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變革,破除定式,挑戰常規,如此種種,已成為商業領域乃至整個社會的新常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技術浪潮的洶涌而至,正讓企業置身于前所未見的歷史風口。如何把握數字經濟的力量,在不確定中擁抱未來。企業應當如何利用技術為組織賦能?管理模式的變革如何因勢利導?國立大學商學院企業領導論壇的專家一一為大家解讀!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黃幸亮)
2019年5月31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校友會主辦,全球校友網絡辦公室,高層管理教育及中國商務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企業領導論壇如期舉行。值得一提的是,全方位管理課程學術主任黃幸亮副教授為配合慶祝第100期全方位管理課程,專門負責籌備此次論壇,并邀請來自臺北、北京、新加坡不同地區的專家,從不同視角與校友們進行探討與交流。
▲(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校友會會長孫修順致辭)
陳春花:數字時代的六個關鍵認知
關鍵認知一:一切正在轉換為數據
當我們周圍很多東西都在轉化成數據的時候,“數據”變成了關鍵核心點?!皵祿炊床臁?,對數據的理解其實是對這個市場的洞察,對人性的洞察以及對商業的洞察。“數據即包容”數據為中心的第二個變化就是數據本身的能力。當數據真的能轉換文本的時候,也可以轉換為行動。
關鍵認知二:聯接比擁有更重要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大部分的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組。這就需要你有能力聯接共享創新。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陳春花)
關鍵認知三:可信與開放協同是關鍵
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打開,最重要的莫過于安全和信任。如果你沒有辦法提供安全和信任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做協同的。從這個角度,不管今天的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是有真正的信任和安全感。
關鍵認知四: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
我們在戰略上必須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我們在工業時代,企業之間強調輸贏。而數字時代是創造需求。當你創造需求,便不是一個輸贏的概念,是一個我們稱之為生長空間的概念。
關鍵認知五:顧客主義,關鍵是顧客創造價值
數字時代,很多因素不確定,但有一個因素確定就是顧客。技術可以讓你更加容易貼近顧客。因為這樣,我們需要你沿著兩個維度去展開,一個是顧客需求的部分,你怎么洞見和遠見;一個就是你對數字技術的發展,你是激進的技術,還是漸進的技術。
關鍵認知六:長期主義,在不確定中確定
在2019年之前,我們討論的是“不確定性”。而2019年之后,我們討論的是“確定性”。就是你能做什么。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當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變了,這個世界本身也就變了。
賴涯橋: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脫穎而出
對人工智能的認知上,世間是存在著裂痕的。大眾與專業者之間,技術研發者與社科研究者之間,存在著認知的鴻溝。公眾輿論對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可能失控,威脅人類生存的擔憂和警告;產業界則從公用和商業角度出發,對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持續探索,在自動駕駛、圖像識別、智能機器人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技術研發人員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類。
▲(日本橫河電機亞洲有限公司終身榮譽總裁 賴涯橋)
1,短期內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領域:
· 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公共交通、快遞用車、工業應用
· 醫療健康——監測診斷、智能醫療設備
· 個人助理——智能手機上的語音助理、語音輸入、陪護機器人
· 安全防衛——智能監控、安保機器人
· 電商零售——倉儲物流、智能導購和客服
· 金融————智能投資顧問、智能客服、安防監控、金融監管
· 教育————智能評測、個性化輔導、陪讀
新經濟、快經濟的大時代的浪潮不可逆轉地襲來,市場的巨大變革將挑戰甚至徹底推翻這一代人從小形成的知識結構,而以最快接受、適應并引領這一變革者,將成為新的贏家。人類需要不斷更新專業技能,跟上最新的科技發展潮流,學習從事人工智能時代新興產業及職業,如人工智能設計師、工程師等,成為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高精尖或跨領域人才,練就隨時進行職業轉換的本領。
2,掌握IDEA價值循環 強化自身競爭力
I--自我投資——在員工中培養零缺點的理念來追求在產品和生產過程中零缺點的完美。在員工身上投資并幫助他們在自我投資中獲得自知與自信去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沒有對人才明智和固定的投資,則無從取得好的回報。
D—與眾不同的思維——蘋果電腦公司的成功要素不在產品革新或更好的性能,而是在電腦的制作采用色彩斑斕的塑料機身的“與眾不同的思維”這一策略。橫河在生產運作體系上采用反常規思維原理,執行“拉”而非傳統的“推”的生產。
E—激情投入——激情投入是任何成功的關鍵。通用電氣前首席執行官韋爾奇領導建立了與員工的“感情捆綁”。韋爾奇倡導的六個西格瑪的管理模式,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管理哲學。
A—行動——成功企業的最大關鍵建立在“及時行動”上。
司徒達賢:數字化時代的策略
學習企業管理,學習如何創新與發展,是要把我們學習的思維應用在千變萬化的商業當中。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司徒達賢)
1、因地制宜的策略分析
數字時代,信息非常豐富,它的發明與應用無限廣闊。但作為每一家企業,需要選擇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因為你的資源和時間是有限的,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選擇真正數字化所需要的。試圖把數字化融入到企業現有的經營理念當中,而不是一味的效仿。
2,企業策略——目標市場的選擇
每一個企業,都需要在眾多潛在客戶群體中選擇自己的目標客戶,然后進行以客戶為核心的戰略導向。而在選擇目標客戶之前,企業更需要對自身進行有效定位。從這個為出發點,去分析哪些已經是我們的客戶,哪些是我們要挖掘的潛在客戶?
3,聯接與協同
我希望與更多人協同,但是是否對方愿意跟你協同?這就涉及合作的基礎——你能為我提供什么?策略的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在與對方合作前,需要自己先進行分析,合作方缺少什么,而我恰好擁有對方沒有的優勢,可以共創雙贏,從而實現多元化。因此在合作之前,需要思考可能的方向,自己的優勢,以及潛在合作的對象。
最后,司徒達賢說“數字時代最重要的是具備聽說讀想的態度,提升快速吸收各方見解的能力以及善于學習的能力。這些都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文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中國商務研究中心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