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組織因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導致鼻黏膜或黏膜下組織受損,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癥。鼻炎導致產生過多黏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癥狀。
鼻炎主要分為干燥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和干酪性鼻炎等四種類型。
1、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時間沒有得到根治和長期依賴滴鼻藥造成的,干燥性鼻炎的患者通常給患者帶來鼻腔干燥不適、鼻子內部瘙癢、鼻血的情況,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困擾
2、慢性肥厚性鼻炎:一旦引發慢性肥厚性鼻炎,會造成患者耳鳴、聽力減退、視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對于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會采用中醫調理的方法進行治療,會有不錯的效果。
3、慢性單純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的發生,會造成患者鼻粘膜腫脹,鼻子內部的分泌物過多的情況,一般治療慢性單純性鼻炎,我們會通過中醫補肺健脾的藥物進行治療,效果非常不錯。
4、干酪性鼻炎:干酪性鼻炎是由于鼻子的內部積聚過多的干酪分泌物造成的鼻子發炎的癥狀,這種類型的鼻炎,一般會造成鼻子內部發臭、畸形的情況,嚴重影響個人的形象。
如何正確使用噴鼻劑才達到效果?
在鼻噴劑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不僅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出現鼻出血、鼻中隔穿孔等并發癥。
鼻腔局部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及鼻術后常用的藥物。由于局部用藥直達患處,其療效好,用藥量小,副作用少,日益得到普及。
但在鼻噴劑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不僅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出現鼻出血、鼻中隔穿孔等并發癥。
如何正確使用噴鼻劑:
1、請先清潔雙手;
2、清潔鼻腔;
使用噴鼻劑前應先清潔鼻腔,擤出鼻涕,可輔助使用海水鼻噴霧劑清潔鼻腔,這樣才能使藥物充分作用于在鼻腔粘膜。
3、 充分搖勻藥物,撥掉瓶蓋。
4、手持鼻噴劑;
用右手拇指托在瓶底,食指與中指分別放在噴頭的兩側,夾住噴頭。
第一次用藥前及超過1周以上沒用過前,充分搖勻藥瓶后對空噴壓藥劑1至2次。
5、朝向鼻腔外側壁噴藥,次數、頻率遵醫囑;
保持自然頭位,不要仰臥。
設計良好的鼻噴霧劑是彌散的霧狀的,不用完全伸進到鼻腔里面,在前鼻孔即可,反而彌散的范圍大,太近距離的接觸影響擴散的范圍。
用右手將鼻噴劑的噴頭放進左側鼻孔前, 噴頭方向朝向自己外眥方向(外眼角),保持瓶子基本豎直,不要過度傾斜。由于鼻腔的內側是鼻中隔,所以不要將噴頭朝向鼻腔的內側,以避免噴在鼻中隔上。避開鼻中隔是防止沖擊的力量引起鼻出血,也防止噴霧直接沖擊鼻咽部引起刺激。外側方向是上中下鼻甲附著區黏膜豐富,吸收良好,刺激性最小。
6、按壓同時輕輕地用鼻吸氣,再用口呼氣;
7、將鼻噴劑換至左手,同理,重復以上步驟。
8、鼻噴劑使用后,瓶口需擦干凈,蓋上瓶蓋,垂直放置藥瓶。
對于鼻炎鼻竇炎的治療,以前常用的滴鼻液通常已經不選用,而改用鼻噴劑噴鼻,這種方法能使藥液分布均勻、劑量容易控制。鼻噴劑使用方便、起效時間快、作用明顯、副反應小,正日益得到普及,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一定能讓患者重新獲得順暢的呼吸和清新的感覺。
中醫辨證分型論治
實證 :
1.風熱襲肺證
主要癥狀 :鼻流多量黃白粘涕 ,鼻塞時作 ,嗅覺減退 ,鼻甲肌膜紅腫 ,前額或顴部疼痛 ,全身并見發熱惡寒 ,咳嗽痰多 ,口干、舌質紅 ,苔薄白 ,脈浮數或滑數。
治療方法 :辛涼清熱 ,宣肺利竅。
常用方藥 :鼻炎湯:辛夷12克,蒼耳子12克,黃芩12克,菊花15克,葛根20克,連翹30克,白芷10克,蔓荊子12克,薄荷12克,桑白皮12克,桔梗15克,公英30克,蘇子10克,白芥子6克,甘草6克,水煎服。敗毒丸、鼻炎丸口服。
2.肝膽郁熱證
主要癥狀 :鼻涕黃濁稠如膿 ,量多有臭味 ,鼻塞 ,嗅覺差 ,鼻竅肌膜紅赤腫脹 ,頭痛劇烈 ,或前額痛 ,或雙側太陽穴痛 ,或面部顴骨疼痛 ;并見發熱 ,口苦咽干 ,目眩 ,耳鳴耳聾 ,舌質紅 ,苔黃 ,脈弦數。
治療方法 :清利肝膽 ,化濕通竅。
常用方藥 :清肝通竅湯 :龍膽草12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澤瀉12克,木通12克,車前子12克,當歸15克,生地20克,柴胡12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瀉肝丸、藿膽丸口服。
3.脾虛濕盛證
主要癥狀 :鼻涕黃濁量多 ,涓涓長流 ,涕帶臭味 ,鼻塞較甚 ,嗅覺消失 ,鼻竅肌膜紅腫 ,并見頭痛劇烈 ,頭重頭脹不適 ,肢體困倦 ,食欲不振 ,脘腹脹滿 ,小便黃 ,舌質紅 ,苔黃膩 ,脈滑數或濡。
治療方法 :健脾化濕 ,芳香通竅。
常用方藥 :健脾通竅湯:茯苓15克,白術12克,蒼術12克,蓮子12克,黃芩10克,滑石12克,木通12克,豬苓15克,大腹皮12克,白蔻仁12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蔓荊子1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苓丸、珍珠丸口服。
虛證 :
1.肺虛寒凝證
主要癥狀 :鼻涕粘白量多 ,無臭味 ,嗅覺減退 ,鼻塞或輕或重 ,鼻竅肌膜腫脹淡紅 ,每遇風冷加重 ,并伴見頭重頭昏 ,自汗惡風 ,氣短無力 ,懶言聲低 ,咳嗽痰稀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緩弱。
治療方法 :補益肺氣 ,散寒通竅。
常用方藥 :補肺通竅湯:黃芪30克,升麻12克,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葛根20克,羌活12克,防風12克,麻黃10克,丁香6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丸、理肺丸口服。
2.脾虛寒滯證
主要癥狀 :涕多粘濁色白 ,久延不已 ,鼻塞不利 ,香臭難辨 ,頭昏目眩 ,少氣懶言 ,四肢倦怠 ,食少 ,大便不實或溏瀉 ,面色萎黃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緩無力。
治療方法 :健脾祛濕 ,清濁通竅。
常用方藥 :益氣湯:黨參30克,黃芪30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蓮子15克,當歸12克,杭芍15克,陳皮12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蔓荊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健脾丸、蓮花丸口服。
3.髓海不足證
主要癥狀 :涕出膿粘 ,或如魚腦 ,涓涓不止 ,眩暈 ,耳鳴 ,視物不清 ,腰膝酸軟 ,陰虛盜汗 ,顴紅咽干 ,舌燥 ,舌質紅 ,苔少而干 ,脈細數。
治療方法 :固腎填精 ,益腦通竅。
常用方藥 :固腎通竅湯:人參10克,黃芪30克,鹿角膠1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5克,杞子15克,肉蓯蓉15克,杜仲12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15克,補骨脂12克,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蟲草丸、還少丸口服。(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