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年間的瓷器,不管是工藝還是畫工都遠遠不及前朝,更不及清三代的輝煌。但是由于此時,社會局面相對穩定,剛剛和西方侵略者一起聯手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因此封建統治政權得到了暫時的鞏固,進入所謂“同光中興”的歷史時期。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為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從光緒元年開始,景德鎮御窯廠陸續為清代宮廷和東西兩廠燒制了數量可觀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長期不景氣的制瓷業稍有復蘇。
清光緒青花瓷圖片賞析
胎土:光緒時期的胎土比前朝掏煉更精細,原因就是到了清末民國時期,景德鎮的瓷器胎土掏煉半機械化。
釉色:光緒時期的釉面更加白,比明代的青白釉,清代前期的亮青釉和閃青釉相比更加的白,就如同白卡紙的顏色一樣,和現代的釉色很接近。
釉面:釉面不平整,俗稱“浪蕩釉”,比起清中期的“波浪底”、“皺紋釉面”相比,更加的起伏不均,釉面不平。這就說明光緒時候的瓷器燒造工藝還是比前朝大打折扣的。
彩料:光緒時期的青花用的是光緒的洋藍,光緒發色,色調漂浮、線條暈散,遠遠沒有前朝的深沉。清三代時期的彩料,比如乾隆時期,藍料是礦物料,藍色很鮮艷;康熙的綠色也很純正,民間有句行話叫“康熙綠釉無灰無渣”;康熙時期的黑彩也很純正。相比前朝,光緒的彩料就遠不如這些前朝,彩和釉都不純正。
紋飾:光緒紋飾非常豐富,凡是在清代能見到的紋飾,光緒朝都有繪制。官窯青花紋飾畫法有三種。第一種單線平涂法,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纏枝蓮紋、纏枝牡丹和纏枝菊瓣紋最多,這是工匠將傳統畫法簡化;第二種為單線平涂法加點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畫風上多帶有光緒特點,在點染上更加程式化。
款識:光緒官窯款識以楷書為主,楷、篆并用。官窯瓷器的款識通常采用雙行六字楷書“大清光緒年制”款,雙行四字“光緒年制”楷款少見。篆書款少見。 有堂名款的光緒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齋”、“濟世堂”、“滿福堂記”、“宜春堂”、“長春宮制”、“儲秀宮制”、“坤寧宮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齋”款的瓷器最為精美。
圈足:越到清末,圈足就越淺,圈足一直都有很多種,有挖足、內外斜削等等。但是從清朝初年一直到末年,圈足是越來越淺。
價值:清光緒瓷器,除了底款為“大清光緒年制”和“大雅齋”以外這些官窯瓷器價格較高以外,光緒其他的瓷器價格普遍偏低,在幾十萬元左右,最高不會超過百萬。然而“大雅齋”與有官窯款的光緒瓷器,精品大概價值就在大幾十萬左右,甚至有的能值上百萬。兩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一,光緒為清末時期,距離現在時間較短,年代不久。其次就是,與明三代瓷器和清三代瓷器相比,光緒瓷器畢竟在工藝、畫工、彩料等等方面不及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