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茶韻”,是品茶時的一種高級體驗、一種綜合體驗、一種特殊的感受。“韻” 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字,本意是指發出的聲音,也指風度、氣質、情趣。“韻” 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在茶中卻是真實存在的。
好茶皆有 “韻” :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茶葉品種、不同的加工方法、造就了不同的 “茶韻”。如:大紅袍的 “巖韻”、鐵觀音的 “觀音韻”、凍頂烏龍的 “喉韻”、鳳凰單樅的 “蜜韻”、龍井茶的 “雅韻”、太平猴魁的 “猴韻”、普洱茶的 “陳韻”、黃山毛峰的 “冷韻”、子午綠茶的 “幽韻”、等等。當茶的綜合品質,達到最佳時,“茶韻” 通過人體感官,就體現出來了。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茶湯四相:指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這4個主要感官指標。品茶時,對這4個主要感官指標的,綜合體驗感受,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 “茶韻”。“韻之味也”,茶之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皆蘊藏于茶湯中。
1.茶湯:有冷熱、深淺、盈虧、虛實、甘淡、爽利之分;有艱澀、柔和、之別。
2.湯色:以清澈明亮為上、濃重渾濁為下。不同的茶類,湯色因品質特征不同,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3.滋味:有甘苦、輕重、厚薄之分;有老嫩、軟硬、之別;有滑利、艱澀、之辨。
對茶湯滋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留舌厚、后味甘。
4.香氣:香氣有清濁、沉浮、短長、陰陽、出世、入世、之分;有婉約、粗放之別。
婉約:則幽雅深長、香氣以婉約為貴。
粗放:則粗疏短淺、香氣以粗放為賤。
香氣有:濃香、甜香、幽香、清香、之分。
5.氣韻:以雅淡空靈為上品,俱 “巖骨花香” 者為中品,香味平庸者為下品。
上品茶湯的氣韻:
氣韻流動鮮活,能得茶之真香真味。滋味與香氣:淡然雋永、蘊藏于茶湯中、不動聲色、不露圭角、清幽深長。
中品茶湯的氣韻:
應俱 “巖骨花香” 之味。“巖骨” 指茶湯入口后應有 “金石感”,品嗓時有圭角,耐咀嚼。 “花香” 指香氣幽雅深長。
下品茶湯的氣韻:
略俱滋味、聊備諸香、香氣或濃或淡、滋味或甘或苦、細品細啜、其實平庸。
6.得味: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稱為 “茶湯四相”,品啜茶湯時能得四相,稱為 “得味”。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茶湯六味:當茶湯的輕、甘、滑、軟、嫩、厚、的體驗感受皆有時,即為上品。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在2006年頒布的國家標準 GB/T 18745-2006 《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巖茶》中規定:
武夷巖茶是指在武夷山市范圍內,獨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并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征的烏龍茶。
足可見,在國家標準層面,確定了 “巖韻” 即指 “巖骨花香”。
1.武夷巖茶大紅袍的 “巖韻” ,體現了武夷巖茶特有的 “地域特征”:
大紅袍的 “巖韻”,體現了產于武夷山的巖茶,所特有的 “地域特征”。
2.大紅袍的 “巖韻” ,來自于茶樹的生長環境:
氣候條件:
茶王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名叢珍品,名聲響徹海內外。巖茶的 “巖韻、巖骨花香、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等特征,均與武夷山的氣候分不開。武夷山中,常年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云霧繚繞、霧氣升騰、日照短強光少、散射光漫射光多、無風無害。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巖茶茶樹的生長。
地質條件:
武夷山整體屬丹霞地貌。武夷山土壤的 pH值在4.5~5.2之間,屬弱酸性土質。巖層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巖、中部為礫巖、紅沙巖、貢巖、凝灰巖及火山礫巖、5者共生。在正巖茶園中,土壤含砂礫量較高:達25~30%左右;孔隙度:達50%左右;土壤的透氣性較好、土壤中有機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含量極高、酸度適中。這樣的地質條件,非常適合巖茶茶樹的生長。
樹齡:
武夷山上的茶樹,樹齡越長,制出的巖茶,香氣越高, “巖韻” 越明顯。
茶樹品種:
武夷巖茶大紅袍,有上百個茶樹品種,大概劃分如下:
① 以原生品種來劃分:
本地菜茶(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樹種,如大紅袍、鐵羅漢等)、引進品種(從武夷山之外引進的品種,也有人俗稱外來種,如鐵觀音、梅占等)、新品種(由福建茶科所培育,如黃觀音、金觀音、黃玫瑰等)。
②以采制等級來劃分:
奇種(正巖采摘的菜茶群體種)、名種(正巖之外采摘的巖茶)、小種(品質較名種更次的巖茶)。
③以品種質量來劃分:
單叢(菜茶中單獨采制的品種茶)、名叢(有了命名并品質特別優秀的單叢)。
④以品質、形狀、地點、來劃分:
品種名(歷史流傳下來的植物名)、花名(歷史上茶農、茶商在包裝茶葉時自我命名的茶葉名稱,有部分與品種名是一致的)。
⑤以科研編號來劃分:
這里主要指福建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種代號,如黃觀音就是105,金觀音就是204。
⑥純種大紅袍:
指從母樹大紅袍的品系中,采用無性繁殖、單獨扦插、繁育栽培后,單獨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紅袍成品。
⑦商品大紅袍:
指從母樹大紅袍中,兩個以上品系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制作的大紅袍成品。現如今,大紅袍已是商品名稱,水仙、肉桂、等都可以稱之為大紅袍,不同品系拼配而成的大紅袍,口感上也會有些差異。
3.大紅袍的 “巖韻” ,來自于后期的制作工藝:
①大紅袍的傳統制作工藝流程:
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
②大紅袍的現代制作工藝:
采摘→曬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初焙→揚簸→晾索→揀剔→復焙→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制分篩→勻堆→揀雜裝箱,近20道工序。
③大紅袍的 “巖韻”與制作工藝有關:
大紅袍的加工工藝獨特。做青時采取:兩曬兩晾、重輕結合、看青做青、雙炒雙揉、去青提香、成條為主、的手法。初焙、復焙、熟化香氣、色味俱全、是形成 “巖韻” 的重要手段。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
1. “茶韻”,是品茶時的一種高級體驗、一種綜合體驗、一種特殊的感受。
2.好茶皆有 “韻” 。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茶葉品種、不同的加工方法、造就了不同的 “茶韻”。如:大紅袍的 “巖韻”、鐵觀音的 “觀音韻”、凍頂烏龍的 “喉韻”、鳳凰單樅的 “蜜韻”、龍井茶的 “雅韻”、太平猴魁的 “猴韻”、普洱茶的 “陳韻”、黃山毛峰的 “冷韻”、子午綠茶的 “幽韻”、等等。
3.茶湯四相:指茶湯的色澤、香氣、滋味,氣韻、這4個主要感官指標。
4.茶湯六味:當茶湯的輕、甘、滑、軟、嫩、厚、的體驗感受皆有之時,即為上品。
5.武夷巖茶大紅袍的 “巖韻” ,體現了武夷山巖茶特有的 “地域特征”。
6.大紅袍的 “巖韻” ,來自于茶樹的生長環境。
7.大紅袍的 “巖韻” ,來自于后期的制作工藝。
【感謝關注頭條號:風輕云淡高山流水2900】
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