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很多西方國家一直不承認中華有5000年的文明史,他們認為,中國只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當時西方考古界認為中國歷史上沒有石器時代,但是隨著一中華古文明被外國專家發現,打破了西方關于中國歷史的一項謬論。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上公認的幾大代表性文明都包括有自己的文字,有金屬冶煉技術,有城邦,有宗教禮儀,但除這些特點之外,中華古文明還有屬于自己的一大獨特性,那就是歷史悠久的玉文化。其實早在中國先民們還在茹毛飲血的時代,玉器就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華文明史上,玉文化連綿不絕,延續了近萬年,而中國人“盤”玉的歷史也已經有上萬年了,在許多文化遺址中都有大量的中華古玉被發現,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巔峰,就是齊家文化。1914年,一個叫安特生的瑞典人來到中國,負責擔任農商部礦政顧問,1923年安特生在甘肅地區考古時,意外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因為發現地點為齊家坪,所以它被稱為齊家文化。
當時他的發現瞬間震驚了世界考古界,他發現的這處遺址,一舉打破了西方人關于認為中國歷史沒有石器時代的謬論,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齊家文化的冰山一角。專家經過對齊家文化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檢測,它的存在時間距今約4200至3800年之間,以甘肅蘭州一帶為中心,出土的文物中,除了發現先民們具有高超的制陶技術之外,玉文化更是史無前例,超凡獨立,甚至直接影響了中原的玉文化。
一般來說,遠古先民們制作玉器時,受各種條件限制,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很多玉質都比較差,然而齊家文化卻是例外,他們的原料不光來自甘肅的玉石山,祁連山,青海格爾木,甚至還有來自遙遠的昆侖山的和田玉,這些玉石材質精良,玉質斑斕,色澤豐富,線條流暢。
盡管震驚中外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都不能與齊家文化玉器相比,這些甘肅境內的彩陶是河南彩陶的變種和發展,因此甘肅彩陶更加絢麗多彩。中華古文明區別于其它古文明的這個特征,在齊家文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齊家文化玉器堪稱是中華古玉的一大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