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00年的張幼儀的一生也許你未曾聽說,但她的一生可謂是痛苦成長涅槃重生。從與徐志摩結婚開始,她的人生便開啟了真真正正的酸甜苦辣。對于情場失意的她來說,后來的人生追求也是對自己莫大的安慰。
舊中國重男輕女,辛亥鼎革后,隨著共和國體的建立,乃有男女平等之呼聲。張幼儀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從一個不肯纏足的大家閨秀成長為引人矚目的女銀行家的。
1912年張幼儀12歲,有一天她看到上海《申報》上登載蘇州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的廣告,求學心切的她遂向母親提出請求,張母見學費低廉,便同意了。張幼儀一心想學到新式知識,成為小學教師。張幼儀本人是在1912年7月在她的二哥和四哥的幫助下,在蘇州創立“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校讀書。因為該校的首任校長的楊達權特別重視女子教育,也因此接受了比較先進的教育,也提升了她的思想階品。但是因為家里給她訂的親事還沒結業的她只好選擇回家成親。也就是因為這門婚姻才使得她在情場失意。其實,總的來說這門婚事倆家屬于聯姻,徐志摩徐家當時在江南屬于富豪階級,而張幼儀家則是有著比較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張幼儀也就因為這樣嫁為人婦,做了徐志摩的妻子。這也是悲劇的開始。
大部分人應該都聽說過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是因為這個,徐志摩在張幼儀身懷第二胎的時候選擇跟她離婚,當時的張幼儀其實就是個名副其實的家庭主婦,就是在家里養孩子。然而徐志摩則是出國還有著比較文藝的思維以至于后來他對林徽因的瘋狂追求,也因此拋棄了張幼儀母子。一直以來,都為張幼儀的命運感到不值。身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她為他奉獻了一生光陰,卻始終沒有得到過丈夫的真心。徐志摩對她也是除了愧疚和感激,永遠不會有對林徽因那樣的仰慕與憐惜,也不會有對陸小曼那樣的眷戀與難舍。她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六歲就嫁入徐家,為徐志摩生了兩個兒子最后也沒有逃脫離婚的命運,徐志摩終究是負了張幼儀。張幼儀一生恪守中國傳統道德,她曾對侄孫女張邦梅說過一句耐人咂摸的話:“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他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她不僅心存仁恕,而且她的悟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她沒有林徽因的傾世才華,也沒有陸小曼的傾城妖嬈,她如一抹悠悠的白月光,輕盈的灑向了你的心里。有時候提起來她,我們都會替她難過覺得張幼儀當初要是不嫁給徐志摩或許她會收貨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但世事弄人,失敗的婚姻也是促使她以后對生活的珍惜以及奮進。當初徐志摩嫌棄她沒有林徽因那樣有文學修養,沒有陸小曼那樣懂風情,以為她就是家庭主婦沒有別的用處。徐志摩對她的漠視,源于對封建禮教的厭惡,張幼儀深受舊式中國禮教的束縛,個性沉默堅毅,舉止端莊,料理家務、養育孩子、照顧公婆,打理財務都甚為得力。但是這些優點,在張揚獨立自我的詩人眼里就是沒有見識,呆板乏味。其實說實話,張幼儀也屬于新時代女性,她躲過了一劫便是沒有被裹腳成功,她的母親曾試圖給她裹腳,但在她二哥張君勵的干預下,張幼儀沒有裹腳,長成一雙天足。但她是從小卻沒有被富養的女兒,而是接受了封建思想的禁錮,張幼儀的二哥和四哥都早早出國留學,她父親依然覺得讓女孩子接受哪怕最基本的教育都是奢侈之事,這也使得她并沒有不同于別的女孩有著新潮思想而是封建思想圍繞。
也就是她的這婚姻生活使得她的生活發生了特別大的改變。
張幼儀在與徐志摩離婚前生下了次子小彼得,之后的她去巴黎投靠了她的二哥張君勱,并且隨之去了德國生活,也就是這去德國生活使得張幼儀做了特別大的改變。她到了德國之后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但是在1925年她的小兒子不幸去世,她又再次陷入痛苦,但是在次年就被她的八弟接入上海生活。中間經歷母親去世以后她又再次回到上海并住進了她徐志摩之父送的范院內,也因此開啟了她的商業事業道路。
從德國歸來后,張幼儀輾轉定居上海,在東吳大學任教。不久后,
被上海女子銀行聘請,擔任副總裁,與此同時,她還擔任了云裳時裝公司的總經理——是中國第一家新式服裝公司,采用獨特的立體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裝的樣式,在上海灘風靡一時。至此,張幼儀開始華麗蛻變,開啟她輝煌絢爛的下半生
張幼儀在上海婦女界很有聲望。她一度在東吳大學任教,教德語,不少名女人都愿與她交往。上海南京路紅廟旁邊,原有一家“上海女子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女子銀行),是一些婦女所辦,行內職員女性居多,但經營不善,瀕臨倒閉。此時她們看中了張幼儀,因為她既是張公權的妹妹,又是漫游歐洲歸來,才學兼優,于是極力動員她放棄東吳大學的教職,聘請她出任該行總裁。張幼儀也想在上海干一番事業,因此就答應下來,但因為乃兄公權是“張總裁”,她提出只要副總裁的名義即可。張幼儀把她的辦公桌放在大堂最后角落上,她說這樣對全行業務和職員辦事能力可一覽無遺。她每天上午9時準時上班,從不遲到;下午5時下班后還請了一位老先生,專門為她補習中文。在張幼儀的努力下,又有乃兄做后臺,上海商業銀行的陳光甫和浙江實業銀行的李馥蓀也對她大力支持,因而很快反虧為盈,在上海銀行界嶄露頭角,名噪一時。張幼儀是中國女性主持銀行的第一人。
與此同時,張幼儀還大做股票交易,盈利極豐。1934年,乃兄君勱參與領導的國家社會黨聘請她去管理財務。從此張幼儀既是銀行家又是企業家,還與政治發生了關系。就這樣,她在上海干了二十多年。上海解放前夕,張幼儀去了香港。談及她的這樣蛻變,有時候不得不說離不開張幼儀龐大的家庭背景,他的哥哥們的寵愛和支持才有現在她的成就,同樣還有徐志摩父親的幫助,徐志摩父親對待張幼儀就像對待女兒一樣,這樣也使得她可以很好的生活。況且張幼儀和徐志摩離婚之后二者還是以朋友相稱的,那家服裝公司合伙人徐志摩也是其中之一,這樣的她遠遠比起以前婚后生活要強大的多。談起二者離婚后還是朋友這樣的結局也算是好的了,這也是對于現代來講分手后還可以做朋友的先例吧。
之后張幼儀應邀管理國家社會黨財務,一時比較有名,并且在戰爭爆發后發了一筆橫財。在1954年在香港與蘇紀之結婚,隨后二者的生活也算是美好。
說實話張幼儀婚后的生活像開掛了一樣,不得不承認她確實是有才的。她的兩次不同的生活也使得她對自己的生活頗有感觸。了解完她的經歷,對于她我還是很崇敬的,生活無論再痛苦她也沒有放棄,雖然情場失意但她商場得意。提起來她在德國生活,其實她很奮進,在德國生活中,她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工作學習,她學習了一口流利的德語,她的德語可謂是真的特別好特別流利。張幼儀實在是黯淡無光,她是丈夫眼中的“鄉下土包子”,沒有共同語言,也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然而在經歷了被迫離婚、喪子等傷痛,這個女子,
在被命運遺棄后,才正式登上了人生巔峰,離婚后,她書寫了一曲自力更生、發奮自強的女性商業傳奇,以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云裳公司總經理的社會地位,贏得世人尊重,被譽為金融界傳奇女強人。
張幼儀的一生中經歷了重生,她能在絕望中生存下來,這樣是偉大女性的傳奇。她的氣度,她的學識,她的大度,她的奮進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女子的剛毅,這稱得上是大愛。她是歷史上首位女銀行家,她重生后的人生是傳奇,這樣她的前半生令人心疼,她的后半生卻令人敬仰!
看了被丈夫徐志摩拋棄的 張幼儀,離婚后卻活的風生水起,看來誰離了誰都可以過得好好的,關鍵是自己要自尊自愛自強!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