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祖方—溫經湯】溫經湯為調經之祖...
??【調經祖方—溫經湯】
溫經湯為調經之祖方,經少能通、經多能止,為婦人沖任虛寒、內有瘀血、瘀而化熱、寒熱錯雜所設立,具有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之功效,在婦科中應用甚廣。?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溫經湯具有止血活血雙向調節作用、改善子宮血流動力學、增加子宮血液灌注、恢復卵巢功能等作用。??后世醫家根據“異病同治”原理,拓寬其臨床治療范圍,凡是由于沖任虛寒、瘀血內阻、或陽氣虧虛、溫煦不足、血寒凝滯的病變,無論病程的長短,病癥的輕重,病變在臟或在腑,或四肢關節,只要病機吻合,方藥對證,均有一定的療效。??臨床中將溫經湯廣泛用于治療虛寒血瘀型月經不調、痛經、經行頭痛、崩漏、月經過多或過少、產后腹痛、產后惡露不暢、黃褐斑等中醫病證,亦???此方治療不孕癥、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青春期后痤瘡、卵巢早衰、慢性盆腔炎、雷諾綜合征等現代醫學疾病屬虛寒夾瘀之證,還???用于治療男子精室虛寒、精少、精zi活動率差所致的不育癥,以及睪丸冷痛、疝氣等病證。
【原書主治】??
原文:“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此為婦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任脈虛,太沖脈衰,經水當止。今下血數十日不止,乃屬崩漏之疾。據條文“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結合年齡可知,證屬沖任虛寒瘀血內阻。由于沖任虛損,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胞宮失養,故致崩漏下血,而見少腹里急,腹滿,或伴有刺痛、拒按等癥。下血數十日不止,耗損陰血,陰血不足,虛熱內生,則見暮即發熱、手掌煩熱等癥。瘀血日久生熱,或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津液失于上潤,故見唇口干燥。
[what] 既有瘀血,為何治療用溫經湯,而不用破血逐瘀的方劑?因破血逐瘀的方劑,重點用于瘀血不去的實證,溫經湯證是因瘀血而引起的崩漏,且病人年已50余,氣血衰弱,病屬虛中夾實之證,故用溫經湯溫養氣血,兼以消瘀,血得溫則行,虛得補而正氣旺,正氣強則瘀自去,瘀去則崩漏亦止,是扶正祛邪之法。
【辨治思路】??
1?? 溫經湯的辨證要點是,在瘀血內阻出現腹滿痛、崩漏不止的基礎上,兼有氣血不足的癥狀。臨床應用以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經血夾有瘀塊、時有煩熱、舌質暗紅、脈細澀為主要表現。
2?? 血得溫則行,凡瘀血不屬熱證的均可適當加用溫藥,發揮祛瘀的協同作用。
3?? 治瘀血內阻的崩漏,除辨清瘀血的部位、程度外,還要分清是否有其他兼證,綜合而治。本方兼氣虛,故采用溫養、溫通方法,達到祛瘀的目的。
4?? 治療婦科雜病同樣應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病機相同,則???異病同治。因此凡屬瘀血內阻、沖任氣血不足的痛經、月經不調、崩漏、不孕癥,均可用溫經湯治療。
【方藥分析】??
方中吳茱萸得桂枝入肝經,溫通血脈,兼牡丹皮則祛瘀;當歸、川芎、芍藥、阿膠、麥門冬皆為補血滋水之藥,以生新血;人參、甘草補脾氣;生姜、半夏降胃氣,脾升胃降,則中土有權,五臟得養。
溫經湯的組方體現了以溫為主、溫中寓養、活血祛瘀、氣血雙補、寒熱并用的用藥特點。方中溫清補消并用,但以溫經補養為主;大隊溫補藥與少量寒涼藥配伍,能使全方溫而不燥、剛柔相濟,以成溫養化瘀之劑。
【加減用藥】??
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麥冬,加艾葉、小茴香,或桂枝易為肉桂以增強散寒止痛之力;寒凝氣滯者?香附、烏藥以理氣止痛;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丹皮,?炮姜、艾葉以溫經止血;氣虛甚者?黃芪、白術以益氣健脾;傍晚發熱甚者?銀柴胡、地骨皮以清虛熱。
?? 認識溫經湯證的復雜性和方藥配伍的多重性可正確指導臨床用藥。溫經湯不只是一首溫經散寒方,還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清熱通脈之功效,臨床???治療陽虛寒凝、脈絡瘀阻證,亦???治療虛熱證、虛實夾雜證等其他病證。月經不調屬實熱或無瘀血內阻者忌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之品。
歡迎關注
@核桃醫生 ,學習更多中醫知識
[玫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