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教育,以前的家長都要求孩子要聽自己的意見,按照自己指的路走。
70、80年代,一份穩定的鐵飯碗工作是一輩子的追求,現如今,一眼望到頭的工作不是年輕人所想。
一、不同時代擇業的差異性,傳統思想與新型思想之區別
我朋友的兒子今年高考,成績喜人,總分數高出錄取線一百多分。其父母勸他填報志愿應選軍校一類,意在畢業后容易進事業單位工作。事業福利好,一輩子不愁。
孩子有自己有主義,他要報考電子、金融之類的專業,他說將來自己成為IT精英,然后創業,開公司,自已主宰人生,這樣才不枉費白活一生。
70后的思想停留在“穩定”“旱澇保收”的階段,00后不想墨守陳規,按部就班地活著,而是想方設法通過自己的努力,營造更理想的人生。
95后甚至00后的擇業標準,與80后、70后大不同。
這行業,來錢快,還好玩。特別是00后出生,各類電子產品伴隨著他們的童年時光,追求自由,理想的職業,那是他們興趣所在。
然而,自從換了95后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整個氛圍及銷售額就能提升上去。這就是年輕人的創間,他們會根據當下的潮流變通思維。
(簡單的圖文,新意無限)
據相關數據表明,70后每隔4年換一份工作;80后每隔3.5年找一份工作;90后每隔2年找一份工作;95每隔7個月換一份工作。
70、80處于上有老下有小尷尬期,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來維持家庭生計,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上一輩人更愿意從事墨守陳規的工作。往后,越來越年輕化的職場人,擇業觀會更出乎大家的意料。
1、問自己:我有轉行的遷徙能力嗎?
一旦相處時間長了,對方的缺點被無限放大,甚至對方的優點到最后變成了缺點,最終兩人分道揚鑣,形同路人。在同一個行業,同一崗位上呆的時間長了,也會使人產生厭倦感,總會有一種想換環境的沖動。
網絡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問:“因為窮你做過什么?”。
在大多數人眼中,工作是提供生存或生活所需的錢。錢是個好東西,它確實是工作最基本的價值,但錢絕不是一份工作的“精髓”,因為若是僅僅為了賺錢,工作并不是唯一途徑,甚至不是最佳途徑。
例如,70、80年代,你在一個小鎮上以維修收音機為生,你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人家尊稱你為師傅。請問在2019年的今天,你賴以為生的是收音機的維修知識或技能嗎?還有人找你修收音機嗎?
80年代,你是做會計的,做賬基本靠手工設計表格,手工作賬,在2019年的今天,你那套經驗和能力,還能派上用場嗎?
“可遷移能力”就是你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或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后可復用的能力講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說:“今天你是一名會計,明天給你換崗做HR,你可以復用在會計工作中萃取的能力給干好;6個月后再給你換崗做市場推廣,你依然可以復用在會計、HR工作中萃取的能力給干好”。
高效工作的精髓在于具備可遷移能力,就是在一份工作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養分的能力,這需要運用到框架思維,掌握運用框架的能力。
我身邊有很多轉行的朋友,有笑著轉行后哭著回來的,也有笑著轉行后成功大笑要一直走下去的。
2012年她和我聊天,她說從事HR這一行,她不到出路,這些年也積攢一些人脈,她想合伙創業。
最開始她的朋友圈里一片積極向上,每天都充滿斗志的動態。說實話,我雖心動但身不動。我愿做80%的觀望者。
后來,又重新找了一份HR經理的工作。
后來自已開了一家美容店,銷售護膚品,提供護膚服務等等。
B憑著努力加運氣,成功轉行。
想轉行前,先問問自己,我在本行業內真的沒有進行空間了嗎?我確定已經做出100%的努力,依舊不理想嗎?
我為什么要轉行,是為了賺錢、為了名聲還是為了社會地位;
這個行業/崗位做到優秀的關鍵能力是什么,我是否能做出顯著成績;
人都是這樣,總覺得別人的東西總會比自己的好,別人的孩子聰明、別人家的婆婆好說話、別人家的老公掙錢多、別人家的老婆漂亮、別人家的工作輕松又好玩......
“別人”的工作表面上看來是那么“有趣、賺錢、有發展”,等到入行之后,才發現自己好像從一個深坑跳到另一個更深的坑里。
例如,從事醫生職業的覺得自己的工作環境不好,天天與病人打交道,當老師多好呀,假期多社會地位高;小企業的人羨慕大企業的人,平臺穩工資發放準時。
所以,想轉行,要先了解自己,我適不適合從事那一份工作,清晰地剖析自己。
當你下定決心進軍某個行業/崗位前,請盡可能詳細地搜集有關該行業/崗們的信息,向這個行業的前輩咨詢,實地實時了解到的信息,遠比你百度上得到更具可靠性。
4.2假如自己要在這個行業中上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和素質?
4.4前輩今天的成就,通過哪些努力,付出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難?
綜合考慮這份工作的光環和陷阱,甚至是“行業游戲規則”,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發展方向,再做出你的決定。
1.新行業/新崗位,你需要以一個全新的學習狀態投入其中,快速學習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
2、轉行窮三年,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由于你可能需要從比較基礎的工作開始做起,你的收入可能會比以前的更低,工作更辛苦,而且心理壓力很大。以前你拿著6、7千一個月,轉行后可能要從3千多開始,這個工資,短時間內不會有多大改變,除非你真的優秀到發光。
三、轉行后,注意這三點
1)了解公司的業務及其競爭情況。公司的業務是做什么的,目前行業競爭情況是怎么樣的,公司目前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多去思考一些公司業務邏輯相關的內容。然后找到自己崗位的核心指標,剛去公司的時候就是將這個核心指標做好。然后在自己工作的職責內,小步快走,找到最有效的出成果的方式。
在任何一家公司,一個人的能力永遠是比不上一個團隊的。你可以全面發展自己能力,但一定有一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專注一個目標,用匠心精神去專研。
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與其半途而廢的轉行,倒不如依照清晰的職業規劃養成“死磕”的精神“。
HR發展空間有限,職位上的晉升,HRM然后HRD,這是大集團公司的晉升通道。小規模的企業,最多給你弄一人事行政經理就到了。
如果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培養了較好的眼光,那么可以考慮轉做獵頭,幫助公司尋找優秀人才;如果在人力資源分析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也可以考慮到招聘網絡單位做數據分析;也可以找到當地的人才服務與交流中心尋找與HR工作經驗相關聯的崗位。
4.2轉行HRBP
4.3銷售
比如:
了解和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需求,動機);
引導客戶(求職者)對你產品(職業機會)價值及利益的認知(Value, Benefit);
成功銷售產品(錄用)。
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專業性的公司傾向于尋找富有實戰經驗的人才作為咨詢顧問團隊的成員,但前提條件是你做得足夠優秀。如果你的實戰能力一般,不建議轉入,因為咨詢公司對專業人員的挑剔可能把你擋在門衛。
注冊一家人力資源勞務公司,代總公司招聘海外勞務人員。一間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些宣傳資料。每成功介紹一名海外勞務人員,你從中提取2000-4000元不等的傭金。不過,我先要潑你冷水,這業務也不簡單。
轉行,這種念頭一直根植在多數人的腦海里,很多職場人也一直徘徊在轉與不轉兩者之間。多樣化職業的今天,如果你遇到好的契機,轉行會給你帶向職業生涯的巔峰,又何必日復一日固守敦實的磨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