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外用療疾患
吳茱萸為蕓香料屬植物吳株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實,味辛苦,性熱,有小毒。溫中散寒、疏肝解郁。內服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嘔吐腹瀉、疝痛痛經。近年來,吳茱萸在外治應用方面有了較大進展,現介紹如下:
治療陰囊濕疹
吳茱萸80克,黃柏80克,苦參60克,枯礬20克,醋精適量。將四藥研極細末,過120目篩,混勻,放瓶內貯存備用。用時取藥粉適量,用凡士林、醋精調成膏狀,外敷患處,每日2-3次。
治療痄腮
吳茱萸15克,冰片少許,搗成粉以雞蛋清調勻,敷貼雙側足心(即涌泉穴),每日1次,敷3-4次腫即消退。
治療鵝口瘡
吳茱萸15克,搗細為末用米醋調勻如糊狀,貼敷雙側涌泉穴,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12小時換1次,連敷4次為一療程。
治療頑固性瀉泄
吳茱萸10克,硫磺5克,共研細末配伍陳醋調勻為糊狀,外敷神闕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晚間敷1次,連敷1周,忌生冷食物。
治療麥粒腫
吳茱萸20克,研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敷于雙側涌泉穴,晚貼晨取,治療麥粒腫一般4天后紅腫消失,1周后硬結消退而愈。
治療高血壓病
吳茱萸15-30克,用醋或生理鹽水調勻如糊狀,貼敷雙側涌泉穴,紗布包,睡前外敷,次日取下,10天為1療程。
治療癲癇
吳茱萸研末,加少許冰片,取生面粉適量,用凡士林調為膏狀,外用紗布及膠布固定,選用神闕穴為主。癲癇大發作或小發作者,以吳茱萸膏貼敷神闕穴,精神運動性發作者,用吳茱萸膏貼敷肝俞穴,隔日1次,每次12小時,1月為1療程。連用12-16療程。
治療陽瘺
吳茱萸、白胡椒等份為末,取適量用唾液調成糊狀,每晚睡前外敷神闕穴,隔夜取去,7-10為1療程。用吳茱萸、桂枝、細辛,按5:2:1的比例共研細末,調勻入瓶備用,用時加食鹽適量拌勻,取2克藥末,置于神闕穴處,外敷紗布,膠布固定,并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摩5-10分鐘,2~3天換1次。
治療前列腺炎
吳茱萸60克研末,用酒、醋各半調成糊狀,外敷中極、會陰二穴,局部用紗布固定,每日1次。年老體弱、無明顯熱象者,用吳茱萸15-20克加水1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2次服;體壯或有熱象者用吳茱萸10-12克,竹葉8克加水100毫升,煎成90毫升,分3次服。外敷內服合用,10天為1療程。
(是明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