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文學名篇導讀(二)
素材來源/網絡     編輯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國文學名篇導讀(二)
目錄
11、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12、竇娥冤 關漢卿
13、西廂記 王實甫
14、三國演義 羅貫中
15、水滸傳 施耐庵
16、西游記 吳承恩
17、牡丹亭 湯顯祖
18、三言二拍 馮夢龍
19、桃花扇 孔尚任
20、古文觀止 吳楚材
11、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①,玉壺光轉②,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他青年時有很多抗金業績。辛棄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詞人,現存詞600多首,在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上豐富多彩,別開生面。
【著作導讀】
《稼軒詞》多縱橫慷慨詞章。這首《青玉案》寫元夕燈火,苦覓情人,是辛幼安有數的涉及麗情的作品之一。然而細品此詞,寫情雖淡,寓意卻深。究竟寫情耶?言理耶?抑或別有寄托?頗耐人尋味。
元夕,是每年第一個月滿之夜,俗稱元宵節,自古為中國重要佳節。滿月,象征團圓、美滿。慶賀元夕,表達了人民百姓祈告平安團圓的美好愿望。朱元璋建國后,為渲染太平盛世,把元宵節增加到五天,普天歡慶,通宵達旦。柳永《迎新春》詞:“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燃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記錄的就是當時盛況。而辛棄疾寫的已是南宋臨安的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詞開頭就以重筆濃彩描繪了燈節奇異壯麗的景象。岑參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容的是白雪妝裹的塞外雪景,此處則是元夕粉彩。春風徐來,鰲山絳樹上,燈似花開,彩光灼灼,美目炫神。“更吹落、星如雨”,詞意又翻進一層,寫焰花怒放,如流星殞雨,繽紛燦爛。地上火樹銀花,空中曳光流彩,立體、動態的色與光輝映成繁麗的圖景。“寶馬雕車”句轉而寫游人。“寶馬”者,必高大神駿:“雕車”者,必鏤花漆彩。策馬馳車,遺香滿路者,豪門富戶意得興濃觀燈來也。“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進一步渲染元夕狂歡的熱烈氣氛。笙簫清音中,月移燈舞,燈月交輝,令人心醉神迷。“魚龍”,指扎制的魚龍狀彩燈。元夕有表演蚌殼舞、龍燈舞的風俗。“光轉”、“一夜”互相呼應,交待了時間的轉移。“動”、“轉”、“舞”三個動詞,生動地描繪了聲與光使人眼花繚亂的分化與組合,進而由燈之歡舞推想到耍燈、觀燈之上的酣狂忘情。
上片用濃重的筆墨渲染出元宵佳節的熱烈氣氛。下片換用白描筆法,描繪詞人在萬人叢中尋找情人的情景。“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宋代婦女元宵節所戴的美麗頭飾,用來指代服飾鮮明的女子們。李清照的元夕詞《永遇樂》有“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句。元宵燈節是難得的允許婦女出游的日子,所以她們都著意妝飾。“笑語盈盈暗香去”就是寫女子們活潑姣好的神態。盛裝的女子們三五成群,衣香襲人,有說有笑,一陣陣從詞人眼前掠過。但“眾里尋他千百度”,詞人懷著焦渴、望眼欲穿的心情等待的心上人卻不在這些快樂的人群中間。詞人苦苦搜尋,幾近絕望,“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只見自己的意中人正娉娉婷婷,淡泊安靜地站在燈火稀少的地方!在如醉如癡的熱鬧歡樂中,這位女子是如此不同尋常。“那人”為什么落落寡合?“那人”在想什么?詞人通過“那人”寄托什么?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留給讀者一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間。
詞寫情耶?由“眾里尋他千百度”的執著癡迷,似乎如此。但是詞人著力描寫的只是對意中人的渴念與尋覓,并未描寫兩情之旖旎與歡洽。這與一般情詞大相徑庭。詞寫理耶?曾有人作如是觀。王國維先生論及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之三種境界時,就將“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第三境界,譬喻凡事須經艱苦跋涉,往往“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后才能“得來全不費功夫”。但此類哲理,是后人讀詞心得,仁者見仁,智者可以見智,并非詞人當時立意。細味此詞,詞人極寫燈景之繁盛,眾人之狂醉,只有詞人與“那人”不逐眾流,自甘清冷,這種強烈對比顯然意味深長。喜繁,喜簡,喜喧,喜靜,因人因時因事,或為情性有別,亦或為懷抱各異。此處詞人雖然全力描繪燈節狂歡之熱烈,但作者似以客觀態度冷眼旁觀,自身并未投入。未如柳永所言:“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迎新春》)而他千方百計尋覓的心上人,同樣沉靜寡歡。此點睛之筆,不可輕心掉過。所以梁啟超先生云:“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極有見地。
此詞作年雖無定說,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間。此時上距靖康之變已有四五十年,而劃江割據局面依然。張孝祥《六州歌頭》詞云:“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敵虜仍隔岸肆虐,虎視眈眈,令志士仁人寢食難安。詞人投筆從戎,棄家投南,實指望南宋當朝厲兵秣馬,揮戈北征,收復失土。不料當局不思恢復,只圖偏安;不念國破,只頌月圓;一心粉飾太平,燈節糜費無度。真個“直把杭州作汴州”。詞人空懷壯志,請纓無路,回天乏術,唯有“世人皆醉吾獨醒”之痛苦。
歷代詩人常用香草美人手法寄寓政治懷抱。幼安以深長的藝術意境,含蓄言情,曲筆抒志,即劉勰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文心雕龍·詮賦》)。這首詞又不似屈原那樣神游天上,而是借人間情事取璧,這種對比興手法是一種擴大運用。詞中創造的藝術境界更接近現實,更親切生動,寓意亦更隱而不露,似有若無。唯其含蓄雋永、耐人尋味,亦更增其強烈、永久的魅力,令人思索不已。
【注】①鳳簫:古時因排簫形如鳳翼,故稱鳳簫。這里泛指各種音樂。②玉壺:喻稱冰清玉潔的月亮。一說,指白玉制成的燈。周密《武林舊事·元夕》記福建所進之燈“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
12、竇娥冤 關漢卿
【作者簡介】
關漢卿(生卒年不詳)名無考,號已齋,大都(北京)人。約生于13世紀初,卒于13世紀末。他是我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擅長歌舞,諳熟音律,畢生從事戲劇活動,是位多產的劇作家,一生共創作了63種雜劇,現存18種。由于他在雜劇藝術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在當時雜劇界崇高的威望、巨大的影響,故而被人們尊為“梨園領袖”、“編修師首”、“雜劇班頭”。
1958年,我國文化界曾隆重舉行他的創作700年紀念大會,世界和平理事會也把他列為1958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
【著作導讀】
關漢卿的雜劇從題材內容上講,可以分為三類:反映社會黑暗歌頌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作品,如《竇娥冤》等;反映婦女愛情追求和她們的美好品德的作品,如《救風塵》《望江亭》等;描寫歷史事件刻畫歷史人物的作品,如《單刀會》等。《竇娥冤》是關漢卿雜劇中最出色的代表作。
《竇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雜劇中一出著名的悲劇。它的故事源于《漢書·于定國傳》中“東海孝婦”的傳說。東海郡有一年輕寡婦,對婆婆非常孝順,后被誣告殺死婆婆而蒙冤屈死,東海郡竟大旱三年。對之,關漢卿進行了徹底的改造,融進了現實內容,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不屈不撓地與封建惡勢力抗爭的婦女形象。她3歲喪母,9歲被父抵債給蔡婆作童養媳,17歲結婚,兩年喪夫;蔡婆外出討債,險被欠債人勒死,惡棍張驢兒和他父親借口救了蔡婆,企圖強占蔡婆與竇娥,娥不從;張驢兒欲毒死蔡婆,不料毒死其父,驢兒以之脅從竇娥,娥不屈;驢兒誣告竇娥毒死他的父親,昏官桃杌嚴刑拷打,娥不招;桃杌欲施刑于蔡婆,娥為了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屈打成招,問了死罪。刑前,竇娥痛斥天地的昏暗和社會的罪惡,并對天發下三樁誓愿:一要刀過頭落后一腔熱血都向上飛淺在白練上,二要六月飛雪遮蓋她的尸首,三要楚州從此大旱三年。竇娥的冤屈感動了天地,三樁誓愿—一應驗;三年后,竇娥父做了提刑肅政廉訪使來楚州察訪,她的冤魂不屈,進行頑強的斗爭,終使其父察明案情,平冤昭雪。
《竇娥冤》的思想內容是十分清楚的,它通過對竇娥這個在政治上被壓迫、思想上被奴役、人格上被侮辱的悲劇形象,概括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普通婦女的悲劇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抨擊了貪官污吏的昏庸殘暴,熱情地歌頌了被壓迫被迫害婦女的反抗斗爭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該劇在藝術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首先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一典型的藝術形象;其次,劇本情節集中,戲劇沖突緊湊,結構嚴謹;再次,該劇語言本色當行,富有動作性和性格化。
13、西廂記 王實甫
【作者簡介】
王實甫(生卒年不詳)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戲劇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戲曲作家之一。他的雜劇,存目14種,全存三種。《西廂記》是他的代表作,賈仲明說:“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足見其在當時的影響。
【著作導讀】
《西廂記》所演述的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經歷了一個長期流傳演變的過程:(唐)元稹《鶯鶯傳》→(宋)秦觀、毛滂《調笑轉踏》→(宋)趙德麟《蝶戀花鼓子詞》→(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詞》→王實甫《西廂記》。元稹傳奇小說寫張生對鶯鶯始亂之終棄之,并污蔑鶯鶯是“尤物”,稱頌張生為“善補過者”,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意識。至董解元,崔張故事在思想上才發生質的變化,他熱情謳歌崔張反對包辦婚姻、追求愛情幸福的叛逆行為,將故事的結局由“始亂終棄”的悲劇改變為大團圓的喜劇,并賦予反封建的思想主題,為王實甫創作《西廂記》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王實甫《西廂記》比“董西廂”又有提高,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戲劇情節更加凝煉集中,主題思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使之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它規模宏大,由五本21套曲子組成,這在元雜劇中是絕無僅有的。故事寫崔相國死后他的妻子崔氏及女兒鶯鶯扶柩回籍安葬,因路途有阻而羈留河中府普救寺內。書生張君瑞上朝應取,路過河中府,瞻仰于普救寺,驚艷于崔鶯鶯,遂向寺主借得西廂房一間,伺機與鶯鶯相互留情酬韻。武將孫飛虎探知鶯鶯美麗,統5000人馬欲擄掠鶯鶯;老夫人無奈宣稱誰有退兵之策,就將鶯鶯許其為妻。待張生請得舊識白馬將軍杜確解圍后,老夫人變卦悔婚,在設宴酬張時只讓鶯鶯拜張生為兄,鶯鶯擲杯以示反抗。張生因此致病,鶯鶯讓丫頭紅娘去探病,張生以書簡相托,鶯鶯以“明月三五夜”詩相約,張生夜間應約前來,鶯鶯卻責他無禮,致使他的相思病愈發嚴重,鶯鶯戰勝自己以送藥方為名,二次約張生幽會,結下百年之好。事情為老夫人發覺而拷問紅娘,紅娘講出真情并指責老夫人失信賴婚,抓住她怕辱沒相國家譜的心理,迫使夫人不得不同意將鶯鶯許給張生,但又提出條件要張生應取狀元后方能成親。崔張痛苦地離別后,鶯鶯表兄鄭恒卻造謠說張生狀元及第后被衛尚書召為女婿;張生歸來后鄭恒羞慚觸樹而死,張生始與鶯鶯結為美滿夫妻。
在思想上,該劇始終突出反封建的主題,熱情贊頌了青年一代的青春覺醒和對愛情的自由追求,表達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美好理想。在藝術上,該劇除了突破元雜劇的一般體制進行了大膽革新外,還有細膩杰出的心理描寫,使它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完整地寫出戀愛過程和戀愛心理的作品;它詩意濃厚、文辭優美,是一部大型的古典抒情詩劇。
14、三國演義 羅貫中
【作者簡介】
羅貫中(1330?—1470?)名本,別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浙江錢塘或江西廬陵人)。明代著名通俗小說家。他生于元末死于明初,相傳做過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幕僚。他所寫小說很多,相傳數十種,現存五種,所寫雜劇現存三種。從他現存作品來看,他推崇“忠”“義”,主張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對人民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有所了解,對他們的理想追求有所認識,對封建統治者的罪惡有所暴露,但他從根本上否定農民起義的歷史作用,則是錯誤的。他的作品以《三國志通俗演義》成就最高。
【著作導讀】
《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我國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羅貫中依據歷史傳說,在宋元話本雜劇創作的基礎上加工編寫而成的。南朝宋人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采用了許多佚事傳聞;北宋時說話藝人中出現了“說三分”的專家霍四究;元代至治年間刊印的《全相三國志平話》話本,是《三國演義》創作的重要基礎;金元戲劇舞臺上就有40多種“三國戲”。在此基礎上,羅貫中最終以75萬字的篇幅完成該書的創作。該書今見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24卷,240則;明末,“李卓吾先生批評”本合240則為120回,并另撰回目;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仿金圣嘆評改《水滸》評改《三國演義》,對回目情節文字都作了一些修改,此后就成為最流行的本子。
該書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280)近100年的歷史變遷。漢末,民不堪命,揭竿而起,是謂黃巾起義。漢室宗親劉備及桃園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伙同中郎將董卓、騎都尉曹操、下邳丞孫堅共同鎮壓黃巾軍;起義軍敗后靈帝死,少帝劉辯繼位,何進掌權,宦官殺何進,袁紹殺宦官,董卓趕走袁紹并廢劉辯立獻帝劉協而欺主弄權。操謀殺卓不成作檄文以達諸侯,集18路軍馬推袁紹為盟主討卓,卓被殺;因爭權奪利諸侯相互廝殺。操兵起山東護漢帝自洛陽駕幸許都,操當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操敗袁紹,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獨霸中原;時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權據江東,劉備荊州依劉表,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又兼荊州兵多糧足,遂與曹、孫抗衡。操欲兵霸江南,孫、劉聯合抗曹,諸葛亮與周瑜攜手破操,赤壁一戰,操敗回江北,奠定三國鼎立局面。此后,三國雖有戰爭也各有勝負;操死,子丞自立為帝;各隨即亦自立為帝,孫權為魏帝授為吳王;魏國權臣司馬懿、孫炎滅蜀后,代魏立晉,代吳而復歸一統。
該書集中地描寫了封建統治階級不同政治集團之間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統治階級的丑惡面貌和反動本質,具有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對這種思想傾向,我們不能簡單地視為“封建正統觀念”而一筆抹煞。作為藝術典型的劉備與曹操分別是誠篤寬厚忠義仁慈和殘酷暴戾虛偽奸詐的形象,所以,這種思想傾向反映了古代人民對政治和政治家的選擇與價值判斷,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該書在藝術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是寫戰爭著重表現人物的斗智斗勇、記敘作戰雙方戰略戰術的運用,而不是呆板地鋪敘兩軍對壘;其次是塑造人物時,把人物放到尖銳復雜的矛盾斗爭中表現他們的性格,同時運用夸張對比烘托渲染等手法,并且寫出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再次,吸收了話本故事性強的特點,情節曲折生動,在結構上既宏偉壯闊又不失嚴密精巧,形成了基本完美的藝術整體。
15、水滸傳 施耐庵
【作者簡介】
施耐庵(生卒年不詳),其生平事跡舊籍記載絕少,傳說亦多參差,傳說他是鐵塘人,一說江蘇興化人,一說江蘇大豐人,均沒有確鑿可靠的證據。相傳他的學生曾參加《三國演義》《隋唐志傳》的創作,《水滸傳》系他寫定后又經羅貫中加工修改。許多研究者對他的生平頗表懷疑,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曾進行調查,未得確證。今人張國光認為施耐庵乃《水滸傳》真正作者的托名。
【著作導讀】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第一部成熟的長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直接描寫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的作品。同《三國演義》一樣,它也是一部由群眾、藝人和文人作家共同創作的作品,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成書演變過程。《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列傳》都記載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南宋,水滸故事就在民間流傳;宋末元初畫家龔開為宋江等36人畫像并寫有贊語;宋元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創作的重要基礎;元雜劇中至少有20多種“水滸戲”。正是在此基礎上,才由文人作家加工成書。《水滸傳》的版本有兩個系統:1.文簡事繁(簡本)系統,內容包括從排座次到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等全部故事,文字簡單粗糙,甚少細節描寫,文學價值不高。2.文繁事簡(繁本)系統,據內容可分三類:①100回本《忠義水滸傳》,有明嘉靖郭勛刻本(現存五回)、萬歷天都外臣(江太函)序本、萬歷容與堂李卓吾批本等,內容包括受招安后的征遼征方臘;②120回本《忠義水滸全傳》,有明萬歷末袁無涯刊刻楊定見序本,內容在百回本基礎上增加征田虎王慶的故事;③70回金圣嘆刪改本,金改原書第一回及第二回一部分為“楔子”,刪去71回以后部分,以盧俊義作噩夢夢中水泊英雄全部被殺作結。因保留了該書的精華且文字洗練準確,金圣嘆評本成為明末以來最流行的版本。
《水流傳》120回,近100萬字,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梁山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它所取得的思想成就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寫出了“官逼民反”、“亂自上作”的社會現實,從而真實地揭示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在于殘酷的封建壓迫和剝削,熱情地肯定和歌頌了農民革命斗爭的正義性。小說從高俅的發跡史寫起,這是有深意的。他從一個市井流氓惡棍因蹋得一腳好球而得到皇帝賞識,不到半年就拜官封爵做了殿帥府太尉,執掌朝廷軍政大權。從此,他在皇帝縱容下與蔡京、童貫等狼狽為奸,無惡不作,王進、林沖、魯智深、楊志等就是在他的直接與間接壓迫下棄家外逃或反上梁山的。除鞭撻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最高集團外,它的批判鋒芒還指向封建統治的地方基層:有搜刮民脂民膏的北京留守梁中書、依仗權勢逞兇橫行的高唐州知府高廉、接受賄賂草菅人命的孟州守御張都監等貪官惡吏;有騙娶落難女子又棄后追討典身錢的地頭蛇鄭屠、勾引潘金蓮毒死武大郎的暴發戶西門慶等市井惡霸;有混賴民物勾結官府坑害人命的毛大公、擁有地主武裝與梁山英雄為敵的祝朝奉父子曾長者父子等鄉村土豪劣紳;還有見錢眼開、為虎作倀的鷹犬爪牙陸謙、董超、薛霸之徒,他們組成了一張嚴密的統治網。農民革命斗爭正是在這種高壓下火山般地爆發起來的。
其次,它塑造了一批不甘壓迫、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現了他們的優秀品質、英雄氣概和偉大力量。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三阮等都是廣大讀者所喜愛的人物。梁山英雄們的斗爭綱領是“替天行道”,他們遵循的原則是殺富濟貧、除暴安良、仗義疏財、平等互愛,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患難相扶、各無異心”的社會,這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但它反映了農民階級想擺脫壓迫與剝削的強烈要求。
第三,細致而生動地揭示了農民起義由個人報復到大規模斗爭,由強盛到受招安而失敗的發展全過程,揭示了封建社會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第1~72回寫農民英雄被逼上梁山的過程,其中用大量篇幅表現了個別英雄如魯智深、林沖、武松等以個人力量抗惡的情節。智取生辰綱和聯合斗爭的萌芽,清風寨報仇后進入了大規模斗爭的階段,最后三打祝家莊、踏平曾頭市,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然而農民的革命斗爭卻在這轟轟烈烈的斗爭中國被招安而失敗。農民只有起義才有出路,起義后只有受招安才有出路,作者就在這種深刻的思想矛盾中安排梁山英雄的命運,并讓宋江重義氣與重忠孝的矛盾性格作為農民革命走向的中心軸,深刻地寫出了封建社會農民革命終遭失敗的內在原因。
在藝術上,該書善于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環境中,刻劃人物的個性,表現人物性格的邏輯發展,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日趨成熟,如林沖、武松的形象塑造。其次,在情節安排與組織布局上采用單線發展的鏈式結構,以若干主要人物的發展史銜接情節與組織布局。再次,以經過提煉加工的民間口語作為文學語言,使之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用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
16、西游記 吳承恩
【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出身世代書香而淪為小商人的家庭。他性敏而多慧,博覽群書,自幼獨喜野言稗史、唐人傳奇;科舉屢遭挫折,直到40多歲才補了個“歲貢生”;科場失意、境遇不好,以致加深其對封建官場、科場腐敗現象的認識;為人倔強,恥于阿諛逢迎;50多歲,因家貧母老屈就長興縣丞,“未久,恥折腰,遂拂袖而歸”;晚年絕意仕途,閉門著述,但因貧老無子,遺稿散失很多,現存作品除《西游記》外,還有后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其政治思想主張實行“王道”與“德治”,以維護封建制度;但現實的丑惡與腐敗,又使他空懷慷慨、臨風嘆息。所以,在《西游記》中,他借孫悟空這個具有非凡能力的人物形象寄托自己改良社會的政治理想。
【著作導讀】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小說中一部以神話為題材的偉大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它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它的成書同《三國》《水滸》一樣是作者在民間與文人中流傳近700年的同類傳說基礎上而完成的。唐太宗貞觀三年,青年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印度)取經,歷時17年,行程數萬里,取回675部經文;后弟子辨機輯成《大唐西域記》,門徒慧立、彥宗又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神化玄奘。南宋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粗具規模;元末明初《西游記平話》(已佚)更加完整,可能是吳承恩據以加工的一個重要底本;元末明初還有許多“西游記戲”,它們都是吳承恩最終編撰完成《西游記》的基礎。
《西游記》的情節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1~7回寫孫悟空的出世與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它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大鬧三界、蔑視皇權、神通廣大、敢于造反的理想英雄孫悟空的光輝形象。第8~12回寫唐僧身世、太宗入冤、取經緣由,這是故事發展的過渡情節,起著將故事推向孫悟空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情節的作用,但表現了濃厚的宗教迷信觀念。第13~100回寫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共同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斬妖除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師徒四人都修成正果。該部分的孫悟空已非叛逆者形象,乃是一個勇往直前、嫉惡如仇、為民除害除暴的英雄。孫悟空是該書的真正主人公,唐僧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上,是一位集中了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并且受到作者諷刺的一個人物。豬八戒是全書中最重要的喜劇性的陪襯人物,他憨厚純樸,雖對敵斗爭有時畏縮不前但從不屈服投降,他也有明顯的不足,好魚嘴饞、自私偷懶、撥弄是非、弄巧成拙等,反映了現實社會中小私有者的性格特征,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
該書的思想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通過主人公孫悟空爭取自由、除暴安良、破壞既定秩序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蔑視權貴,敢于向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和征服自然、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第二,通過對神魔妖怪、邪惡勢力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社會的激憤和諷喻現實的創作意圖。但是,作品還存在著佛法無邊的宗教思想、因果報應的迷信觀念和忠孝節義的倫理道德等糟粕。該書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現在以豐富奇特的想象力把自然社會幻想化,將天上人間、神魔妖怪與世態人情融化交合在一起,在荒誕與怪異中表現社會生活的現象與本質,使之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神魔小說的高峰。其次,形成了幽默詼諧、生動活潑的藝術風格,能使讀者輕松愉快地完成藝術的欣賞。
17、牡丹亭 湯顯祖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他是明代具有進步思想的杰出的戲曲家、文學家。出身于書香人家,早年即有文名,21歲中舉,因其風骨遒勁,不肯靦顏事權貴并拒絕大學士張居正、宰相張四維、申時行的招攬,直到43歲(1583年)才中進士,開始進入官場。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時值南京連年災荒大疫,而督理荒政的朝廷命官卻貪贓宴樂;他投袂而起,于萬歷十九年(1591)上疏抨擊時政,矛頭直指當權者申時行,結果降職為邊遠之地廣東徐聞典吏,兩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因抑制豪強、整頓稅制招致非議,他苦于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響,49歲時憤然辭官回歸故鄉臨川。不朽杰作《牡丹亭》就創作于這期間。他的作品有傳奇《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種,因其都寫了夢境,文學史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玉茗堂系其書堂名)。
【著作導讀】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或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劇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全本55出。故事寫南宋南安太守杜寶膝下唯有一女,喚麗娘,因終日獨守繡房,不免白日眠睡,被杜寶所訓斥,并請來腐儒陳最良給麗娘講授《詩經》;麗娘在侍女春香的誘導下,不滿于終日閨塾的陳式生活,趁杜寶下鄉之日偕春香游園遣悶,因困乏靠柳樹而眠,夢中與一持柳少年在牡丹亭相親相愛;醒后感傷不已,多次尋夢而不得,苦悶中描下自己的肖像,又感無處可寄,更加憂愁幽思,一病不起,終于死亡。廣州書生柳夢梅去臨安應試路經南安,拾杜麗娘畫像,悅其貌美,終日把玩,為魂游地界的麗娘所感識,遂令他掘墳而再生。麗娘復活后,與夢梅同往揚州求其已升任淮揚安撫使的父親許婚。杜寶見而大怒,誣夢梅私掘女墳,上書奏明皇帝,請求治罪于夢梅。夢梅亦上書自辯,麗娘敢于登朝申訴。皇帝英明裁斷,翁婿父女歡欣和好,并皆加官進職封誥,全家皆大歡喜。
該劇在思想內容上通過貴族小姐杜麗娘和青年書生柳夢梅由夢生情,因情而死,死而復生,最后得以結合的愛情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禮教的殘酷和罪惡,熱情地歌頌了青年男女真摯的愛情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斗爭精神。杜麗娘是該劇中描繪得最成功的形象,她有著強烈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她為情而生為情而死的追求及其與封建勢力的斗爭都比《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更進了一步,具有相當深刻的典型意義。藝術上,該劇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且其詞曲之精工文辭之優美是古典戲曲中不可多得的。
18、三言二拍 馮夢龍
【作者簡介】
《三言》的輯撰者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一字耳猶、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等,長州(今蘇州市)人。他與哥哥馮夢桂、弟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做過貢生,任過知縣。清兵入關后,進行抗清宣傳,后死于故鄉。他是明朝繼羅貫中、熊大木之后的著名通俗小說家,除《三言》外,他還增補了長篇小說《平妖傳》和《新列國志》、刊行了民歌《掛枝兒》和《山歌》等、改編了戲曲《精忠旗》和《酒家傭》等、創作了傳奇《雙雄記》《萬事足》,其中以輯撰《三言》影響最大。《二拍》的作者凌朦初(1580~1644)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曾任上海縣丞、徐州通判等職;敵視農民起義,曾獻《剿寇十策》,后被農民軍所困,嘔血而死。明末著名通俗小說家,作品除《二拍》外,還編有《南音三籟》、作有《國門集》及雜劇劇本《虬髯翁》《北紅拂》等20余種,其中以《二拍》最有影響。
【著作導讀】
《三言》是馮夢龍在廣泛收集宋元明三代500年間的話本和擬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他的整理選編潤色加工而輯撰的三個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合稱。《三言》原擬總題為《古今小說》,分三集刻印,后刊刻《古今小說一刻》時臨時更名為《喻世明言》,故后有“通言”“恒言”之稱。《三言》每集各收作品40篇,共120篇,其中少數幾篇是馮夢龍的個人創作。《三言》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規模宏大的白話短篇小說總集,也是白話短篇小說發展歷程上由民間藝人的口頭藝術轉為文人作家的案頭文學的第一座豐碑。《二拍》是與馮夢龍同時代的作家凌氏在馮夢龍的影響下所創作的兩種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它都是作者個人的擬話本創作,每刻收作品40篇,因其中《大姊魂游完宿愿》在二刻中重復,另有一篇是雜劇,故實際共收作品78篇。由于《二拍》是作者個人的創作,所以它在中國白話短篇小說史上是空前的,它標志著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不僅經過馮夢龍的努力完成了由口頭文學向書面文學的過渡,而且經過凌氏的努力實現了由集體創作到個人創作的轉變,從而將白話短篇的創作方式引上了常規軌道。
從《三言二拍》的作品思想內容看,它們的積極健康的成分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描寫市民生活和反映市民感情的作品表現出較鮮明的時代特色。《施潤澤灘闕遇友》(《三言》)和《轉運漢巧遇洞庭紅》(《二拍》)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它們表現了小手工業者發家致富的生活道路和華商對海外冒險獲寶致富的強烈向往;展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時的生活面貌與社會心態。其次反映了市民階層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的新觀念和新追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以上為《三言》作品)和《硬勘案大儒爭閑氣》(《二拍》)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對以感情的共鳴為基礎的愛情、對人格尊嚴的尊重和反對對一切女性的侮辱和玩弄;而平等、自由、相互尊重已成為這些作品構架愛情故事的主旨。再次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掠奪與迫害及其內部斗爭。《灌園叟晚逢仙女》《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三言》)和《青樓市探人蹤》(《二拍》)等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但這類作品又常常夾雜著忠孝節義和宿命論等封建思想的糟粕。此外,這兩部作品還存在著露骨的色情描寫,這也是它們不健康的內容成分。在藝術上,它們保留了口頭文學故事性強、曲折生動、描寫細膩的優點,所以至今仍擁有廣大的讀者。
19、桃花扇 孔尚任
【作者簡介】
孔尚任(1648~1718)清代著名戲曲作家。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云亭山人,晚年又稱桃花詞隱。山東曲阜人,孔子64代孫。早年承家學,中過秀才。后隱居石門山多年,研究禮樂兵農并醞釀創作《桃花扇》。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至曲阜祭孔,尚任被舉薦在御前講經,受康熙賞識,破格授國子監博士,后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1699年尚任經十余年磨礪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時與洪升《長生殿》相媲美,被人譽稱為“南洪北孔”。次年即被罷官,原因不明,疑與《桃花扇》有關。1702年冬回故里,重隱居石門山,1718年去逝。
【著作導讀】
《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興亡為內容的歷史悲劇,共40出。故事寫明末歸德書生侯方域來南京應江南鄉試,落第不歸,寓居莫愁湖畔,參加了反對閹黨的復社,后經畫家楊龍友的介紹,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萌發愛情,訂婚之日,方域題詩扇以贈香君,作為信物。閹黨文人阮大鋮聞訊即出重金置辦妝套,托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給香君,意在拉攏復社文人侯方域。香君義形于色拒不讓方域接收阮的饋贈。阮為此忌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誣方域內通左軍;為避害,方域只身逃離南京投奔楊州督師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崇禎在北京自縊后,奸臣馬士英等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迫害復社文人。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給新任曹撫田仰,香君寧死不從,以頭撞地,血染方域當年所贈詩扇;楊龍友采摘花汁點染成桃花圖,是謂桃花扇。馬、阮于賞心亭置酒賞雪,香君乘機罵筵以泄憤恨。方域回到南京,被阮捕獲入獄。清兵南下,昏君奸臣出逃,方域出獄后在避難棲霞山時,與香君相遇于白云庵,在張道士的點撥下,他們雙雙出家入道。
該劇以侯方域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中心線索,展現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與腐敗,熱情歌頌了敢于和權奸作斗爭的高尚氣節和愛國情感。李香君是中國古典戲曲中罕見的一個光彩照人的婦女形象。她不僅美麗聰明,而且正直剛強,明大義有氣節,她有著鮮明的政治是非觀,把愛情的關系和選擇建立在政治的關系和選擇的基礎上,這是她比《西廂記》中的崔鶯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更高大的基點,也是《桃花扇》在思想和藝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之所在。該劇在結構藝術上的成就更為人稱道,它以“一生一旦為全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終而達到“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創作目的。故而從思想與藝術上看,把該劇當作明清傳奇戲曲的壓卷之作,是不過分的。
20、古文觀止 吳楚材
【作者簡介】
吳楚材(生卒年不詳)名乘權;吳調侯(生卒年不詳)系楚材侄,名大職,他們乃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平事跡不詳。據為《古文觀止》作序的吳興祚說,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調侯為人“奇偉倜儻,敦尚氣誼”。他們在文化史上的貢獻是合力編定了《古文觀止》和《綱鑒易知錄》等書。
【著作導讀】
《古文觀止》系古代散文選編總集,12卷,成書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前。該書收錄了我國古代上起東周下至明末的散文222篇,雖比較一些選本所選篇目不算多,但它能重其所重,輕其所輕,故該書問世至今300年來風行不衰,是清代以來流傳廣泛影響大的散文選本。
“觀止”二字出左傳,意謂:讀了這些盡美盡善的文章,別的文章就用不著去讀了。故此,該書選編者在選材上確實花費了工夫,既要照顧朝代,又要關照體裁,更要照顧思想藝術性。客觀地講,其所選文章大都是高質量的,譬如《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召公諫厲王弭謗》《過秦論》《論貴粟疏》《報任安書》《桃花源記》《師說》《捕蛇者說》《石鐘山記》《前赤壁賦》《報劉一丈書》《五人墓碑記》等等,都是流傳廣泛的名作,而且體裁有論說、傳記、抒情散文、應用雜文、游記、寓言等等,幾乎應有盡有。可以說,它大體上反映了我國散文發展的概貌和體裁豐富多彩的情況。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后分為七個時期,以時代為經作家為緯,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這樣就打破了以往按文體分類結果繁復混雜的傳統分類法,使讀者可以清晰地縱觀到古文發展的脈絡和正確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風格。這些均是該書能贏得不同時代眾多讀者的原因。
但它也存在著一些嚴重缺點,主要是思想內容上有一些宣揚封建制度和倫理道德以及天道天命的文章和評點,譬如《襄王不許情隧》《單子知陳必亡》《尊經閣記》等等。在選文去取方面還有不妥之處,如韓愈文不收《張中丞傳后序》卻收《上宰相書》,歸有光文不收《先妣事略》《項脊軒志》卻收《吳山圖記》《滄浪亭記》等。
 美景美圖
 精品美文
 音樂空間
 音畫圖文
 職場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運情
生活智慧
史海鉤沉
健康智慧
書畫古玩
網頁特效
電腦技巧
在線書架
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秒   感謝光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學姐帶背】古代文學 必背簡答論述(十四)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廂記》郵票
《西廂記》有什么特點?
張文元·《西廂記》略論
古代戲曲鑒賞(人教版高二必修)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宋元文學之五:元代雜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自贡市| 左云县| 离岛区| 乌兰县| 南陵县| 丁青县| 札达县| 依兰县| 五常市| 克拉玛依市| 综艺| 堆龙德庆县| 武宣县| 保康县| 内丘县| 咸丰县| 明光市| 石景山区| 隆子县| 来安县| 平江县| 中宁县| 五台县| 武川县| 柘城县| 轮台县| 凉城县| 常德市| 成武县| 龙陵县| 清水河县| 奉贤区| 宜阳县| 阿图什市| 马公市| 陆川县| 迁安市| 临邑县| 襄汾县|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