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增多是怎么回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求醫問藥》2009年第6期
被過濾廣告 最近,鄰居張大爺到醫院進行體檢。醫生在看過張大爺的血常規報告單后,說他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多了,叮囑他吃點消炎藥。張大爺接過報告單,只見上面全是一些符號和數字,有些數字的后面還標有“↑”。為此,張大爺感到很困惑,他希望知道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增多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WBC)是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細胞,它來源于骨髓,并由骨髓中的原始和幼稚血細胞發育成熟后釋放到血液中。通常,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正常值是(4~9)×109/升,即每微升的血液中有4000~9000個白細胞。
在臨床上,白細胞增多可分為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兩種類型。生理性白細胞增多常出現在人們進餐后、進行劇烈的運動后或遭受精神打擊后,以及女性的月經期或妊娠后期等,但通常不會高于14×109/升。病理性白細胞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當人體內的組織受損或有炎癥出現時。需要指出的是,醫生在分析患者血液中白細胞增多的原因時還要結合其白細胞的分類計數。那么,人體血液中的白細胞是如何分類,各分類計數的增多又有哪些臨床意義呢?
1.淋巴細胞(Lym或L):它的主要功能是參與人體的多種免疫反應,是重要的免疫細胞。成人的淋巴細胞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20%~30%,兒童約占30%~40%,嬰兒可達50%。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時往往會出現淋巴細胞增多的情況,同時還會出現形態異常的淋巴細胞。患有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核病、淋巴系統炎癥等疾病的人,其淋巴細胞的數量可明顯增多。當人體內有炎癥或受損的組織正處于恢復期時,其淋巴細胞的數量也會增多。此外,患有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的人,不僅會出現淋巴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的情況,其血液中還會出現原始或幼稚的淋巴細胞。
2.單核細胞(Mono或M):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侵入人體內的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并清除體內死亡的細胞碎片。單核細胞的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2%~8%。當人體內存在慢性炎癥或病毒感染,以及患有風濕病、結核病等疾病時往往會出現單核細胞數量增多的情況。
3.嗜中性粒細胞(N或Poly):嗜中性粒細胞也叫嗜中性多核粒細胞,它的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60%~70%。嗜中性粒細胞對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數量影響最大,是人體主要的防御細胞,其功能是吞噬或殺滅病原體,從而防止人體遭受病原體的感染。當人體內有炎癥或組織受損時,嗜中性粒細胞會首先出擊,其數量也會明顯地增多。一般來說,人體內出現細菌性炎癥時,嗜中性粒細胞增加的數量要比發生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時明顯。而患者的炎癥一旦得到控制,其體內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便可逐漸降至正常的范圍內。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雖然體內有炎癥,但其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并不增多,只是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了。因此,醫生在看血常規報告單時,不僅要看嗜中性粒細胞所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數,還要看其具體的計數結果。
4.嗜酸性粒細胞(Eosin或E):它的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1%~4%。患有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的人往往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情況。但由于嗜酸性粒細胞在血液白細胞中所占的比例較小,所以它的數量變化對白細胞總數的影響不大。
5.嗜堿性粒細胞(BaSO或B):它的數量只占白細胞總數的0.5%~1%。患有過敏性疾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人往往會出現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的情況。與嗜酸性粒細胞相比,嗜堿性粒細胞的數量變化對白細胞總數的影響則更小。■
本欄目編輯/梁靜怡(王金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