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啟示
素材來源/網絡     編輯制作/荷花小女子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啟示
目錄
01、誦讀經典詩文,鑄就精神家園
02、品味國學經典 領悟生命箴言
03、修身治心
04、沅甫九弟左右
05、字諭紀澤
06、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07、慎獨則心安
08、敦厚大度,慎獨謙讓
01、誦讀經典詩文,鑄就精神家園     最能凸現一個民族傳統與智慧的,莫過于文化。浩瀚的典籍就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其中那些流傳百世、歷久彌新的國學經典便是中國文化精髓之所在。這些經典深蘊著民族的文化之根,承載著民族的血脈之魂,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華夏文明得以薪火相傳、魅力永存。
弘揚國學,傳承中華文明的薪火,要從每個人做起、更要從孩子做起。繼貴州人民出版社修訂重版《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之后,又隆重推出這套《國學解讀叢書》,借助于專家們的“解讀”指導,借古闡今,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普及到青少年之中,為讀者開啟一扇通向傳統文化的大門,接續起民族文化的血脈,鑄就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本套叢書呈現以下幾大亮點:
一、篇目精挑細選,譯文簡潔流暢
這套叢書從先秦至晚清2000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中精心挑選出具代表性的11部典籍, 210幅精美圖片穿插文中,書中設有導讀、注釋、經典原意等相關欄目:導讀深邃精微,統領全篇,方便讀者閱讀;注釋力求淺顯、精準;譯文簡潔明了,通曉暢達。展開書卷,純美的詩歌、經典的選本、彰顯詩意的繪畫,閃爍的智慧火花,讓傳統的國學典籍從殿堂走下,超越時空,成為極具現代氣息的恢宏畫卷。
二、含英咀華,古為今用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理解,出版策劃者還有針對性地增加了當代闡釋、國學故事、文化常識三個小欄目?!爱敶U釋”從當下語境與視域出發,以今釋古,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小讀者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做人與學習?!皣鴮W故事”和“文化常識”部分涉及了文學、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等常識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極大豐富了圖書內容,既補充了青少年的國學知識,又拓展了思維空間。
三、擁有高質量的編審團隊
為保證叢書的質量,出版社延聘學界通人、專家學者、知名編輯,以形成高質量的編審團隊,重新對叢書進行校訂和審閱,嚴格評估與審定文稿,給全書以最精準、最可靠、最權威的質量保障!在書籍裝幀設計上,力求簡潔樸素,給讀者呈現一種典雅樸實厚重之美。在團隊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此書集權威的版本,精準的校訂,全新的版式,精美的裝幀,豐富的史料性于一體,相信這套叢書將會得到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支持與青睞!
品位經典,回歸傳統,相信這套《國學解讀叢書》的問世,將會引領廣大讀者走進輝煌燦爛的國學殿堂,領悟經典精髓之所在,探尋生命真諦,傳承文化命脈!
02、品味國學經典 領悟生命箴言
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到哪里去探尋中國傳統文化?
繼編輯出版了《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這一高品位、高質量的“雙效”圖書之后,貴州人民出版社又隆重推出這套《國學通讀文庫》叢書,從浩瀚如海的古代典籍中搜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11部圖書,這便是中國文化精神之所在!
出版社歷來以弘揚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依托豐厚的文化積淀,精心策劃出這批特色鮮明、極具文化傳承和文化積累價值的精品圖書,力求再現經典原貌,凸顯思想精華,使本套叢書成為現代人進入中國傳統文化殿堂的必備圖書。
在傳統文化備受沖擊的互聯網時代,由于文言文的晦澀古奧、歷代注疏紛繁雜亂、各家解讀不一,傳統經典往往被束之高閣,當下人已難識其廬山真面目。而本叢書在策劃之初就本著弘揚傳統、振興華夏之宗旨,化艱深為淺顯,融譯注為一爐,古為今用,以今釋古。
在文稿選編上,出版社延聘學界通人、專家學者、知名編輯,重新對叢書進行校訂和審閱,嚴格評估與審定書稿,給全書以最精準、最可靠、最權威的質量保障!數量上比較適中,篇幅也以短篇為主,文章均為古文的精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經久不衰!注釋力求淺顯、精準;譯文簡潔明了,通曉暢達。相信本套圖書對有志于加強國學修養、提高文化素質和文學鑒賞能力、增強寫作水平的讀者來說都將有所幫助。
此外又增加了當代闡釋、國學故事、文化常識三個亮點,從當下語境與視域出發,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讀者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閱讀的過程中領悟生命箴言。通過書中豐富的文史知識、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全方位展示國學的精粹與生存之智慧,多角度闡釋中國古代文化的精神內核,讀之,既回腸蕩氣,又情趣盎然,令人掩卷難忘。
這一套從書,讀者可以隨意地從任何一本開始閱讀。展開書卷,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將是純美的詩文、經典的選本、彰顯詩意的繪畫,然其全新的版式、精制的裝幀更令人手不釋卷。相信讀者不僅會嗅到那些經典美文的馨香,更會感知到選編者的煞費苦心和濃濃情意。這不僅是一趟輕松溫暖的經典回歸之旅,更可以讓讀者立足當下,品味人生,探尋自己的精神家園。
“海納百川成其大,通流萬卷始于精”,相信這套匯集了中華傳統文學經典的《國學通讀文庫》的出版,將會受到社會各界及廣大讀者的好評和喜愛。同時對于振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03、修身治心
釋迦牟尼說,“世間一切萬物,壯無過心”。所謂治心,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的工夫,是“天將降大任”前的首門功課。李鴻章說,我老師有所成,乃善治心也。蔣介石稱“曾國藩治心之言,皆閱歷之語”。毛澤東說,“欲動天下者,先動天下之心。心無定旨,人如浮萍,終將無成”。曾國藩積數十年之曲折,總結出若干治心之法,雖然所選篇目未能涵蓋其所有治心之法,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可以助我們了解曾國藩在治心方面所做的努力。
04、沅甫九弟左右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七、初八連接弟由便足寄回及由胡二、安七送回兩信,具悉一切。亮一去時,信中記封有報銷折稿,來信未經提及,或未得見耶?二十六早地孔轟倒城垣數丈,而未克成功,此亦如人之生死早遲,時刻自有一定,不可強也。
總理既已接札,則凡承上起下之公文,自不得不照申照行,切不可似我疏懶,置之不理也。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實心而乏實力,坐是①百無一成。李云麟之長短亦頗與我相似,如將赴湖北,可先至余家一敘再往。潤公近頗綜核名實②,恐亦未必投洽無間也。
初八日祖父大人八十四冥誕,共二十席。彭壽七、曾題五等皆來,留蕭丕八之龍午飯。初九日溫弟婦來曾家坳住,二妹子亦同在彼。七十侄女則回老屋。紀澤隨易芝生至羅、李、峙衡三家拜年,即至沅堂先生家,吊其師母之喪。溫弟十一日至永豐等處拜年。澄弟擬節后至城一次。王福、韓升均不在此,余甚不方便。
近日身體略好。惟回思歷年在外辦事,愆咎③甚多,內省增疚。飲食起居,一切如常,無勞廑慮④。今年若能為母親大人另覓一善地,教子侄略有長進,則此中豁然暢適矣。弟年紀較輕,精力略勝于我,此際正宜提起全力,早夜整刷。昔賢謂宜用猛火煮、漫火溫,弟今正用猛火之時也。
李次青之才,實不可及。吾在外數年,獨覺慚對此人。弟可與之常通書信,一則少表余之歉忱,一則凡事可以請益。
玉班兄送弟《二十二史》甚好。余京中書籍承漱六專人取出,帶至江蘇松江府署中,此后或易搬回。書雖不可不看,弟此時以營務為重,則不宜??磿7踩藶橐皇拢詫6?,以紛而散。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家中四宅大小平安。甲五目疾,右目尚未好,略有光,能辨對聯字耳,左目已將全好。因谷四胡子仙逝,今日自往一吊,余亦未出門也。諸不詳盡,順問近好。
兄國藩手草
注釋
①坐是:因是之故,因此。
②綜核名實: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實際相符。
③愆咎(qiān jiù遷就):罪過。
④廑(jǐn緊)慮:殷切關注。
當代闡釋
心無旁騖,貴在專精
當陽光散落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只會感到溫暖;而當它穿過透鏡迎面而來時,卻變得犀利不可逼視。一個用心不專的人往往一事無成;而當一個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縮成一點時,他會成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戰無不勝。這個道理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依然有很多人會犯貪多騖得的錯誤。
根據以往對曾國藩的認識,我們知道他是一位極愛讀書,且始終以督促兄弟、子侄認真讀書學習為己任的人,可是在這封家書中卻勸誡弟弟“不宜??磿?,何也?原來,此時曾國荃(沅甫)所率領的湘軍剛剛攻占九江,氣勢很盛,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是整飭營務,奮力作戰,而絕不能又想做學問,又想搞軍務,其結果很可能就是一事無成。所以曾氏說“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皆至言也?!笔窍胍嵝训艿埽瑹o論做什么事,成功的秘訣其實只有一個:“心無旁騖,以專而精?!?div style="height:15px;">
這里曾氏所說的專,就是求精之意,欲求精必須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是練兵,必練成可以赴湯蹈火、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戰士,這樣才稱得上精;如是做學問,經則專主一經,史則專熟一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通,明年再讀,把一部書研究得爛熟,甚至終身以此一書為研究中心,這就算得上是專了。
現代學校和教育,要說終日沉潛于一本書或一門課程,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取法他的意思,用全副精神去學習,去做事,還是可能的。雖然只是看一小時的書,但在這一小時內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忘卻書外的一切;雖然一天中需要做很多件事情,但是每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情,直到把這件事情做完為止。
生活中最明智的事情是精神集中,最壞的事情就是精神渙散,如果我們深諳此理,并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養成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好習慣,恐怕想不成功都難了。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劉福一等歸,接來信,借悉一切。
城賊圍困已久,計不久亦可攻克。惟嚴斷文報是第一要義,弟當以身先之。
家中四宅平安。季弟尚在湘潭,澄弟初二日自縣城歸矣。余身體不適。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溫弟何日至吉安?在縣城、長沙等處尚順遂否?
古來言兇德①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②之不肖,曰傲曰嚚訟③,即多言也。歷現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余生乎頗病執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筆下亦略近乎嚚論。靜中默省愆尤,我之處處獲戾④,其源不外此二者。溫弟性格略與我相似,而發言尤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語加人,有以神氣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溫弟之神氣稍有英發之姿,面色間有蠻橫之象,最易凌人。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則達于面貌。以門地⑤言,我之物望⑥大減,方且恐為子弟之累;以才識言,近今軍中煉出人才頗多,弟等亦無過人之處。皆不可待。只宜抑然自下⑦,一味言忠信行篤敬,庶幾可以遮護舊失,整頓新氣。否則人皆厭薄之矣。沅弟持躬涉世,差為妥葉。溫弟則談笑譏諷,要強充老手,猶不免有舊習。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聞在縣有隨意嘲諷之事,有怪人差帖之意,急宜懲之。余在軍多年,豈無一節可???只因傲之一字,百無一成,故諄諄教諸弟以為戒也。九弟婦近已全好,無老掛念。沅在營宜整刷精神,不可懈怠。至囑。
兄國藩手草
注釋
①兇德:違背仁德的惡行。
②丹朱:堯子名?!妒酚洝の宓郾炯o》:“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div style="height:15px;">
③嚚(yín銀)訟:奸詐而好爭訟。
④獲戾:得罪,獲咎。
⑤門地:即門第。
⑥物望:人望,眾望。
⑦自下:謙遜退讓,敬重他人。
當代闡釋
傲物失德,多言招怨
觀古通今,恃才傲物的人多半沒有什么好結局,輕則招人怨艾,重則惡德壞事。而“禍自口出”則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曾停止過的訓誡。一般來說,傲者多是才華淺薄的,“傲人不如者必淺人。”恃才傲物者,往往自負、偏執,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和周圍人相處良好。同樣,一個不說話的人恐怕不會在說話中惹麻煩上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歡說話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禍上身,又容易引起別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點。過多的言辭必然會在不經意間觸及到某些人的痛處,而給自己帶來意料不到的麻煩。
說到“傲物”與“多言”的代價時,我們所想到的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三國時期的楊修了。用“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來形容楊修的才學是絕不為過的。但恃才傲物的結局是講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于非命。楊修的“禍”的根源便在其口,面對他的遭遇,我們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英國文學評論家撒繆爾·約翰遜曾說過:“許多道德家都曾談到,人的諸種惡行中,驕傲為最,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出現,而又在極其繁復的偽裝下隱匿,那種偽裝好似掩蓋月光的那層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輝,又是月亮的陰影,它雖可以把月亮藏匿起來,叫我們看不見,又因藏匿得不徹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div style="height:15px;">
《圣經》里提到:“這個世界上不可挽回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失去的機會和說出的話?!币虼?,從這個角度講一個真正的君子應該是符合孔子所謂“訥言”標準的。
所以,長于自省、自修的曾國藩自然不會看不出這一點,且他在這方面較常人看得更深、更遠。他認為:長傲不必表現在言語上,神氣面色上的長傲,也足以拒人于千里之外。多言不必一定是話多,書信文章里好議論人、好多閑事等,亦令人討厭。在心理上,要認識到天下人才很多,自己并無過人之處,從而根絕“傲”的滋生;在修養上,要寬厚含渾,少譏評、少嘲諷。曾氏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是非皎然于心而一言不發,勁氣常抱于胸而纖毫不露。這是被稱為“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氏始終不忘修習的“內功”之一。
咸豐九年十月十四日諭紀澤
05、字諭紀澤
原文
字諭紀澤:
接爾十九、二十九日兩稟,知喜事完畢,新婦能得爾母之歡,是即家庭之福。
我朝列圣相承,總是寅正①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約一個時辰,始見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②黎明即起,有事則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爾所及見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紹③先人之家風。爾既冠授室,當以早起為第一先務,自力行之,亦率新婦力行之。
余生平坐④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逮辦理軍事,自矢⑤靡他⑥,中間本志變化,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
余嘗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⑦亦頗重厚,蓋取法于星岡公。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時時留心。無論行坐,均須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務。早起是先人之家法,無恒是吾身之大恥,不重是爾身之短處,故特諄諄戒之。
吾前一信答爾所問者三條,一字中換筆、一“敢告馬走”、一注釋得失,言之頗詳,爾來稟何以并未提及?以后凡接我教爾之言,宜條條稟復,不可疏略。此外教爾之事,則詳于寄寅皆先生看讀寫作一緘中矣。此諭。
注釋
①寅正:舊時計時,指凌晨四點。
②甫:剛剛,才。
③紹:連續,繼承。
④坐:因,由于,為著。
⑤自矢:立志不移。
⑥靡(mí迷)他:無二心。
⑦容止:儀容舉止。
當代闡釋
以己為誡,教子治恒
中國有句俗話: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這其中有一個典故:李白年少時曾一度輟學,一次他看見一位老婦人正在磨鐵棒,上前詢問緣由,知道了她想磨成針的愿望。李白深受啟發,重返書房,堅持完成了學業,成為了一位受萬人景仰的大詩人。由此不難看出,一個人的成功不會隨隨便便得來,只有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真正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歷史的長河上,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都是因持之以恒而成就其偉業的:德國大詩人歌德耗費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他的長詩《浮士德》,直到臨終前,這位84歲的老人仍伏在桌上嘔心瀝血地寫作;富蘭克林經過30年的努力終成碩果,正確地解釋了電的性質——電荷守恒定律;明代李時珍用了整整27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醫學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綱目》,完成時已經兩鬢白發……
可見,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你去面對它,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夠做到的,只不過是少數人罷了。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
曾國藩自己治學無論是在京師還是在行伍,或讀書或札記或習字,皆以“恒”字為訓,從不間斷。他教導他的弟弟和兒子也處處戒以“恒”字。他對兒子說:“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辈⑸钣畜w會地說:“人生唯有恒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M之以猛,持之以恒,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彼麆駥У艿軅冏x書要有韌勁和恒勁。他說:“吾愿吾弟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他勸小弟練字也突出一“恒”字:“若常寫不間斷,必有猛進之時?!?div style="height:15px;">
此信中最為可貴的是在父道尊嚴的時代,曾氏卻可以坦然地向兒子承認自己“無恒”,并在兒子的面前責備自己的德無成,業無成,萬事無成。今天的家庭教育學,提倡父母與子女做朋友,彼此平等相待,這是很有道理的。家庭中的成員,盡管有輩分、年齡之別,但人格是一樣的,平等相待正是對人格的尊重。在曾氏生活的時代,當然沒有這個道理,有的只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圣教”。曾氏在兒子面前說自己的不足,便將“板起面孔訓人”的生硬狀態,化為推心置腹的友好氛圍。曾氏家教的成功,此亦為一重要因素。
文化常識
冠禮
古代漢族男子的成年禮稱之為“冠禮”,這一禮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具有濃郁的中國味。在漢族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
成年禮表示男至一定年齡,性已經成熟,可以婚嫁,并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只有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華夏族的成年禮,男子的為冠禮,女子的為笄禮。
經書記載,冠禮最初實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20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12歲而冠,成王15歲而冠。
古代冠禮在宗廟內舉行,日期為二月,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并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緇布冠,再授皮弁,最后加爵弁。每次加冠完畢后,都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辭。祝辭的大意是: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給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飾;請放棄你少年兒童的志趣,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儀,培養美德;祝你萬壽無疆,大福大祿。然后,受禮者拜見其母。再由大賓為他取字。然后主人送大賓至廟門外,敬酒,同時以束帛、鹿皮作為報酬,另外再饋贈牲畜的肉。
受冠者穿上禮帽禮服拜見父母后,還要拿一些禮物去拜見鄉大夫等。如果父親已經去世了,受冠者則需向父親的神主祭祀,表示在父親前完成冠禮。祭后拜見伯、叔。加冠、取字、拜見君長的禮儀,后世因時因地而有變化,民間的冠禮自15歲至20歲舉行,各地情況不一樣。清朝中期以后,多在娶婦前數日或前一日舉行。某些地區自宋代以來,儀式簡易,不宴請賓客,僅在本家或自家范圍內進行。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致沅弟
原文
沅弟左右:
十九日接弟十四日緘,交林哨官帶回者,具悉一切。
肝氣發時,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懼,確有此境。不特弟之盛年為然,即余漸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強自禁制,降伏此心,釋氏①所謂降龍伏虎。龍即相火也,虎即肝氣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兩關不過,亦不僅余與弟為然。要在稍稍遏抑②,不令過熾。降龍以養水,伏虎以養火。古圣所謂窒欲③,即降龍也;所謂懲忿④,即伏虎也。儒釋之道不同,而其節制血氣,未嘗不同,總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軀命而已。
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⑤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⑥,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稟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⑦以勵志⑧,則日進無疆矣。
新編五營,想已成軍。郴桂勇究竟何如?殊深懸系⑨。吾牙疼漸愈,可以告慰。劉馨室一信抄閱,順問近好。
兄國藩手草
注釋
①釋氏:即指佛教。
②遏(è惡)抑:抑制,壓制。
③窒欲:抑制欲望。
④懲忿:克制憤怒。
⑤柔靡:柔弱委靡。
⑥貞固:守持正道堅定不移。
⑦倔強:強硬直傲,不屈于人。
⑧勵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種事業。
⑨懸系:惦念。
當代闡釋
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人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戰勝自己的過程,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沒有這種自強的精神,人就有可能受到外界的誘惑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就有可能經不住嚴峻的考驗而丟掉自己的前途,現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一個人要成大事,就必須時刻堅持自強不息,不斷完善自我。
曾氏反復強調的“倔強”就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欲成功業文章,均須倔強二字貫注其中?!懊献铀^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可見這是從先賢哲人傳繼下來的一個至理??鬃右埠茫献右埠?,都是這個觀點。再從曾國藩的家庭祖訓來說:“吾兄弟皆稟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梢娫纤珜У木髲娚钍芷浼医逃绊?。那么該如何達到倔強、自強的境界呢?最重要有兩條:
第一,從自修處求強。凡國家要強盛,必須多用賢明臣將;家庭要興旺,必須多出賢良子弟。一個人要自強,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靠斗智斗力得到的強盛,這是勝人處求強。比如李斯、曹操、董卓等就是這樣。他們的智力均遠遠超出世人,也曾顯赫一時,但失敗起來也是很慘烈。另一種是于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素質的提高,通過日積月累,形成高山仰止的道德品行,這是更高層次的強。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第二,能自勝者謂強。強毅之氣,絕不可無,但強毅不等于剛愎,強毅在于自勝。例如,強制自己改正缺點,強制自己寬恕別人,強制自己多做善事,都是自己戰勝自己的意思。如果有睡懶覺的惡習,就應鍛煉自己早睡早起;如果不習慣端莊居敬,就應時常暗示自己端坐肅立;如果平日不喜勞作,就應強制自己勤勞處事。這樣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叫做強毅,也才能增強自己的意志力,最終戰勝自己。
“天助自助者”,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都要奮斗,靠自己的本領打天下。有的人之所以成功,不僅僅是運氣,主要還是自己爭氣。曾國藩的性格使得他養成了不求人的習慣,自己站直了腰,別人便把他當成了可以乘涼的大樹。他的一生,從個人求自立,到使國家富強,一直貫穿著自強的思想。“倔強”也是他始終修冶的內功心法之一。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致沅弟
原文
沅弟左右:
初十夜接初六日專人來信,具悉一切。
鶴儕掯留①弟營委員至三個月之久,宜弟恚怒②不平。弟去之嚴札③,其是處余以圓圈識之,其太繁處余以尖圈識之。喬來之戇④稟,余亦以圓圈尖圈識之。何銑之事,本擬俟筠仙查復后再行嚴辦。今筠公有撫粵之行,后來者不知為誰。意欲嚴懲何銑,竟不知如何下手乃為恰如題分⑤。蓋譴罰有罪,亦須切當事理,乃服人心。筠、南二公日內必到此間,商定后再行舉發可也。
近人折稿,弟處咨到者少,余當飭抄成本,陸續寄去,每月寄送二份。古人奏疏,亦當抄二三十篇,以備揣摹。
強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謂明強二字斷不可少。第⑥強字須從明字做出,然后始終不可屈撓。若全不明白,一味橫蠻,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證之以后效,又復俯首輸服,則前強而后弱,京師所謂瞎鬧者也。余亦并非不要強之人,特以耳目太短,見事不能明透,故不肯輕于一發耳。又吾輩方鼎盛之時,委員在外,氣焰薰灼⑦,言語放肆,往往令人難進。吾輩若專尚強勁,不少斂抑,則委員仆從等不鬧大禍不止。
鹽務規復引地,余有寄南坡一信,抄稿付閱。所索子藥太多,候酌發之,即問近好。
國藩手草
注釋
①掯留:扣留。
②恚(huì慧)怒:憤怒。
③札:信件。
④戇(ɡànɡ杠):魯莽,冒失。
⑤恰如題分:即恰如其分,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⑥第:但。
⑦氣焰薰灼:比喻以氣勢凌人。
當代闡釋
“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所謂明強,就是要知道強的壞處,知道什么時候該強,什么時候不該強,也就是知道如何對待自己的特長,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最好的歷史人物大概應推范蠡了。范蠡在助越王勾踐滅吳之后,“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以處安”,就急流勇退,放棄了上將軍之大名和“分國而有之”的大利,退隱于齊,改名換姓,耕于海畔,手足胼胝,父子共力,后居然“致產十萬”,受齊人之尊敬。但范蠡又以為“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散盡其財,“閑行以去,止于陶”,從事耕畜,經營商賈,又致貨累矩萬,直至老死于陶。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范蠡三徙”。范蠡之所以辭官歸隱,就是考慮到不要讓尊名大利給自己帶來身家性命之憂。事實上他的考慮是有道理的。與他共扶勾踐的文種就因不聽范蠡的規勸接受了越國的尊榮大名,結果死在勾踐手下,說到底像范蠡這樣處理名位的方式,就是對“明強”的正確理解,他懂得何時該強,何時不該強。
曾氏一向強調倔強,強毅,但是此時,曾國荃下嚴札給喬松年,又欲嚴懲何銑。對于老九的這些強硬做法,曾氏并不十分贊同,覺得有點兒過頭了。他認為“強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謂明強二字斷不可少。第強字須從明字做出,然后始終不可屈撓。若全不明白,一味橫蠻,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證之以后效,又復俯首輸服,則前強而后弱,京師所謂瞎鬧者也?!闭嬲膹姴煌诤敛恢v理的蠻干,亦不同于前強后弱的瞎鬧。
所以說“強”要在“明”的基礎上,應該知道何時強,何時不強,只有從“明”字出發,這樣的“強”才不是強梁,而是真正的使人心服口服。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致沅弟
原文
沅弟左右:
接初五日戌刻來函,具悉一切。旋①又接十九日所發折片之批諭,飭無庸單銜②奏事,不必咨別處,正與七年四月胡潤帥所奉之批旨相同。但彼系由官帥主稿會奏,飭令③胡林翼無庸單銜具奏軍事,未禁其陳奏地方事件,與此次略有不同耳。弟性褊激,于此等難免怫郁④,然君父之命,只宜加倍畏慎⑤。余自經咸豐八年一番磨練,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訓誡,始知自己本領平常之至。昔年之倔強,不免客氣⑥用事。近歲思于畏慎二字之中養出一種剛氣來,惜或作或輟,均做不到。然自信此六年工夫,較之咸豐七年以前已大進矣。不知弟意中見得何如?弟經此翻裁抑⑦磨煉,亦宜從畏慎二字痛下功夫。畏天命,則于金陵之克復付諸可必不可必之數,不敢絲毫代天主張。且常覺我兄弟菲材薄德,不配成此大功。畏人言,則不敢稍拂輿論。畏訓誡,則轉以小懲為進德⑧之基。余不能與弟相見,托黃南翁面語一切,冀弟毋動肝氣。至囑至囑。
國藩手草
注釋
①旋:不久。
②單銜:獨自署名。
③飭令:上級命令下級(多用于舊時公文)。
④怫(fú扶)郁:憂郁,心情不舒暢。
⑤畏慎:戒惕謹慎。
⑥客氣:一時的意氣,偏激的情緒。
⑦裁抑:制止,遏止。
⑧進德:增進道德。
當代闡釋
慎在于畏小
畏懼是一種情感,人是需要有畏懼感的,沒有畏懼感的人是可怕的,沒有畏懼感的人群更是可怕的。
孔子是贊成人有畏懼感的,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薄墩f岳全傳》里有個大理寺卿周三畏,大概就取此義,所以他在審理岳飛的事情時,感到人心可畏,天理可畏,所以他寧愿棄官而去,不肯冤殺岳飛。秦檜和萬俟卨等是無畏的,所以他們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害岳飛,不怕遺臭萬年。
記得有個故事說,有個人向一個官員行賄,官員說不敢接受。此人說,怕什么?沒有別人知道。那個官員說:“怎說沒人知曉,眼前就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边@就是畏懼。儒家講究慎獨,不欺暗室,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中間不愧于人。瞞哄別人是容易的,關鍵是不能欺騙自己,不能欺騙自己的良心。儒家主張立功、立德、立言,主張人要流芳百世,人言可畏。這樣就形成了外在的和內在的對人的制約,他使人不僅要面對世人后人,還要面對自己的良心,說話辦事,一定要合乎道德準則,不能一意孤行,為所欲為。
曾氏有一句名言: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將畏與食、與飲相提并論,足見畏于生命之重要。如果說,食與飲是生命生理上最需要的,畏和足則是生命心理上最需要的。知畏而后能慎,能慎而后成事,這是不言而喻的結論。
他認為,慎以畏為本。人如無畏,就無可救藥了:書生無畏就會荒廢仁德,農夫無畏就會遲誤種植,工人無畏就會拖延做工,商人無畏就會失掉生意,兒子無畏就會忘記孝順,父親無畏就會喪失慈愛,臣子無畏就不會有什么功績,帝王無畏就不能整治亂世。反之,任何人只要心中有所畏懼,必然不會有大的過失,而小的過失也會被鬼神所諒解。
在曾氏看來,古人所說的敬、謹、慎、謙等,其實都是一個“慎”字。慎就是要有所畏懼。由于天有圓滿與方虛,人有艱難與危險,不謹慎是不能應付和補救的,所以養性一定要先懂得自慎。在每一處小事上都謹慎的人,才不會畏懼,擔當大事。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諭諸兒
06、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原文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辦毆斃洋人焚毀教堂一案。外國性情兇悍,津民習氣浮囂,俱難和協,將來構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余此行反復籌思,殊無良策。余自咸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效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斷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負其初心。恐邂逅及難,而爾等諸事無所稟承,茲略示一二,以備不虞①。
余若長逝,靈樞自以由運河搬回江南歸湘為便,中間雖有臨清至張秋一節須改陸路,較之全行陸路者差易。去年由海船送來之書籍、木器等過于繁重,斷不可全行帶回,須細心分別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毀者焚毀,其必不可棄者,乃行帶歸,毋貪瑣物而花途費。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謝絕一切,概不收禮,但水陸略求兵勇護送而已。
余歷年奏折,令胥吏②擇要鈔錄,今已抄一多半,自須全行擇抄。抄畢后存之家中,留于子孫觀覽,不可發刻送人,以其間可存者絕少也。
余所作古文,黎莼齋抄錄頗多,頃渠已照抄一分寄余處存稿,此外黎所未抄之文寥寥無幾,尤不可發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壯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適以彰其陋耳。如有知舊勸刻余集者,婉言謝之可也,切囑切囑。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③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④,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露⑤于名業相侔⑥、勢位相埒⑦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于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⑧,先去求心,所謂人能充無穿窬之心⑨,而義不可勝用也。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掃除凈盡。爾等欲心地干凈,宜于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孫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詩二首錄右。
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余生平亦頗以勤字自勵,而實不能勤,故讀書無手鈔之冊,居官無可存之牘。生平亦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今署中內外服役之人,廚房日用之數,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軍營,規模宏闊,相沿未改,近因多病,醫藥之資漫無限制。由儉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儉難于登天。在兩江交卸⑩時,尚存養廉二萬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轉瞬即已立盡。爾輩以后居家,須學陸梭山之法,每月用銀若干兩,限一成數,另封秤出。本月用畢,只準贏余,不準虧欠。衙門奢侈之習,不能不徹底痛改。余初帶兵之時,立志不取軍營之錢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負始愿,然亦不愿子孫過于貧困,低顏求人,惟在爾輩力崇儉德,善待其后而已。
孝友B11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
吾早歲久宦京師,于孝養之道多疏,后來展轉兵間,多獲諸弟之助,而吾毫無稗益于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歿之后,爾等事兩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視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從省嗇B12,獨待諸叔之家則處處從厚,待堂兄弟以德業相勸、過失相規,期于彼此有成,為第一要義。其次則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諸昆季B13默為禱祝,自當神人共欽。溫甫、季洪兩弟之死,余內省覺有慚德。澄候、沅甫兩弟漸老,余此生不審能否相見。爾輩若能從孝友二字切實講求,亦足為我彌縫缺憾耳。
〔附忮求詩二首〕
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妒者妾婦行,瑣瑣奚比數。已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已若無事功,忌人得成務;已若無黨援,忌人得多助。勢位茍相敵,畏逼又相惡。已無好聞望,忌人文名著;已無賢子孫,忌人后嗣裕。爭名日夜奔,爭利東西鶩。但期一身榮,不惜他人污。聞災或欣幸,聞禍或悅豫。問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爾室神來格,高明鬼所顧。天道常好還,嫉人還自誤。幽明叢詬忌B14,乖氣B15相回互。重者災汝躬,輕亦減汝詐。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覺悟。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祝人善,曾不損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獲吉祥,我亦無恐怖。(右不忮)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在約每思豐,居團常求泰。富求千乘車,貴求萬釘帶。未得求速償,既得求勿壞。芬馨比椒蘭,磐固方泰岱。求榮不知饜,志亢神愈忲B16,歲燠B17有時寒,日明有時晦。時來多善緣,運去生災怪。諸福不可期,百殃紛來會。片言動招尤,舉足便有礙。戚戚抱殷憂,精爽日凋擦。矯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榮無遽欣,患難無遽憝B18。君看十?中,八九無倚賴。人窮多過我,我窮猶可耐。而況處夷途,奚事生嗟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終古,曾不愿乎外。(右不求)
注釋
①不虞:指意料不到的事。
②胥吏:舊時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官吏。
③忮(zhì智):嫉妒,忌恨。
④懷土懷惠:出自《論語》,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睉眩P心。德,道德。土,財富。刑,法度?;?,恩惠,小利。
⑤發露:顯示;流露。
⑥相侔:同樣。
⑦相埒(liè列):相等。
⑧立品:培養品德。
⑨穿窬(yú俞)之心:即穿墻逾屋,奸利之心。
⑩交卸:卸去職務交付與后任。
B11孝友: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B12省嗇:愛惜。引申為節儉節約。
B13昆季:兄弟。長為昆,幼為季。
B14詬忌:責難和忌恨。
B15乖氣:邪惡之氣,不祥之氣。
B16忲(tài太):奢侈。
B17燠(yù遇):暖,熱。
B18憝(duì對):怨恨,憎惡。
當代闡釋
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眾多先賢們在初步贊嘆了一些古人評述真理的書后,發現在眾多教人修身養性的話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不忮不求。所謂忮,就是指嫉妒賢能,拼命地邀功爭寵的人——自己懶惰、不進步,卻嫉妒別人,害怕別人超過自己;所謂求,是指不能安于現狀,只去追名逐利的人——沒得到的,拼命弄到手,弄到手后,又擔心失去。
那么忮求之心是否隨處可見?忮求之心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危害呢?
曾氏認為,忮,并不常見,通常發生在名聲相當、事業相當、地位相當的人身上;求,也不常見,通常出現在有錢財往來,或仕途與別人相互沖突的時候。如果想為天下人謀求幸福,首先就要消除忮心,這樣,才沒有貪心,也沒有害人的念頭,同時也有用不完的仁義。如果想要品德高尚,就該除掉貪心,除掉了貪心,便沒有患得患失的想法,心中便有用不完的道義。除掉了忮心,心中就沒有了荊棘;除掉了貪心,心靈便不會日漸卑劣。如果人們要使心靈純潔,就該在去貪、去忮這兩個方面下工夫。
一個被嫉妒心支配的人,定是痛苦的人。一個人心中,若充滿了貪念,幸福也是裝不進去的。《詩經》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說:不嫉妒,不貪求,干什么都不會不好。人們只有泯滅了“忮”、“求”之心,真正的幸福才會到來!
同治十年十一月諭紀澤紀鴻
07、慎獨則心安
原文
一曰慎獨①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果能好善如好好色②,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則《大學》之所謂自謙,《中庸》所謂戒慎恐懼③,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之所謂自反而縮④,孟子之所謂仰不傀、俯不怍⑤,所謂養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于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⑥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程子謂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⑦畢至。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饗帝,蓋謂敬則無美不備也。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莊敬日強,安肆⑧日偷,皆自然之征應,雖有衰年病軀,一遇壇廟祭獻之時,戰陣危急之際,亦不覺神為之悚,氣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強矣。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⑨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養庶匯⑩,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負甚大矣。
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者自立不懼,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達者四達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人孰不欲己立己達,若能推以立人達人,則與物同春矣。后世論求仁者,莫精于張子之《西銘》。彼其視民胞物與,宏濟B11群倫,皆事天者性分當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謂之人,不如此,則曰悖德,曰賊。誠如其說,則雖盡立天下之人,盡達天下之人,而曾無善勞之足言,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B12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B13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賢相,若湯之昧旦丕顯,文王日昃B14不遑B15,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無不勤勞自勵?!稛o逸》一篇,推之于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歷歷不爽。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B16,以利天下,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稱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勞也。
軍興以來,每見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艱苦者,無不見用于人,見稱于時。其絕無材技、不慣作勞者,皆唾棄于時,饑凍就斃。故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抵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于習勞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萬難挽回,汝及諸侄輩身體強壯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后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后有駢集B17之祥。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儆惕,以補昔歲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B18,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B19,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同治十年金陵節署中日記)
注釋
①慎獨:在獨處中謹慎不茍。
②好色:美好的容顏,美色。
③戒慎恐懼:出自《禮記·中庸》。就是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④自反而縮: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自我反省之后能夠理直氣壯,無愧于良心道理。
⑤怍(zuò作):慚愧。
⑥篤(dǔ睹)恭:純厚恭敬。
⑦四靈:古代神話中掌東西南北四方之神。
⑧安肆:安樂放縱。
⑨大本:根本,事物的基礎。
⑩庶匯:各種物類,萬物。
B11宏濟:大力匡救。
B12韙:肯定,認為是對的。
B13酣豢(hān huàn憨幻):沉醉于某種情境。
B14日昃(zè仄):太陽偏西,約下午二時左右。
B15不遑(huáng黃):無暇,沒有閑暇。
B16摩頂放踵:摩禿了頭頂,走破了腳跟。形容不辭辛勞,舍己為人。
B17駢(pián胼)集:湊集,聚會。
B18勖(xù序)勉:勉勵。
B19稽:考核。
當代闡釋
慎獨則心安
慎獨者,慎其閑居之所為也。
《大學》云: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獨”是君子和小人所共同所有的。當小人獨處時,往往會產生一個狂妄的念頭,狂妄之念聚集多了就會產生縱肆,如此,欺負別人的壞事就出現了。而當君子獨處時,產生的念頭由其稟性決定,往往是真誠的。誠實積聚多了就會謹慎,而自己唯恐有錯的工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和小人在獨處時的差距就在于此。
對于個人來說,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有小人之為!這是為人最大的美德,如果能做到這點,那么他的品行還有什么不能令人放心的呢?曾國藩常用此二字來砥礪自己的人生,還改號為滌生,大概是洗滌心靈,獲得新生的意思,這樣時時刻刻都能激勵自己。外因永遠只能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從他的兩本遺世之作家書和冰鑒中,也能看出他在面對戰功赫赫、日益驕橫的下屬和變幻莫測、沉浮不定的官場等各種復雜的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和隱忍精神,這也恐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慎獨方面的艱苦努力,這也是他能成為一代中興名臣的重要原因,古今中外,大概他是在這方面做得最為成功的了。
08、敦厚大度,慎獨謙讓
國學故事
敦厚大度,慎獨謙讓
陳重,字景公,是東漢豫章宜春人,生性敦厚大度。他與豫章鄱陽的雷義自小是好朋友,雷義為人善良憐憫,重義慎獨,兩人一起學習經典,修身養德,因為互相謙讓而出了名。
陳重和雷義都曾在郎署任職。當時同在郎署任職的一位郎官欠了人家幾十萬錢,債主天天來向他要錢,陳重于是悄悄替這位郎官把債還上了。那位郎官知道后,非常感謝陳重,陳重說:“不是我做的,或許有同名同姓的人?!笔冀K不說自己對別人的恩惠。
還有一次,一位郎官因事告假回家,錯拿了隔壁一郎官的一條褲子。褲子主人懷疑是陳重偷的,陳重沒有替自己申辯,而是去買了條褲子還給了他。后來告假的那位郎官回來,將褲子還給了主人,這件事終于水落石出,周圍的人這才知道身邊居然有這樣一位能夠受污不辯的有德有量之士,于是對他十分欽佩。
雷義在郡府擔任功曹時,一直提拔推薦善良的人,但從不夸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這人后來送來了二斤金,雷義堅決不肯接受。于是這個送金人趁雷義不在的時候,悄悄將金子放在了他家的天花板上。雷義后來修理房屋,才發現金子,但金子的主人早已過世了,沒法送還了,于是雷義便將金子交給了縣里的有關官員。這同楊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慎獨工夫可以說是相互輝映了。
雷義后來被舉薦為茂才,他想把職位要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假裝發瘋,披頭散發地在外面跑,不理官府的任命。先前陳重被太守舉薦為孝廉時,他也曾要將孝廉讓給雷義,先后給太守寫了十多封信,但太守不聽他的。
同鄉的人都贊嘆說:“膠和漆自認為堅固,但也比不上雷義和陳重??!”兩人因為謙虛推讓的美德而出名,當時的“三公府”(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決定同時召用二人,并委以要職。
陳重和雷義兩人在切身利益面前,能夠沒有私心,互相謙讓,這真是了不起,被后人視為與人交往的典范。
 美景美圖
 精品美文
 音樂空間
 音畫圖文
 職場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運情
生活智慧
史海鉤沉
健康智慧
書畫古玩
網頁特效
電腦技巧
在線書架
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秒   感謝光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曾國藩:修身有四條要則,指引人生大方向
曾國藩刻印“勞謙君子”贈其弟
真正的高貴,是慎獨
安德義德行卷17——內省篇解讀
曾國藩:一個人最重要的八種品質
人生有“四慎”,慎獨、慎染、慎微、慎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安国市| 江川县| 铜梁县| 汝南县| 台前县| 益阳市| 嘉峪关市| 江城| 万盛区| 商城县| 乌兰县| 突泉县| 上高县| 阜新| 大渡口区| 浦北县| 和硕县| 松桃| 滦平县| 进贤县| 佛山市| 中江县| 灵山县| 临安市| 九江县| 静乐县| 介休市| 辽宁省| 佛教| 乐亭县| 石家庄市| 汾西县| 芦山县| 武陟县| 东明县| 华安县| 砀山县| 闸北区| 子洲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