人按其興趣而定燒。這個時期仿古瓷器的特點是,數量多,范圍廣,不僅有仿制歷代名窯陶瓷,還有民國后期仿前期的瓷器。
常見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白瓷;仿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國后期仿前期瓷器。
3、民國粉彩新藝瓷
民國期間以文人潘宇、汪曉棠以及珠山八友等為代表的繪瓷名家創造了新興的粉彩工藝,這些新興的粉彩之作可稱之為民國粉彩新藝瓷。
4、民國生活瓷
民國期間為抵制洋貨,興我國貨,廈門福建寶華制瓷有限公司、萍鄉瓷業公司、湖南瓷業公司等30多家公司紛紛成立,它們生產的是日常生活用瓷,這些生活用瓷,可稱之為民國生活瓷。
民國瓷器中最為人們所青睞的當屬以珠山八友為代表所創作的新粉彩瓷器,他們以瓷入畫,以胎為紙,汲取中國畫的營養,所創作的新粉彩瓷器,各種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沒有他們的創作,民國瓷器將是暗淡無光的。
新粉彩瓷畫與傳統粉彩相比,無論在造型、線條、光澤、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畫的營養,作品以工見長,色彩濃艷,更符合大眾市民的欣賞水平。1928年,在畫師王琦的倡導下,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許人、徐仲南、鄧碧珊、田鶴仙、畢伯濤、劉雨岑成立了“月圓會”。
而在當時與他們齊名的著名畫師還有張志湯、方云峰、汪大滄、余翰青、張沛軒、汪小亭、程蕓農等人。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鄧碧珊、徐仲南、田鶴仙、劉雨岑。這些畫師以瓷當紙,作品題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筆法、墨韻、色彩均極為精妙,加上題款、印章,構成了完整的繪畫作品,而當時又流行繪瓷名家個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藝術個性非常強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當時就已超過清代官窯瓷器的價格。
民國“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繪制的瓷板畫《糊涂即是仙》拍出了350萬元的高價。有關專家表示,王琦的作品拍出350萬元的高價還是比較合理的,民國早期景德鎮的瓷器,從造型、釉色各方面來說檔次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珠山八友”等名家繪制的作品,很具有時代的代表性。
近年來,民國瓷器的價格逐步攀升,漸漸從拍賣會的附庸品,躍升為主角之一。在2007年北京翰海迎春拍賣會上,一對民國粉彩百花不露地開光花鳥紋天球瓶,以22.55萬元成交;同年3月,中國嘉德“瓷器、佛像、玉器、工藝品”專場中,汪野亭創作于1930年的一件繪粉彩山水方筆筒,估價僅3.5萬至5.5萬元,成交價竟達25.3萬元。
2012年3月23日,蘇富比拍賣行在紐約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800-1200美元的“霽藍描金開光粉彩花鳥暗刻松石綠釉如意雙耳尊民國粉彩雙耳尊”瓷器曾在中國買家的競相舉牌之下,最終以1800.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8億元)的高價落槌,成交價是估價的2.25萬倍。
民國瓷器款識較多,有紀年款,堂名款、仿寫款、吉語款、仿古款和人名款等。民國瓷器款識的另一個特點是器物的底部有生產商鋪號、如“江西瓷業公司”、江西“桐華公司”、“江西義成公同”、“竹里瓷社”、“劉榮盛號”、“唐益源號”、“黃福興號”等。了解更多請閱讀民國瓷器款識大全這篇文章。
仿造民國瓷器的特點十分明顯,即以名家名作為主,一般市民階層所用的瓷器較少仿造,但也并非絕對,近年就有仿民國嫁妝瓶出現。這里有個一般性規律,凡名作,有民國仿,也有現代仿。普通之作,則有現代仿,而無民國仿。民國瓷器可以根據胎釉、畫工、脫粉三個方面進行鑒定。
1、胎釉
民國瓷器的胎釉大體有兩種風格,一是胎質細膩潔白,硬度相對較高,釉面潔白潤滑。但胎釉結合不緊,伴有雜質,在20倍的放大鏡下見有薄薄的氣泡層。另是胎質粗松,不用放大鏡亦可見到細小的孔隙,釉上氣泡明顯。前者多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陳設瓷,后者則為日常生活用瓷。現代仿品的胎釉有民國陳設瓷的特點,質量較好,但也存在兩種傾向,上佳者有潔白如玉的感覺,胎中基本不見有雜質,胎釉結合緊密,20倍放大鏡下不見有氣泡層,釉面較民國時更白,這是燒造工藝改進所致,因民國時為柴窯,現代則為電窯、氣窯。故民國瓷器白中微灰,現代仿品則白中有光。一般者雖也潔白如玉,但胎色微青,放大鏡下有雜質,胎釉之間雖不見氣泡層,但釉面有氣泡。
一般來講,民國瓷器中陳設瓷的胎、釉質量好于瓷板質量,特別是一些薄胎器物胎體之薄尤過于清雍正時期。瓷板受成型工藝所致,多不十分平整,有凹凸,造成釉面亦不平滑,與清晚期的波浪釉相仿,但凹凸在釉下。而現代仿品則是瓷板的質量好于陳設瓷的質量。瓷板的表面十分平滑,不見有民國時的凹凸現象,此點可視為區別民國與現代仿瓷板畫的一個條件。現代仿陳設瓷的胎體較厚,在手感上要超過民國器物。
2、畫工
鑒定粉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觀察粉彩的繪畫是否流暢自然,那么這個粉彩仰鐘式花鳥紋花盆的繪畫就非常自然,花卉、樹枝、還有這個小鳥,用筆都非常流暢,書法也是酣暢淋漓。現在人的書法功底難以比肩古人,現代仿品往往書法很拘謹,古人寫的書法就很自然。
3、脫粉
然后我們再看下這個粉彩,要知道粉彩是玻璃白打底,這花盆上面我們就明顯看到玻璃白,粉彩這種粉質感很重要,就是它有一定的厚度但這粉彩又不是很結實,真品在漫長時間流傳中會有這種自然的脫落,這種自然脫落是粉彩鑒定真偽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再就是口沿的這種爆釉是否自然。這個口沿原來是有描金的彩,隨著時間的流逝,金彩已經逐步脫落了。金彩脫落,也是鑒定晚清民國時期粉彩瓷器真偽的一個特征。
民國瓷器有四大種類具備高收藏價值:
1、洪憲瓷
袁世凱稱帝,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鎮建立了御窯廠,派郭世五(古代傳統瓷器愛好者)監督窯務。洪憲瓷選料精細,胎骨頗薄,主要用于燒制水彩和軟彩瓷器,落款為“洪憲年制”或“洪憲御制”。
但因袁世凱稱帝僅83天,時間短,這批洪憲瓷燒制數量并不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發現諸多瓷器收藏類書籍中對洪憲瓷特別注明:現市場中大部分“洪憲年制”與“洪憲御制”均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民窯所燒制的仿制品。
2、“珠山八友”流派
1928年瓷板畫開始流行,為了便于接受訂貨,在王琦倡導下8位畫師成立月圓會,稱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畫師參加,分別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許人、徐仲南、鄧碧珊、田鶴仙、畢伯濤和劉雨岑。
“將藝術創作載體從宣紙轉移至瓷器上,留下一批各有千秋的作品成為近幾年拍賣會上的新寵,其精品目前已超過清代官窯瓷器的價格。”荊志忠說道。
3、淺絳彩瓷
淺絳是中國元代開始出現的一種山水繪畫技法,淺絳彩瓷則是清代晚期景德鎮生產的一種釉上彩瓷新品種。民國初期從事淺絳彩瓷制作的藝人大多有較高藝術修養,通書畫,能詩擅文,制作淺絳彩瓷時,從圖稿、勾畫到渲染都由一人來完成,使畫面自由灑脫,充滿了藝術表現力。但因后期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加之淺絳彩瓷低溫燒制,彩料在釉面上黏連不牢固,色澤不夠鮮艷,彩繪大多容易污損、脫色、掉彩、磨失,所以淺絳彩瓷在民國時期逐漸被色彩鮮艷而不易脫落的新粉彩所替代。
4、仿古瓷器
清朝的覆滅,使得一批原來供職于官窯場的能工巧匠另謀生路,在民間仿制了大量的歷代名窯瓷器。例如目前收藏市場中常見的仿制古瓷器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明、清的官窯器等。荊志忠表示,雖然這些瓷器是仿制品,但質量比較高,現在收藏市場上很多人將民國仿制瓷器當作明清官窯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