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髕骨軟化,也叫髕骨軟骨損傷。髕骨軟骨損傷在運動性損傷中十分常見,可能為急性損傷也可為慢性損傷,無論何種軟骨損傷,最終都可能導致軟骨細胞的變性壞死,進而出現軟骨的腫脹、碎裂、脫落和腐蝕等病變,最后股骨與髕骨相對應的關節面也發生同樣的變化,并逐漸形成髕股關節的反應性增生,后期將形成骨性關節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前部髕骨后疼痛,往往屈膝動作時誘發疼痛,往往在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活動后減輕,活動結束或休息時疼痛又加重。初期為酸乏不適,以后發展為持續或進行性的酸痛。以上下樓的動作時疼痛明顯。這種疼痛有時很有特色,往往被描述為“齲齒樣酸痛”。有一些病人還會出現膝關節響,因為疼痛出現膝關節無力、打軟等情況及時用。經常有“差一點跌倒”的主訴。有時有關節交鎖癥狀。
二、體格檢查
(1)髕骨壓磨試驗
檢查時使髕骨與其相對的股骨髁間關節面互相擠壓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動,有粗糙感,為陽性,出現率幾乎100%。
(2)推髕抗阻痛:
亦為陽性,將髕骨向遠端推擠,同時股四頭肌收縮,髕下出現酸痛為陽性。
(3)單腿半蹲試驗:
多為陽性,該征是髕骨軟骨病最顯著而又有診斷價值的體征之一。曲綿域報告此征陽性率達100%,陳世益報告達93%以上。
(4)股四頭肌萎縮:
多較明顯,尤其以內側頭更為顯著。
(5)膝關節積液征:
中后期多為陽性,浮髕試驗可助診斷。當膝關節積液量少于30ml時,可用積液誘發膨出試驗查出。
關節穿刺可抽出淡黃色透明液體,偶可抽出混濁的關節液。
(6)髕周指壓痛:
髕骨軟骨病并發周圍軟組織炎癥時,用食指指甲扣刮髕周可以出現疼痛。
(7)髕后捻發音:
髕骨軟骨軟化剝脫之后,髕軟骨面不平整,膝關節運動時髕后可捫及粗糙的捻發音。這種捻發音的特點是在膝關節活動到某一固定角度時出現,多次重復不變,為粗糙不平的軟骨摩擦所致。捻發音出現的機會不多,但不少作者認為髕后某一固定角度出現的粗糙捻發音對診斷有意義。
三、輔助檢查
(1)X線所見攝普通X線平片對診斷無太大意義。但選擇拍攝不同屈膝角度的髕骨軸位片,可觀察髕骨形態。
(2)0MRI檢查可發現髕骨軟骨的剝脫和潰瘍區。
四,診斷
主要依據以下特點:
1.臨床特點患者活動時主訴髕后酸痛,上下樓或半蹲時疼痛加重等癥狀,結合體征,如髕骨磨壓痛、髕后捻發音、單腿半蹲痛、髕周指壓痛等,可大致診斷為本病。
2.影像學檢查
(1)X線所見:髕骨增設,關節面凸凹不平,囊性變等
(2)MRI檢查:可發現髕骨軟骨的剝脫和潰瘍區。
3.最后確診依據確診還得依靠關節鏡、手術探查或MR檢查
五,治療原則
1.急性髕骨損傷治療:
一般軟骨損傷:休息,對癥處理
軟骨骨折或剝脫性骨軟骨炎:如果移位不明顯,可石膏固定3月。移位明顯,手術固定(軟骨釘)
非功能區:關節邊緣非負重區,(膝關節)脂肪墊區、半月板區邊緣、滑車脊。
2.慢性軟骨損傷治療
保守療法保守療法為本病的基本和主要治療方法,常用以下措施。
教導患者關節保護的原則和方法、熱療、關節周圍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如果患者肥胖,建議減輕體重、使用手杖或步行器,避免過度負重、穿有很好鞋墊的鞋、對膝內翻或膝外翻作矯形等;
(1)股四頭肌練習:
是防治髕骨軟骨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加強股四頭肌力量,可增加關節的穩定性,改善髕股關節應力分布,并可防止由于膝酸痛及發軟而造成的跌撲或意外傷害。常用方法如站樁,一般采用靠墻避開疼痛角度的站樁方式。也可做主動直腿抬高或負重直腿抬高練習。上海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結合等速測試結果,選擇不引起疼痛的幾個關節角度,做多角度等長股四頭肌練習,或者做無疼痛范圍的短弧等速肌力練習,對恢復股四頭肌肌力效果更好。
(2)髕股關節粘膏支持帶或護具:
作為保守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運動創傷醫生經常推薦那些不愿手術的患者采用髕骨粘膏帶或髕骨護具,改變髕骨的運動軌跡與接觸力學,達到緩解疼痛、治療疾病的目的。
(3)按摩和理療:
蠟療及超短波有一定效果。
(4)中藥外敷:
(5)關節腔內注射:
選用醋酸曲安奈曲安奈德或康寧克痛注射液,每周1次,短期效果較好,只能臨時適用于需要參加比賽的運動員。近來也有報道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透明質酸鈉),每周1次,5次為一療程,有一定效果。
手術療法
對保守治療無效,癥狀嚴重的髕骨軟化癥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據Cotta(1959)描述就已達137種之多,使該病成為矯形外科治療方法最多的幾種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