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里,女性月經不調主要分為:月經先期(月經提前)、月經后期(月經推后)以及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紊亂)三種,病位在胞宮,與沖任二脈及肝脾腎密切相關!
接下來本文將從月經不調的臨床表現來教大家如何辯證分型,如何調理!
一、月經先期
什么是月經先期?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連續2個周期以上。病機為熱擾血海或虛熱擾動沖任或氣虛不能統血。
月經先期取穴之主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方義: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是益肝腎、調沖任的要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與關元皆為調療月經病要穴;血海清熱和血。
根據證型,月經先期又分為以下3類:
1、實熱證:月經量多,色紅,質黏,兼面紅口干,心胸煩熱,舌紅苔黃脈數。
調法:疏肝解郁、清熱調經
配穴:行間
原理:行間為肝經滎穴,滎主身熱。
2、虛熱證:月經色紅質稠, 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調法:滋腎養陰
配穴:太溪
原理:太溪為腎經原穴,滋陰。
3、氣虛證:月經量少或量多,色淡質稀,神疲氣短,舌談,脈細弱。
調法:健脾益氣
配穴:足三里、脾腧
原理: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脾俞為脾經背俞穴,皆生化氣血。
此外,如有經量過多之況,則加配脾經之井木穴--隱白。
二、月經后期
什么是月經后期?
月經周期推遲7天以上,連續2個周期以上。病機為寒凝血脈或血虛乏源。
月經先期取穴之主穴:歸來,氣海,三陰交
方義:氣海是任脈穴,具有益氣溫陽、散寒通經的作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是調經要穴;歸來調和氣血。
根據證型,月經后期又分為以下2類:
1、寒凝證:月經量少,或有血塊,小腹冷痛,舌暗或胖,苔薄白,脈沉緊。
調法:助陽暖宮、溫經散寒
配穴:關元、命門
原理:二穴皆培元固本,溫腎散寒。
2、血虛證:月經色淡質稀,面色少華,腹痛喜按,舌談苔薄,脈細。
調法:養血調經
配穴:足三里、血海
原理: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生化氣血;血海補血活血。
另外,如條件允許,也可取關元穴進行隔姜灸,對于月經后期也十分有幫助!
三、月經先后無定期
什么是月經先后無定期?
月經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連續2個周期以上。病機為肝郁擾動沖任或腎虛精血不足。
月經先期取穴之主穴:關元肝俞三陰交
方義:關元、三陰交為調療月經病要穴;肝俞為肝之背俞穴,疏肝理氣、養血調經,且肝腎同源,故又可補益腎精。
根據證型,月經先后無定期又分為以下2類:
1、肝郁證:經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塊,胸脅作脹, 喜太息,苔薄,脈弦。
調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配穴:期門、太沖
原理:肝經募穴、肝經原穴,主要用于疏肝理氣、和血調經。
2、腎虛證:經量少,色淡質稀,腰低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調法:補腎益氣、養血調經
配穴:腎俞、太溪
原理:腎經背俞穴、腎經原穴,以溫陽滋腎,補益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