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醫家嚴永和在《濟生方·痹》中認為,“皆因體虛,腠理空虛,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認為痹癥是因為體虛、腠理空虛后又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而導致的。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脾胃論發起者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寫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從上面可以看到,中醫認為痛風的病機關鍵在于脾虛、濕濁和內阻。“痰、濕、濁、瘀”是病理基礎,也是病理產物,可脾虛濕病機核心。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只有兩味中藥組成的小方,是中醫化脾濕的良方。
它的組成,就是白術和甘草。
白術:濕邪是最難處理的,方子先用白術治本,很多濕的產生其實都是脾胃的問題,脾胃好,濕氣少,而白術就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白術以燥濕為主,健脾為輔,既健脾又祛濕。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經、肺經、脾經和胃經。
補氣護脾,從扶正的角度來治療,邪氣在必然會氣虛,以甘草補脾益氣為主,也起到調和的作用,達到合理去除風、寒、濕三邪之功。
白術與甘草,是適合脾虛兼濕癥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白術配甘草的應用,對脾濕型齒痕舌的調治功能。有些人,舌頭伸出來,旁邊有明顯齒痕,舌淡胖,苔白膩,舌質滑潤。這類人,你確實要考慮健脾化濕了。
當然了,這是最為簡便易行的辦法,并不等于,對任何人都特別有效的通用之法。有些人的問題,你只靠白術配合甘草這么簡單的配伍,難以在短期內徹底改善。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加減了。
本文章僅用于經驗交流,不作為臨床指導用藥,如果患者需要購藥和治療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