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醫是什么?
中醫,是相對于西醫、西方醫學、現代醫學而言的。中醫即祖國醫學、傳統醫學。
要之,中醫是一項防病治病、延年益壽、實用性很強的醫療科學技術。自古至今,此術愈人無數、愈病無數。在漢代,中醫屬于方技之學。方技是什么?不就是醫學方藥科學技術嗎,不就是醫術嗎?
不知何時,中醫惟成“道”,甚至惟成“治未病”之專用之術了!《說文》說:“醫,治病工也?!贬t者,就是一個治病之工匠。工匠沒有科學技術行嗎?如中醫經典之一的《傷寒雜病論》,便是醫工辨證施治準則之科學用書!該書在古代屬經方家,源于伊尹《湯液經》,與《黃帝內經》何干?與《易經》何干?與“道”又何干?
未病之時,“道”家之養生思想,對于疾病的發生或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而已病之后,脫離了醫術而言“道”,病人會給你急,甚至辱罵動手攻擊你(醫生),是否有點太離譜?!
西醫未入之前,華夏子孫之疾苦、之壽命、之康健,全賴于斯,即中醫之術!只不過,西醫闖入滲透后,經其驗證,此術非科學一詞所能釋之。因其確有實效,亦所不能否定之,故至今延續。以西醫律之,此術確實落伍,理論體系或有謬誤,陰陽五行屢遭詬病,生理解剖是其缺陷,非先進可言,非科學可言,且臨床每多誤診、誤治。殊不知,此術對于某些病證而言,如辨證準確,確實有效,且能補西醫之不足、之短板、之缺陷,怎么會不科學、又怎么會不是科學呢?!否則早已被淘汰。
愚見,不論此術真偽與否,科學與否,當客觀待之,即中西合參,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優勢互補,方為明智之舉!實際上,目前我國醫學之構架、之現實,即中醫、西醫、中西醫互融、互參、相合,不正是如此嗎!
《易·系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p>
《黃帝內經·素問》是問“道”之典籍,《傷寒雜病論》是傳承中醫醫學科學技“術”之“器”。
醫學實踐告訴世人,中醫是“道”“器”結合的生命醫學之科學技“術”!
附:參考書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