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家里燒菜用的是哪種鹽嗎?
你知道它是鉀鹽還是普通鹽呢?
再問一句,你知道鹽吃錯了會對身體有影響嗎?
連續發問一時蒙了圈,心里嘀咕:鹽難道分很多種嗎?不就是調味而已嗎?
鹽,百味之王,是每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在數千年前,勤勞的人民就知道利用鹽腌制食物,達到保藏的目的。但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期食用腌制食物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同時更容易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
所以,鹽你真的吃對了嗎?
普通食鹽 VS 鉀鹽(低鈉高鉀鹽)
普通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鈉攝入過多和/或鉀攝入不足是公認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也是中國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
而高血壓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全世界范圍內,大約55%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心梗、腦梗等)和54%的中風(卒中)都與高血壓有關。
所以,如果過量攝入鈉鹽,是很容易引發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
鉀鹽(低鈉高鉀鹽)一般是用大約30%氯化鉀代替部分氯化鈉,從而使鈉含量降低而鉀含量升高的食鹽。
相較于普通食鹽,低鈉高鉀鹽的鈉含量少30%,鉀含量高出10倍(普通食鹽鉀含量極少),碘含量不變。
在烹飪時,由于咸味和普通食鹽相差無幾,所以添加量基本保持不變,但卻可以減少鈉的攝入,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鉀鹽保護心血管,這是真的嗎?
不管你信不信,這確實是真的,而且是有科學依據的!
近日,多家機構在《Heart》 期刊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分析了在歐洲、美洲、西太平洋地區和東南亞進行的21項涉及3萬人的國際臨床試驗。
結果表明:用鉀鹽(KCl)替代普通食鹽(NaCl),不僅能夠降低血壓,而且還可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3%,心臟病或中風風險降低11%。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富鉀鹽替代試驗,證明了鉀鹽能夠通過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
無獨有偶,2020年4月,發表在四大醫學期刊之一 《BMJ 》的一篇研究更是有力證明了鉀鹽替代鈉鹽對中國人群具有普遍保護作用。該論文通過一項新的建模研究指出,在我國,鉀鹽替代鈉鹽的全國性干預措施每年可預防近5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比較風險評估模型,使用富含鉀鹽(20%-30%的鉀)替代普通食用鈉鹽,以此估計中國實施全國食用鹽干預措施的效果。
結果表明:鉀鹽替代每年可以預防約46萬例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其中包括17.5萬名心臟病患者和20.8萬名中風患者。此外,每年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可減少74.3萬例。因此,用鉀鹽替代普通鈉鹽是一項有益于中國人健康的策略,對中國居民來說更重要!這是因為:
1. 在我國的家庭中,鈉的攝入量過多,人均10.5克/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攝入量的兩倍多。而居民膳食中75.8%的鈉都來自家庭烹飪用鹽。
2. 我國居民普遍對鈉敏感,在高血壓的發病因素中,飲食高鈉和/或低鉀首當其沖,是最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
鉀鹽也并非百利而無一害
研究揭示,在大約1720萬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中,用鉀鹽替代普通鈉鹽可以預防大約32000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但是多攝入的鉀可能導致大約11000例額外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但整體來說,還是避免了大約21000例死亡。
我們都知道,鉀攝入量增加對慢性腎臟疾病(CKD)患者存在潛在風險,如果攝入鉀過多,可能會出現新的并發癥——血鉀升高,高血鉀非常危險,搞不好要出人命的。
所以以下兩種情況的患者,不建議用高鉀鹽替代普通鈉鹽。
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慢性腎病(CKD)是高鉀血癥的高危因素,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飲食鉀攝入量應控制在2-4g/d,腎功能越差,鉀的代謝能力往往越差。
正在服用影響鉀排泄的藥物:影響鉀排泄的藥物在高血壓治療中較為常見,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抑制劑,它們都會影響鉀的排泄,增加患高鉀血癥的風險。
總的來說,高鉀鹽代替普通食鹽在總體人口中的益處遠大于害處,即降低血壓的益處要遠超過增加高血鉀發生的害處。
但是,如果可以,最好先了解下自己的腎功能情況,確保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