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大營養素:水溶性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區別竟然這么大……
2018-03-21 09:07
膳食纖維,被現代營養學家稱為第七大營養素,前六大營養元素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今天普唯爾益生菌就帶您了解更多膳食纖維的健康養生“腸”識。
作為第七大營養素,膳食纖維是指具有3個或以上單體鏈節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夠被人體小腸內源酶水解,且屬于以下范疇:天然存在于消費食物中的可食用的碳水化合物;由食物原料經物理、酶或化學法獲得的碳水化合物,對健康表現出有益的生理作用的人造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
普唯爾益生菌總結一下,膳食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食物成分。很特別的是,它們其實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
分類
按照溶解性分類: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和不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在水中溶解,吸水會膨脹,并且可以被大腸中微生物酵解的一類纖維,易形成溶膠或凝膠,具有很強的離子吸附性,能吸附膽酸、膽固醇及有害物質,并可以清除自由基,還有益生元的作用,能降血糖、血脂。這種纖維素在一些常見的食物比如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亞麻、燕麥和燕麥糠等食物中含量豐富??扇苄陨攀忱w維生理作用比不溶性膳食纖維更廣泛。
不溶性膳食纖維不能溶于水,主要對食物在腸胃運行和停留的時間、排便過程等有很大的影響。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3種常見的非水溶性纖維,主要存在于植物表皮質和未加工的麩質、全麥、谷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
按照來源分類,又可分為植物性來源膳食纖維(纖維素、木質素、甘露聚糖、果膠、阿拉伯膠等)、動物性來源膳食纖維(甲殼質、殼聚糖、膠原等)、微生物性來源纖維素(黃原膠等)、海藻多糖類膳食纖維(海藻酸鹽、卡拉膠、瓊脂等)、人工合成膳食纖維(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等)。
功效
膳食纖維可以提供一個營養吸收的緩沖媒介。把膳食纖維想象成海綿:洗碗的時候直接在碗上撒洗潔精,很難涂抹均勻。但是先用海綿吸收后效果就不同了。同理,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減緩營養成分吸收,特別是糖、固醇類等。降低身體由于突然攝入大量養分引起的過度(不良)反應。
此外,膳食纖維還可以形成膠體形式吸收水份幫助潤滑腸道,以及吸附一些無法被人吸收的(有害)物質,避免它們因為相互粘連而引起關鍵部位交通堵塞。而被分解的膳食纖維,會幫助腸道菌群發酵,故而可以減緩由于菌落平衡造成的腹瀉,以及輔助消化。然而,膳纖不會對所有情況的腹瀉都會產生效果,比如病毒引起的,或者是吃多了…
具體來講,膳食纖維的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控制體質量,預防肥胖
在大腸內以發酵的方式代謝,提供的能量低于普通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形成高黏度的溶膠和凝膠,容易產生飽腹感;與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形成復合物,降低人體對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促使體內貯存的脂肪消耗。
2.緩解便秘,預防痔瘡
具有水化作用,使糞便濕潤、松軟、量多、表面光滑,促進排便,從而起到防治痔瘡的作用;膳食纖維酵解產生氣體和短鏈脂肪酸,可以增加糞便體積,并促進排便。
3.改善腸道菌群,預防腸道疾病
在大腸內相當一部分是有益菌;不能被菌群發酵的膳食纖維吸水、膨脹、增加質量后排出體外,加快腸蠕動,稀釋并加快有毒物質的排泄速度,從而減少一系列疾病的發生;清除外源有害物質,可使它們的濃度由中毒水平達到安全水平。研究發現多攝入膳食纖維尤其是谷物、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減少結腸癌的發生。
4.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
增加腸道內容物的黏性,降低腸道中葡萄糖進入腸黏膜細胞的速度;束縛葡萄糖,降低腸液中葡萄糖的有效濃度;通過吸附酶影響淀粉酶對淀粉的降解作用;降低腸液中葡萄糖的釋放速率;改善末梢神經組織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使胰島素的分泌下降
5.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
吸附膽汁酸、膽固醇及變異原等有機分子,降低血清膽固醇;限制膽酸的肝腸循環,加快脂肪物的排泄;降低膽酸及其鹽類的合成和吸收,阻礙中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再吸收;抑制脂肪分解酶降解攝入的脂肪,使脂肪在體內消化受阻,并與脂肪形成復合物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膽結石。
6.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機體免疫力
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刺激腸黏液分泌從而防止細菌的附著,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經細菌多糖酶分解生成短鏈脂肪酸,刺激黏膜細胞增殖、黏液產生和黏膜血供,為腸道菌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和必要的代謝底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人體衰老;可顯著提高機體巨噬細胞率和巨噬細胞吞食指數,并可刺激抗體的產生。
7.
防治高血壓
對陽離子的強結合力,使無機鹽在腸道中的吸收受阻,在離子交換時改變了陽離子瞬間濃度,起到稀釋作用,使血壓降低。
食用
那么應該要怎么吃呢?
既然膳食纖維那么好,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纖維的功能有些不一致,但在食品營養學中,普唯爾生命科技建議這兩種都是要適量食用,才能達到它們對于我們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國際相關組織推薦的膳食纖維素日攝入量為:美國防癌協會推薦標準為每人每天30-40克,歐洲共同體食品科學委員會推薦標準為每人每天30克。目前我國平均攝入量是10-15克/天。我國的營養學會推薦,每天最好是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聽起來很多?其實按照中國膳食指南的每日攝入要求就差不多達標了。
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膳食纖維不被人體吸收,攝入過多,容易造成鐵、鋅、鎂、鈣等礦物質難被身體吸收,而且可能會造成部分人群脹氣、腹脹等情況。另外一些膳食纖維會吸水,食用后應多補充水分,如果少喝水,可能會造成便秘哦!
小伙伴可以先慢慢嘗試,待身體逐漸適應后,可增加分量;腸胃功能不佳的小伙伴不適宜攝入大部分膳食纖維,例如長者、做過腸胃手術、化療等生病的小伙伴等,因為腸胃蠕動功能或消化功能會下降,即使是便便困難也不適宜大量攝入膳食纖維,這有可能會增加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